,重生之動力時代 !
濱城,天工&磐石船舶重工集團,c區9號船塢。
這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彈的內衛武警官兵,把整座船塢所在區域里里外外守護得禁.衛森嚴。
一頭渾身閃泛著重金屬冷光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趴在已經放滿了海水的船塢正中央位置,數以千計的穿著深藍色工作服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人,像一只只不知疲勞的工蟻,在這頭龐大的金屬怪獸身上辛勤的忙碌著。
明天,就是東聯自主制造的第一艘帝王級核動力航母正式下水進行海試的日子。
站在棲裝總指揮部辦公室的窗前,遠遠地看著正在甲板、艦島上對航母各個部位作最后檢測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楊衛平心中沒來由地生出一種深深的自豪和滿足。
這艘艦長.9米、艦寬40.8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吃水11.9米、艦高76米、滿載標準排水量達10400噸的核動力重型航母,代表著東聯軍事重工業的最高科技水平和成果!同時也是我楊衛平此生最得意之作!
前后歷時近五年,耗資近00億亞元,匯集了五千多名東聯最優秀艦船設計師、工程師、技師和技工創造出來的戰爭巨獸,終于可以向全體東聯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了。
當然,在這份答卷里面,來自蘇聯、英國、西德和華夏的專家和工程師們也是作出了巨大貢獻的。
這兩年當中,對東聯海軍而言,是最值得他們為之歡欣鼓舞的各型艦船“下餃子”嘉年華紀念年。
東聯海軍和空軍,就像是兩頭巨大無比的吞金怪獸,促使著東聯的軍費開支每年都至少呈0%的比率逐年遞增。
楊衛平內心中非常清楚,正是因為東聯表現出來的這種“窮兵黷武”似的軍事建設,才使得美帝對東聯的警惕心越來越重,甚至不惜通過武裝印度來拖住東聯日益增長的國家經濟建設和軍事發展腳步。
國際社會是如何看待東聯的“窮兵黷武”,楊衛平一點也不關心。作為東聯元首,楊衛平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眼下難得的本世紀八十年代風云激蕩黃金時期,盡最大可能地強化東聯的肌肉和筋骨!
雖然說東聯已經跟蘇聯、華夏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同盟關系,但楊衛平知道國與國之間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友誼可言,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協議都可以隨時拿出來撕毀。
做人,要靠自己,一個國家,同樣不能將自身發展和希望寄望于別國。
盡管盾擊級導彈戰列艦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全部海試,可以正式定型量產了,可作為一個海權國家,沒有重型核動力航母這樣的戰略性武器,又何談海權?
只有等到東聯自主制造的帝王級核動力航母正式加入東聯海軍序列服役,美蘇兩大世界霸主才會真正意義地重視東聯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的存在。
楊衛平堅信,裝備最新型海之星艦載數據鏈指揮系統的帝王級核動航母,其綜合性能和戰斗力絕對比美帝的尼米茲級航母只強不弱!
殲十五c重型艦載機,在紙面數據上絕對可以完虐美帝海軍的f14雄貓和f18大黃蜂!
只不過,再好的武器裝備也需要最好的戰士去發揚出真正的戰斗力。在這方面,楊衛平還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現在的東聯海軍和空軍,真要跟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與火成長起來的美帝海軍和空軍較量,是肯定有差距的。
只是現在的美帝,還不是后世那個通過海灣戰爭重鑄其戰爭信心的美帝。越南戰爭的失敗,讓美國人民和政府對再次發動戰爭喪失了底氣。
哪怕美帝現在對東聯的警惕性再高,白宮也不敢在這個時期對東聯發動戰爭來阻止東聯的發展壯大。
因為再怎么說,美帝當今最大的敵人不是東聯,而是蘇聯!
正是基于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對國際格局前瞻性戰略眼光,楊衛平才有實足的膽魄不斷加大東聯的軍工生產和軍費投入,儼然擺出一副隨時隨地準備跟別國放手一搏的拼命三郎架勢。
東聯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環境,以及東聯政府從來不加任何掩飾的以印度洋戰略為核心的國家發展基本方針,注定了東聯與印度之間必有一戰。
各國軍事專家和觀察員都在預測,東聯制造的帝王級核動力航母下水服役的那一天,就是東聯向印度吹響戰爭號角的時刻。
但是,沒有人知道東聯的這艘核動力重型航母制造工程進度究竟到了哪個地步。
雖說東聯國防部和外交部天天都在喊著要教訓印度聲援盟友巴基斯坦,但東印兩國邊境線上至今為止卻連擦槍走火事件也沒有發生過一起。
特別是東聯在不斷叫囂著要對印開戰的時候,突然宣布在全國范圍實施新的行政區域劃分和體制,這種詭異的舉措,更加讓各國政府看不懂東聯接下來的動作會是什么。
面對東聯的反常之舉,印度軍方那些激進派軍官也集體沉默了。原本制定的要對巴基斯坦大打出手的軍事行動計劃也暫時擱置。
國際社會都知道東聯元首楊衛平是個得理不饒人,睚眥必報的狠人。印度軍方在楊衛平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在印巴邊境挑起軍事沖突,這明顯是在打東聯政府的臉,可為什么楊衛平遲遲沒有對印度進行打擊報復呢?
這個疑問,最近半年一直是各國政府都在熱議的話題。
然而,實際上,楊衛平是自家事自己知。
在帝王級航母沒有下水并形成戰斗力之前,楊衛平是絕對不會對印度動手的。
對印戰爭,要么不打,一旦開打,就得一次性把阿三們打痛打怕打服氣。
如果東聯海軍沒法對印度海軍構成壓倒性的優勢,東聯陸軍在阿薩姆地區的地面戰場很可能會被印度軍隊拖入相持戰爭,進而演化成雙方僵持拼消耗。而這種局面絕對是楊衛平不愿看到的。
面對盟友巴基斯坦不斷的求援呼譽,在不想讓東聯現在就出兵這一大前提下,楊衛平只能通過在國內搞一場大規模的行政改革,變相地告訴巴基斯坦政府,你們不要太著急了,我這還沒做好全面戰爭準備,先等等再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