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曹沖讓周不疑把詩文整理整理, 搭配秋蟹吃法不著痕跡地散播出去,尤其要突出渲染吃起來多風雅多有格調(diào),只有有地位有品位的人才懂得細細品味其中妙處。
在荊州時周不疑已經(jīng)展露過營銷天賦(賣茶), 曹沖對他的實力很是信任。
曹沖笑瞇瞇地說道:“此事不著急, 循序漸進就好, 左右大伙真正吃上秋蟹估計得等明年。”他順道把南北大融合的重要方略給周不疑講了講, 要他搭配這個搞宣傳。
周不疑點頭把活攬下了。
曹沖把事情安排停妥,便去給太學開學做最后的排演。
太學開學當天, 曹操是要親臨主持祭祀儀式的,這種儀式倒是對封建迷信沒什么關(guān)系,單純只是表達對往圣先賢的緬懷與傳承之意。
曹沖想著開學光一個祭祀儀式不夠帶勁,早前便叫人排演了兩場戲, 一場是《周游列國》,一場是《孟母三遷》。
這就是太常職能足夠廣的妙處了, 曹沖毫不費勁地從太樂那邊薅到一批優(yōu)伶與樂師, 又安排出身世家、品位出色的實習生天天去盯著排戲,對每句臺詞都反復推敲琢磨!
現(xiàn)在, 是驗收成品的時候了。
其實前段時間曹沖也來驗收過一次,不過他聽了一會就覺得犯困,要求推翻重來,務必要演出讓人不困的效果來。
真是愁壞了底下的實習生,他們覺得能排成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
曹沖只得捋起袖子教他們幾招突出舞臺效果的招數(shù),讓他們照著這個思路改戲。
都是聰明人, 舉一反三是基礎技能,實習生和優(yōu)伶?zhèn)兒芸彀凑詹軟_的要求砍掉讓人犯困的部分,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突出主題!
《周游列國》這出戲,講的是孔子向諸國尋求任用的故事。
大伙是時間都是寶貴的, 曹沖讓人重點突出其中一兩個國家發(fā)生的事,其他只點出他在每個國家表達的主張便好。
曹沖著重想突出的是孔子這個時期輾轉(zhuǎn)求明主任用的思想:“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早年對于弟子為得位不正的人做事很不滿,后來在周游列國途中晉國有個佛肸的官員搞叛亂,想請孔子去幫忙。
當時孔子考慮要答應,弟子們不解地問:“以前您說‘有人干不好的事時,我們不能加入他’,那您為什么要去幫佛肸?”
孔子就對弟子們說了這樣一段話:“對,我是說過。只不過足夠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足夠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的志向不會改變,可我不愿意當只能掛起來看而不能吃的匏瓜。”
對于碰過許多次壁的孔子來說,哪怕是一個不怎么算明主的人來相請,只要對方能接受并采用他的政治主張,他也愿意去嘗試!
曹沖相信文武百官和太學博士之中肯定還藏著不少面服心不服的人,所以準備搞搞宣傳:你看看別人孔子為了得到任用都不斷放低擇主標準了,現(xiàn)在有這么好的朝廷可以效命,你們還想那么多有的沒有的做什么!
我們,要向孔子學習!
至于第二場《孟母三遷》,那就比較傳統(tǒng)了,講的是一開始孟母帶著孟子住在墳頭周圍,孟子一天到晚學人辦喪事,孟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搬家;孟母搬到市井之中,孟子一天到晚學人行商賈之事,孟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再搬家;最終孟母搬到學宮周圍,孟子學的都是揖讓進退、祭祀宴客之事,欣慰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住的地方!”
作為類似于故事中這個“學宮”的存在,太學不得做好表率作用?
明兒就要搞太學開學典禮了,曹沖拉著荀攸和司馬懿來看《周游列國》和《孟母三遷》這兩出戲的彩排。
主要是讓他們看看有沒有需要避諱的地方,有的話趕早讓人改改!
對于曹沖讓人排戲這件事,荀攸自然是知曉的。
想到明日曹操他們都要到場,荀攸沒有松懈,特意騰出時間過來看彩排。
兩出戲看完,荀攸和司馬懿都有些吃驚:原以為曹沖只是排兩出戲熱鬧熱鬧,沒想到這兩出戲看起來竟演得似模似樣。
尤其是《周游列國》,完全演出了孔子的半生坎坷,每次他不得任用、慨然離去,都讓人跟著惆悵。
都想良禽擇木而棲,可好木興許不想要良禽!
經(jīng)歷過漢末動亂的人看著孔子愴然坐在黃河前彈《陬操》悲嘆天下失道的一幕,不能說代入感太強,只能說完完全全就是身臨其境!
至于《孟母三遷》,那也是演繹得可圈可點,很有教育意義!
兩出戲的選材沒什么可挑剔的,荀攸與司馬懿討論了一下,覺得沒太大的問題,不僅這次可以演,以后還能讓他們?nèi)e處演演。
這么好的臺本、裝扮和配樂,只演一次太可惜了!
曹沖收到荀攸兩人的好評,夜里便安心地睡了一覺。
第二日一早,他早早起來隨著大部隊去了太學那邊。
雖說太學的架子是他一手搭起來的,可在曹操領(lǐng)來的文武百官面前他的分量還是有點不夠看,只能老老實實地在旁邊當陪客。
曹操親自主持了祭祀儀式,對這段時間陸續(xù)到太學報到的太學生們發(fā)表了一段簡短的講話,便被人領(lǐng)著入座,觀看曹沖讓人排演出來的兩出戲。
曹操自覺自己是愛好文學的人,心里對孔孟之道雖然不甚贊同,但為了天下安穩(wěn)還是沒有抄儒學的家。
聽曹沖介紹說這兩出戲講的是孔孟之事,曹操本來覺得肯定不怎么樣,結(jié)果等樂聲一起,他便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體。
不管內(nèi)容怎么樣,樂師倒是挺不錯,這曲子絕對不會讓人打瞌睡。
等到正戲開鑼,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身形高大的孔子吸引過去。
看著每到一地基本都碰了一鼻子灰,仍是執(zhí)著地發(fā)表著自己的政治主張,配樂還一次比一次蒼涼,眾人都覺心酸不已。
到孔子說完“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后又仰頭嘆息說“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所有人都能清晰地感覺到孔子的痛苦與悲愴,甚至覺得他仰起頭時應當時在流淚,在為天下失道而流淚!
最終這出戲結(jié)束語孔子坐在黃河邊上彈《陬操》,一聲接一聲,如泣如訴,悲涼不已。
了解孔子生平的人都知道,周游列國到這里還未結(jié)束,孔子的后半生只會更坎坷,天下只會越來越亂!
等回過神來,不少人才發(fā)現(xiàn)自己竟已淚流滿面。
他們悄悄把淚水擦干,另一出戲也開始了,這次出來的是幾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天真的嬉笑聲拉回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到《孟母三遷》演完,所有人的心情差不多都平復過來。
這兩出戲講的都是一個“擇”字:孔子擇主,孟母擇居。
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造就了孔孟這兩個儒家奠基人!
相比孔孟所在的時代,他們現(xiàn)在要幸運得多: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下來了,他們不必再輾轉(zhuǎn)各處尋求明主,只需要一心一意為朝廷效力就好!
至于棄漢投魏是不是丟臉的事,那自然不是。孔孟尚且輾轉(zhuǎn)諸國,他們難道比孔孟還了不起?
如今的朝廷樣樣完美嗎?那肯定不是。
可是正因為不完善、不完美,所以才需要更多人才為朝廷效力!
看到路上坑坑洼洼,有的人會漠不關(guān)心地繞著走,有的人會捋起袖子把它填平。朝廷需要的,就是后一種人!
盡心盡力為朝廷效力,于自己他們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能,于子孫后代而言也可以為他們開創(chuàng)一個適合生存的盛世!
兩出戲演完,曹操領(lǐng)著文武百官退場,太學師生在原地恭送他們離開后便開始議論起來。
讀書人基本都讀過《論語》和《孟子》,只是沒有特意去總結(jié)過孔孟的生平。
這兩出戲給他們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孔孟,讓他們對孔孟的印象更為深刻、更為立體,尤其是回憶《論語》里的章句時更是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另一邊,曹操把曹沖也拎了回宮。
曹沖本來還想在太學里面溜達溜達,偷閑半日,沒想到直接被曹操提溜走了。
到哪偷懶都是偷懶,曹沖也不嫌棄。他跟著曹操在禁苑里頭漫步,嘴里還積極詢問:“您覺得今天這兩出戲排演得怎么樣?”
曹操對兒子一向采取“能不夸就不夸”“夸也是勉強夸夸”的教育方針,見曹沖湊在自己身邊發(fā)問,給了個馬馬虎虎的評價:“還行。”
曹沖自動把這兩個字切換成“好極了”“你真棒”,大膽地和曹操提出換崗想法:“其實孩兒挺適合去管太樂的……”
太樂,管著朝廷所有演藝人員!
每天看帥哥美女吹拉彈唱、跳舞排戲,想想就很快樂!甚至還可以借口說要出去采風,帶著底下的人到處玩耍!
這是多么適合他摸魚的衙門啊!
曹操橫曹沖一眼,淡淡說道:“然后天天與那些個優(yōu)伶樂師廝混?”
曹沖試圖糾正曹操的錯誤觀念:“優(yōu)伶樂師也是堂堂正正掙俸祿,您不能瞧不起人!您看看他們今天演得多好,很多人都看哭了!”
曹操無情駁回他的換崗要求:“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別一天到晚琢磨這些不切實際的事。”
堂堂皇子一天到晚跟優(yōu)伶樂師混在一起算什么事?何況瞧著這小子眼神忽閃忽閃的,一看就知道沒想什么好事,曹操會答應他才怪!
曹操攆曹沖回去干活。
對于曹操這種過河拆橋、連兒子小小要求都不答應的可恥行為,曹沖也沒什么辦法,只能唉聲嘆氣地回太常衙門去了!
太學順利開學,不少沒能考進太學的讀書人也沒離開,紛紛租住在洛陽一帶。
隆冬時分,一個叫魏諷的讀書人也來到了洛陽,他風度翩翩,能言善辯,時常發(fā)起文會,洋洋灑灑地表達自己的各種觀點與見解,很快在洛陽眾多讀書人之中嶄露頭角。
曹植聽說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人才,欣然前往結(jié)交。
作者有話要說:
曹小沖:轉(zhuǎn)崗失敗,決定咸魚
曹小植:積極進取!
今天!二更結(jié)束!(咸魚躺
注:
1孟母三遷:取自相關(guān)典故
2孔子生平:參考科普文章《一文了解孔子的生平》
3“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一段:取自《論語》。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