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玉座卷珠簾 第七十二章 投毒(下)
</br>
</br>周彥仙悄悄縮回身子,正要離去,卻聽到張夫人喃喃自語:“淑妃娘娘,您終究還是不肯放過我嗎?”
</br>
</br>周彥仙愣了下:淑妃,不正是榮王李蘊的母親嗎?一個連封號都不曾有的侍妾有什么地方值得讓高高在上的沈淑妃娘娘芒刺在背,不除不快的?
</br>
</br>不再多想,周彥仙翻手一扣窗欞,窗子立時悄然開啟,他如游魚般竄進屋里,沒等張夫人有所反應,一把精光閃爍的匕首已經抵在她胸口。
</br>
</br>張夫人并不驚慌,看了看匕首,淡然道:“淑妃娘娘真是細心,怕浣紗殺不了我,還暗中藏了第二手。 ”原來她竟是把周彥仙當成了沈淑妃派來殺她的人。
</br>
</br>周彥仙心念一動,就想順勢默認,套套張夫人的話,于是他壓低了聲音道:“娘娘要我問你,你究竟知道了多少?”
</br>
</br>張夫人苦笑:“奴婢是個愚笨的人,哪里摸得到娘娘心里的想法。 若是能猜得到,哪還會當著娘娘的面說出那句招來殺身之禍的話?娘娘信也好不信也好,奴婢實實是不知道娘娘的事,也不知道娘娘為什么一定要殺了奴婢。 ”
</br>
</br>周彥仙見她語聲愴然,不似作偽,但言詞間卻避重就輕,她明明是知道自己因言獲罪,卻口口聲聲稱不知沈淑妃為何要殺她,看樣子就算確實不知事件的根源,至少也是知道些由頭的。 必須得從她嘴探出那句惹禍地話來。 看張夫人是來自于后宮,大致應該脫不了爭寵的事,于是他繼續問道:“你那日究竟看到了些什么?”
</br>
</br>張夫人連天價叫冤:“奴婢只是覺得方家的小姐頗為眼熟,似乎容貌與淑妃娘娘略有幾分相似。 這原本也只是無心之話,娘娘是主子,方小姐是欽定的太子妃,奴婢也只是想套套近乎。 誰知道就冒犯了娘娘。 ”
</br>
</br>方小姐也許很多,可差點做了太子妃的方小姐卻只有方海棠一人。 這事竟然還關系到海棠。 周彥仙一驚,更不敢掉以輕心。 海棠與許淑妃竟然有幾分相似?又猛然想起海棠也是十月初七出生的,是和李蘊同一天,一時間腦子亂成一團麻,不知有多少思緒爭相冒出來,可千頭萬緒全都絞纏在一起,反倒讓他沒了線索。
</br>
</br>“方小姐真的很象娘娘嗎?”他試探著問。
</br>
</br>張夫人猶豫了下方道:“也不是很象。 娘娘地氣質清雅出塵,好似空谷幽蓮,旁人見了便要自慚形穢;方小姐卻艷光逼人,讓人不能直視,若要以花論,她的閨名海棠就極合適。 ”
</br>
</br>張夫人似是有些誤解了,以為淑妃娘娘不喜歡自己拿別人地容貌與娘娘相提并論,是以竭力撇清。 她不能睜著眼說瞎話亂編方海棠貌丑,淑妃斷然不會信,只好從氣質上抬高沈淑妃是獨一無二的。
</br>
</br>周彥仙見她神色間閃過一抹幾不可察的慌亂,覺得張夫人并沒有說實話,但他是以許淑妃的秘使身份說話,很多話卻不便詢問。 他心里隱隱覺得此事非常重要。 必須要及時弄清楚真相。 輕咳了一聲,他收起了匕首。
</br>
</br>“張夫人,我并不是什么淑妃娘娘派來的殺手。 ”
</br>
</br>“那你是誰?”張夫人驚惶起來,若來人是沈淑妃的人,不過是她一個人的生死;若來人不是沈淑妃地人,那他也已經知道了這些事,若教淑妃知道必然恨極,那只怕連她家人都不會放過。
</br>
</br>周彥仙取下了蒙臉的黑巾,向張夫人微笑:“你不用管我的身份,只要知道一點。 我不會害你的。 我本來是聽到王太監和你的侍女浣紗商量要下毒害你。 心懷不忍特地過來救你一救。 誰知卻聽到了這一段,既然要救人我就要救到底。 你把事情詳詳細細說給我說。 我必想法子救你一條性命。 ”說著把王太監的相貌身高描述了一遍,又把王太監和浣紗的對話詳細說了一次,最后說到把王太監點了穴道關在側院的空層里。
</br>
</br>張夫人將信將疑,但周彥仙所說地事有理有據,若他真是沈淑妃派來的殺手,根本不必和她廢話,直接弄死了她,宮里自有無數辦法讓死人背上滔天罪惡,就是化成灰都洗不脫罪名,哪里還用得著這么麻煩。 再加上周彥仙自有一種人品端方的氣質,讓人特別容易相信他,張夫人不自覺地就想倚賴他。
</br>
</br>本是必死的,前路突然光明,但凡有一分希望能夠不死,誰會放棄呢?張夫人自也不能免俗。
</br>
</br>“這位大俠,這事原本是由方小姐也就是本朝度支轉運使方大人府上的千金方海棠選妃一事引起的。 ”張夫人見周彥仙不肯透露具體身份,很聰明地為周彥仙安排了一個合理地稱呼。
</br>
</br>“就是因為你發現海棠長相和沈淑妃頗為相似?”
</br>
</br>張夫人敏銳地發覺周彥仙對方海棠的稱呼極為親密,細長的眼睛別有深意地瞇起來,心底對周彥仙的身份更有了三分把握。
</br>
</br>“正是。 ”
</br>
</br>十月初六太子生辰那日,方海棠被李觀魚老太醫出齊不意地一出鬧得裝不成病,被迫赴太子的生辰壽宴,這事的前后經過周彥仙曾聽海棠詳細說過,但他不知道的是當時宴席中坐著的就有張夫人,當然那時候她還是張才人。
</br>
</br>張才人與沈淑妃走得頗近,宮中的女人不得寵的總要依附一派得寵地人生存,否則只怕哪天在宮里無聲無聲地朽爛了都無人知道。 張才人只是民間進獻地秀女,既無背景也無勢力,更沒有了不得的美貌,不受寵自然也很正常。
</br>
</br>宮中最有勢力地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王皇后,一個就是沈淑妃。 王皇后雖不受寵,但她父親是開國重臣王喜渚,賜封楚國公;她的兩個兄長一個任戶部尚書,執掌天下財政,一個任御史中丞,有彈劾百官警惕皇帝之權。 王家一門門生遍朝,可謂權勢滔天,王皇后又生了一個兒子李雍,后位極為穩固。 張才人一個不受寵的小才人根本巴結不上皇后,她認清了形勢,改投沈淑妃陣營。
</br>
</br>沈淑妃與王皇后不同,她娘家并無什么顯貴,幾個兄弟子侄或在軍中或在地方,但都不是什么大員。 但她是熙寧帝親自看中了要娶的人,據說當年熙寧帝很是用了些手段才娶到了手,是以寵冠六宮,無人可以與人爭鋒。 張才人立心要接近沈淑妃倒也不難,淑妃雖然待人一向都是淡淡的,但也頗為客氣,多往她那里走動,有心人自然把張才人列為了淑妃一黨。 張才人本就只是想找個靠山安穩渡日,她很有自知之明,并不想要爭寵奪愛,日子過得倒也平安。
</br>
</br>一切就是從太子壽筵而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