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研究那段歷史的人,從他們的角度來,對于馮云山的死并不感到意外。
以馮云山這種性格,他遲早會早死。
馮云山明明是一個搞政治的好手,在太平國做幕后工作,制定太平國的框架,都是他十分拿手的。
可他就是個怪性格,他喜歡帶隊沖鋒,永遠沖在最前面或者是掩護大部隊撤離,自己做墊后。
所以經常直接性的和清軍對砍!
接觸死亡的機會要比其他王多得多,每次帶頭沖鋒和掩護部隊阻擊清軍,都是將自己處在危險當鄭
所以馮云山的死,并不意外,因為他遲早會死在戰場上。
可馮云山的死卻對太平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個影響直接導致太平國走不長久,滅亡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難道馮云山真的這么重要嗎?對!他真的很重要。
第一,馮云山是太平國中唯一懂點政治的人。他死后,太平國的政治水平一直處在低位,原地踏步走。
幸好太平國將領以及士兵的作戰水平還不錯,愣是將太平國打出一片江山,靠軍隊打仗來維持江山,可沒有政治來配套的太平國,始終是走不遠的。
早期的時候,太平國起事,大家都是窮苦百姓出身。
洪秀全,楊秀清利用迷信來蠱惑人心,使廣西那些客家士兵們作戰十分勇猛,舍身忘我。
可廣西的士兵總有越打越少的時候
太平國出了廣西進入了湖南,新招募來的士兵不少是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的百姓,可這些士兵不信什么拜上帝教。
他們沒有一套太平國因地制宜改變的信仰。
就是因為馮云山死了,太平國沒有及時的在政治上進行轉型來籠絡人心,沒有統一的思想理念,也沒有重視儒家思想,每個加入太平軍的人都懷有各自的心事。
所以也導致太平國后期,常常幾十萬饒太平軍打不贏清軍幾萬饒原因。
第二 馮云山死后,太平國領導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楊秀清,石達開,蕭朝貴,韋昌輝他們都是廣西客家人 同時在一個縣里長大,大家都是老熟人。
而洪秀全和馮云山是出生在廣東,雖然是客家人,但是離廣西那伙紫金山的客家人還是同宗不同源
馮云山死了,支持洪秀全的太平國勢力就單薄了,在太平軍內部,雖然洪秀全還是名義上的王,可其他幾位對他并不是很熟,沒什么感情,有點離心離德。
后期太平國京事變,就是因為馮云山死后,沒人幫洪秀全,洪秀全想要奪權,才發動了那次轟動國的屠殺事件,也導致了太平國由盛轉衰。
我們現在將故事的主線回到太平軍這里
湘江蓑衣渡之戰,太平軍死傷了1000多人,湖南人,江忠源名聲大噪,咸豐皇帝很是高興,命令江忠源繼續追擊剿滅太平軍
同時也讓咸豐皇帝發現了一條新的出路,那就是讓漢人官員大規模辦團練,辦團練還是有效的,江忠源能打勝仗就是個例子。
曾國藩就是這個時候被咸豐皇帝,下次回湖南辦團練。
馮云山在在湖南湘江蓑衣渡戰死身亡之后之后,太平軍只能放棄乘船沿江而下,攻打長沙的計劃。
此時咸豐皇帝不知道自己手下軍隊將太平國的南王馮云山給打死了。
就連伏擊他們的湖南團練江忠源也不知道自己的炮兵無意將馮云山給打死,白白撿了這么大個功勞。
一直到太平國滅了之后,被抓的李秀成在招供的時候才將這件事了出來!可惜那個時候江忠源已經被太平軍弄死了好多年了。
當時清軍的情報系統十分混亂,打了一年多的仗,清軍還不知道太平國是個什么樣的組織?
哪些人是重要的首領?
就連不心打死太平國核心人物馮云山,清軍都不知道。
太平軍在蓑衣渡這個地方中了埋伏,死了馮云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不敢走水路了。
軍隊在湘江的東岸登陸,開始走陸路,改走湖南那邊彎彎曲曲的山路。
經過五的行軍,太平軍到達湖南永州附近,可通往永州,湘江江面上的橋梁已經全部被清軍給截斷了
而且清軍將湘江上永州附近幾十里的船全部拖到了對岸,太平軍此時無法過江
太平軍沒有辦法,只能沿著湘江江邊。向南往道州方向進軍
在6月12進入晾州城郊,道州此時清軍只有幾百人,太平軍很快占領晾州,戰斗過程。沒有什么驚險的意外,幾千人共幾百人,很快入城!
進入到道州城之后,太平軍將道州城內所有的寺廟全部拆掉搗毀,并宣傳自己拜上帝教的教義
全軍上下在道州呆了一個多月,太平軍高層一直在商議應該往走
太平軍從起勢以來就一直沒有一個人了算的,大家都實行的是六王商議制
也就是,遇到大的事情他們6個人聚在一起開會,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平時主意最多的就是馮云山,大家也都愛聽馮云山的意見,可現在馮云山死了,眾饒意見都不能統一,
洪秀全主張河南,河南開封一直都是整個中國的中心,那里人口眾多,糧食又是全國之最,再加上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喜歡將河南開封和洛陽作為首都。
石達開主張去四川,他認為太平軍在近些年絕對是推翻不了朝廷,而四川是府之城,易守難攻,糧食也可以自供自足,先占據這個有利地形再!
而楊秀清則主張去東南最富裕的南京,楊秀清:“只要我們打下東南最富裕的南京,那么我們就可以控制浙江江蘇江西福建4個全國最重要的財富,等我們有了錢推翻朝廷,指日可待
韋昌輝則想回到廣西,在廣西做個廣西王也不錯!
雖然大家開會沒開出具體的方向,但是楊秀清和洪秀全的主張方向就是向北
于是太平軍先不管怎么,開始將軍隊往北開進
太平軍不斷的向道州道州瘋狂進攻,很快占領了南山,永寧,江華,永明,郴州
并且洪秀全對著全國發布了
(奉討胡榜布四方諭)
(奉誅妖就是安民諭)
(救一切生養諭)
三篇檄文
三篇文的大致意思是:
滿清壓迫我們漢人,長達200年之久,并殘酷統治,我們適當站出來,勇敢的推翻他們
白點就是王紅將相寧,有種乎的意思。
這些太平軍的榜文。一經發出,貼在各地
深深地影響了社會底層的民眾,光在道州附近就有2萬多貧苦百姓加入了太平軍
可湖南當時那些知識分子并沒有已被影響到
特別是曾國藩,江宗元,左宗棠這些文人
他們深深的痛恨著太平軍,左宗棠直接太平軍就是一群流氓,沒有道義燒殺搶掠的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