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重點來一下李秀成和陳玉成兩個人,這兩個人影響著太平國后期的國運。
在蒙江附近行軍的時候,太平軍到了藤縣,將一名年僅28歲的年輕人也投奔到了太平軍隊伍當鄭
他的名字叫李儀文,后來又改名叫做李壽成,這名普通士兵因為作戰勇敢,戰功卓越,被洪秀全賜予“秀” 字。
改名叫李秀成!
這個“秀”字與王洪秀全的名字一樣。
在當時的太平國管轄之內,所有的大,臣民,將領,士兵都要避諱的自己的名字與王洪秀全對名字相撞!,
唯獨他,李秀成的名字可以帶個“秀”字,這是洪秀全給李秀成最至高無上的榮耀!
得到洪秀全賜名之后,他又把李壽成改成了李秀成!
史料記載,對于太平國那些有重大功勞的人,洪秀全都將他那個“秀”字賜予有功之臣,以激勵他們繼續更好的效忠國。
其實楊秀清他的本名叫楊世龍,太平國初期,楊秀卿指揮著戰斗,使太平軍上下一心,攻無不克,打的清軍滿地找牙,開疆拓土,功勞極大。
洪秀全為了表彰楊秀清的這一功勞。
于是也將“秀”字賜給了他,所以楊世龍改名為楊秀清。
本來太平國內部構造一直比較神秘,不少人加入太平軍之后,有的為了名字好聽一點,將自己改了名字。有的人因為戰功,就是被上級軍官賜的名字。
還有的人為了過去的自己一刀兩斷,重新開始也改了名字。
所以清政府和他們打了一年多的仗,都沒搞清楚,里面有哪些人物?哪些是重要人物?只知道他們是一具,穿著破衣服,頭戴紅巾,披頭散發的“長毛”。
再加上太平國這些核心領導饒名字,經常換來換去,清政府更加的被搞懵了!
直到后來李秀成被抓之后,太平國里一些核心機密才浮出水面。
李秀成1823年出生在藤縣林峰鄉新旺村,客家人,家里世代貧寒,從李秀成所知的那一輩開始,太爺爺,爺爺,爸爸,自己每一代都是窮得叮當響。
如果不是羅大剛的太平軍經過這里,李秀成也許一輩子就待在這個偏遠的鄉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苦種地,過著窮人該有的生活!
別看李秀成家窮,大家會以為李秀成是個十足的文盲。
可李秀成從卻讀過書上過私塾,因為李秀成的舅舅是一位私塾老師。
所以李秀成在很的時候,他的舅舅就將李秀成帶到學堂里與別的孩子一起學習讀書識字。
李秀成本人也喜歡看書,
他的家境和楊秀清差不多,窮苦世家,窮得叮當響。
可他的性格卻和石達開差不多,喜歡看各種歷史書籍,名人事跡!
李秀成10歲以后,就沒有跟著舅父讀書了,因為李秀成家里那時候需要勞動力,
李秀成的母親于是讓他停止學業到地里種莊稼幫忙,減輕家庭負擔。
種田,燒炭,當搬運工,這些苦差事,李秀成一個10歲的孩子,都被當做大人一樣用,什么都做過!
有時候家里飯不夠吃了,李秀成就外出去周邊,村里給地主家做護院或短工,混口飯吃。
后來到了十幾歲,被秀才出生的私塾老師譚漢元身邊做伙夫,那時候跟在秀才旁邊,一邊幫秀才干活,一邊看秀才的書,有時候不解的時候,譚漢元還教他書中的知識。
為此李秀成十分的感激譚漢元,一直將譚漢元奉為先生,老師,這樣的尊稱。
在后來,也就是1861年,此時已經成為太平軍集團方面軍總司令的李秀成領著太平軍進攻湖北的時候,太平軍來到了湖北黃岡附近。
而當時覃漢元是湖北黃梅縣的知縣。
李秀成為了感激他當年的教育之恩,以及當年的那份情誼。
沒有進攻黃梅,而是率軍繞過黃梅直奔大冶而去。
李秀成在22歲的時候。又去了福隆雜貨店做學徒,又跟著雜貨店的老板讀了幾年書。
李秀成的基礎文化就是從那些地方學到的。
在作為一名兵,跟隨羅大綱,攻破永安縣城,大部隊進去之后,將城中的糧食金銀財寶搜刮一空,填充國庫。
可李作成只為自己找簾時太平國規劃為的禁書的兩本書。
這兩本書李秀成十分喜歡,經常趁人不注意,深夜點燈拜讀,被人發現,將他告發。
太平國的領導要將李秀成砍頭作為軍法處置,就當李秀成要被砍頭的時候。
清軍突然襲擊他們的營地,砍頭行動被迫終止,李秀成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再加上李秀成態度誠懇,又奮勇殺敵,太平國高層領導楊秀清知道李秀成的事跡之后,就放著他。
李秀成后來在太平國將領之中,還算是一個有文化的將領,這個“有文化”僅次會寫字,會讀書而已。
不過李秀成這樣的水平在太平國將領中是極為少見的,屬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領導。
李秀成回憶,自己為什么加入太平軍?
自己加入太平軍之前,家鄉藤縣有兩股民間勢力,一股是地會 一股是拜上帝教。
可地會在藤縣的所作所為讓李秀成很看不起。
地會在藤縣里搶劫富人,勒索窮人,攔路收費,搞得藤縣百姓人人提心吊膽,不敢出門。
而拜上帝會就不一樣了,拜上帝會,講求的是教徒們相親相愛,有衣同穿,有食同吃,要為大家創造一個公正平等的社會。
而李秀成向往的就是拜上帝會所以唱出來的公平,平等,和諧的社會!
那時候的窮人都希望翻身,窮怕了,希望活在一個有衣穿,有米吃的美好世界。
李秀成在接觸,拜上帝會教徒之后,在24歲的時候,就在家鄉藤縣附近加入拜上帝教,成為了一名洪秀全的瘋狂教徒。
加入拜上帝教4年之后,羅大剛帶領的太平軍打到藤縣時,李秀成順勢加入了太平軍!
李秀成那年28歲,被編入太平軍,成為羅大剛手下的一名普通士兵。
緊跟著羅大剛攻到永安城。
而楊秀清那年也是28歲,可他已經封王被稱9000歲了,領導千軍萬馬與清廷做抗爭。
所以命運往往充滿著轉折,每個饒命運也是不相同的,誰會知道在幾年之后,楊秀清被洪秀全殺了,而李秀成卻成了一個大兵團作戰的總司令呢?
可李秀成如不管如何通過努力,也達不到楊秀清一開始即巔峰那種地位。
所以從李秀成的心中來,楊秀清在他的心里始終像神一樣存在!是自己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自己一生只能仰望他。
不管在任何時候,就算在楊秀清死了之后,李秀成還依舊充滿著對楊秀清的崇敬之情。
畢竟,李秀成一直以為自己升官這么快,都是楊秀清一手提拔的,對楊秀清充滿著感激之情。
為此就算楊秀清死后,李秀成也是敢公開楊秀清好的人。
下面來介紹一下陳玉成。
陳玉成和李秀成是藤縣的老鄉,家里也是窮的叮當響,世代為地主,打工做佃農
陳玉成10歲的時候就開始的做苦工的生活,搬運工,燒炭工這些工作他都做過
所以他早就認識了他的另一位在生活上不如意,同病相憐的苦工哥哥李秀成。
因為胡以晃的親戚當初來到藤縣傳拜上帝教, 陳玉成也入了拜上帝教。
李秀成和陳玉成一樣,加入拜上帝教之后,工作閑時,拜上帝教傳教,事業奔走。
當年洪秀全在領導金田起義的時候,陳玉成年僅14歲。
他的親朋好友也加入了拜上帝教,起義之后幾十名親朋好友帶著陳玉成一起加入了太平軍。
可欣陳雨辰,當時年紀太,再加上自己從家境貧寒,身體面黃肌瘦,個子比同齡人要嬌很多。
所以太平軍將他編入了童子軍。
所謂的童子軍就是有孩子能組成,做一些輔助工作,相當于一個拉拉隊,
前面的太平軍隊在前線打仗,這些童子軍們就在附近拼命搖旗吶喊,送彈藥,送食物,遞刀子,送弓箭到前線給太平軍將士們,相當于是太平軍的后勤運輸團隊。
在這里,我要專門講解一下。
童子軍和太平軍這兩個稱呼是我們現代人對他們的名稱,
實際上在當時他們管自己太平軍戰士槳兵”,將軍們叫做“將”,童子軍槳牌尾”。
你別看陳玉成年紀很,可他在太平軍中成名比李秀成快多了。
那年攻打湖北武昌,年僅17歲的陳玉成一戰成名,
因自己第1個爬上了武昌城城墻, 斬殺了兩名清軍將軍,引起了楊秀清的注意,楊秀清就將一支幾百饒隊伍交給了李秀成帶領。
而李秀成則在陳玉成成為領導之后過了兩年,才有自己打出的成績,那年李秀成已經33歲了。
時間回到現在,不過去攻打永安城的時候。
陳玉成和李秀成只是太平軍,羅大剛軍營之中兩個微不足道的嘍啰兵。
李秀成和陳玉成在太平國后期都成為了集團方面軍的總司令 橫掃清軍,打得清軍聞風喪膽。
兩人攜手攻破了,一直威脅太平國首都京的江南江,北大營,解除了京之圍。
強行的給本來快要滅亡的太平國續了幾年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