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鑒問:“這個與眾不同的少年是誰?”
幕僚頗有些遺憾, “是王公的侄兒, 叫做王羲之, 南渡的時候父母雙亡,成為孤兒, 王公仁厚,將他養在烏衣巷,當做親兒子一樣照看,相親時也把他叫來,和親兒子一樣對待。”
郗鑒給王導寫信,表示他看好王羲之。
王導不明白郗鑒為何看好王羲之——這個侄兒話有些結巴,難道郗鑒不在乎?
其實郗鑒根本不知道王羲之有口吃的問題, 因為那幕僚在烏衣巷相親擇婿時,宿醉的王羲之袒胸露腹在胡床上吃餅, 沒有過一句話啊!
身為長輩, 王導怎么可能對郗鑒侄兒的缺點呢?孤兒可憐,他既然有這個運氣被郗鑒看中, 許配長女, 王導為王羲之高興。
王導要次子王恬帶著聘禮和王羲之去京口提親。
上掉下個餡餅砸在王羲之頭上了,他受寵若驚,本來以為那相親只是走個過場湊人頭,他一個孤兒怎么可能被郗鑒看中, 可是郗鑒偏偏看中他了。
臨行前, 王導只交代侄兒三個字, “少話。”
王羲之惴惴不安, 覺得自己一個孤兒,還有口吃的缺陷,配不上郗家大姐,于是去了婁湖別院辭別王悅和清河,王悅聽了,笑道:“你們兩個有緣分,佳偶成,你不用自卑,以平常心對待即可,少話,多寫字,突出的長處,郗鑒也是喜好書法之人,想必郗璿也喜歡。當年我把一串鈴鐺送給你玩,那鈴鐺就是郗璿送給我的。”
清河問道:“姑娘為什么送你鈴鐺?”
王悅把話題岔開,“這不是重點,現在要鼓勵羲之去提親,有了郗鑒這個岳父當靠山,羲之將來就不用愁了。”
王羲之有口吃的毛病,注定在官場上只能混個閑散的職位,他需要靠山。
清河把自己的好東西整理出幾個箱子,要王羲之拿去當聘禮,“郗鑒是我的故友,他看到這些東西,就曉得我是支持你的,你提親就多一份勝算。”
王悅和清河,一個口頭鼓勵,一個物資鼓勵,王羲之感動不已,桓溫駕著牛車載著清河送的禮物,幫王羲之越烏衣巷。
桓溫給父親桓彝里料理喪事后,就一直跟著王悅,成為他的左右手,幫忙料理賑災糧食發放的事宜,如今到了秋收的季節,新的糧食豐收,暫時緩解了糧食危機,桓溫就比以前閑一些了。
桓溫王羲之到了烏衣巷,把清河所贈禮物歸于聘禮之中,王導的僚屬謝尚聽此事,來見兩位好朋友,“走,去我家,我今日準備了好酒,為羲之送行壯膽。”
謝尚就是王家對面鄰居的謝家子弟,因長的美,擅長音律舞蹈,書法清談,還會騎馬射箭,幾乎不所不能,少年才華橫溢,被王導器重,贊他很有族中曾經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年輕時候的風采,所以謝尚年紀輕輕就在王導的宰相幕府中當差,和王羲之桓溫相識。
到了謝家,謝尚打趣有些怯場的王羲之,謝尚年紀最長,已經成親了,道:“女人沒什么可怕的,你大方一點,不要局促。”
為了給王羲之壯膽,謝尚干脆打散頭發,梳了個十字穿環髻,穿上妻子的紫羅裙,打扮成女人,坐在窗臺上,翹著腳,彈著琵琶,信口做了樂府詩《大道曲》,還邊彈邊唱:
“青陽二三月,柳青桃復紅,車馬不相識,音落黃埃鄭”
王羲之和桓溫都是十五歲的單身狗,看到比女人還美艷勾魂的謝尚著紫羅衣坐窗翹腳彈琵琶,頓時嫩臉一紅。
謝尚恨鐵不成鋼的指著兩個少年,“唉,你們……見了我都這樣,真見了女人,是不是都要手足無措?沒見識,今晚我帶你們秦淮河的畫舫,找幾個青樓——”
謝尚猛地想起桓溫還在孝期,立刻改口道:“算了,我還是和王公告個假,陪王羲之一起去京口提親,宴會應對圓場之事就交給我。”
王羲之又是心頭一暖,他每次緊張激動就結巴:“謝謝……謝謝謝兄。”
聽得桓溫都忍俊不禁的笑了,“王羲之盡量少話,謝尚就是你的嘴巴。可惜我還在孝期,不能沖撞了你的喜事,就不陪你一起去京口了。”
謝尚相貌口才撩,很像摳門戎少年時,王導惜才,叫他安豐(安豐是王戎的字),每次有重大場合,都要謝尚去代表宰相幕府去交際應酬,最擅長各種雅集酒宴。
有謝尚出馬,王羲之吃了一顆定心丸,三人舉杯暢飲,謝尚風流隨性,懶得換男裝,就穿著女裝和好朋友喝酒,王羲之和桓溫喝醉了,當晚就睡在謝家。
王羲之做了個美夢,夢見一個麗人,手戴著一串鈴鐺,緩緩走來,親昵的叫他“檀郎”。
桓溫則夢見一個身穿紫羅衣的美人坐在窗臺上,翹著腳彈琵琶,她的頭發好長,一直垂落在窗臺下的地板上。
“謝兄。”
美人回頭,卻不是謝尚的臉。
夢醒之后,夢境忘記大半,桓溫習慣晨起練武,宿醉也會準時醒來,他提劍出去,看到庭院里謝尚正在舞劍,劍光凌冽,毫無昨晚扮作美人時的柔弱之態。
能文能武,女裝比女人還美,桓溫贊道:“難怪你大舅子袁耽經常對人,多么希望再有個妹妹,還是嫁給你,以你的相貌人才,配得娥皇女英共侍一夫。”
袁耽只有兩個妹妹,大妹妹袁女皇(名字叫做女皇)嫁給殷浩,二妹妹袁女正嫁給謝尚,因為謝尚太完美了,所以袁蛋經常感嘆他若有第三個妹妹,就和二妹妹一起嫁給謝桑
謝尚爽朗一笑,“大丈夫當以報國為志,豈可耽于女色,有一夫人足矣。”
王導對謝尚寄予厚望,甚至比親兒子還要看中,給他揚名立萬的機會,悉心培養,耳濡目染之下,謝尚也有宰相之志,期待為國效力。
有了謝尚的加入,王羲之的提親團到達京口,立刻引起了轟動。
紀丘子王恬、謝尚還有王羲之三人都是擲花盈車的相貌,引得路人夾道圍觀,聘禮更是多的第一抬抬到了郗家,最后一個箱子才剛剛從船上卸下來,路人紛紛議論,瑯琊王氏果然是千年的望族,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都能出如此多的聘禮。
王家心誠,京口無人不贊揚,郗鑒也覺得面上有光,打開聘禮一看,有不少是清河公主的東西,便知其意,原來公主也贊成這門婚事。
還沒正式提親,郗鑒已經認可了王羲之。
王恬風流瀟灑,神似父親王導年少時,言談間有王公大族之氣,滿座拜服。
準女婿王羲之一副“謹言慎斜的樣子,話不多,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往外蹦,看起來有些緊張,偶爾有些口吃——不過登門提親,誰不緊張呢?有些口吃也無傷大雅。
何況,王羲之還當場表演拿手好戲——揮毫寫字,書法就像一個個仙人在紙上跳舞。
滿座驚嘆,簡直是神仙寫字啊!
郗鑒暗暗點頭,更加認同這門婚事,還命人把王羲之的字送給后院的長女郗璿。
郗璿一看字就愛上了,心想見字如面,字寫得好看,人一定也……郗璿羞紅了臉點頭,就是他了。
三國兩晉時期,宴會正酣時賓主都要跳舞,有比舞之意,王羲之從口吃羞澀,舞蹈著實一般,跳著跳著就緊張起來,還順手順腳,舞步有些亂了。
謝尚見不妙啊,連忙站起來道:“最近建康城興起《鴝鵒舞》,我跳的還可以,宰相曾經贊過,今夜我為諸君跳一曲。”
鴝鵒就是八哥鳥,以八哥飛翔的形態編舞。
王導都贊美過,一定不止“還可以”了,宴會眾人都很期待。
王恬吹笛,王羲之彈古琴,為謝尚奏樂。
謝尚跳舞,“正色洋洋,若欲飛翔。避席俯傴,摳衣頡頏。宛修襟而乍疑雌伏,赴繁節而忽若鷹揚”。
謝尚一舞,傾倒賓客,紛紛擊節贊美。謝尚絕美舞姿,后來被寫入了《鴝鵒舞賦》中,千古流芳。
郗鑒對謝尚贊嘆不已,心想若是謝尚未婚,我就把女兒嫁給他。可惜美男早就是有婦之夫了。
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助攻之下,王羲之終于提親成功,定下婚期,就在明年春。
因王羲之在東床之下袒胸露腹吃餅而緣起的婚姻,所以后世把好女婿都稱為“東床快婿”,成為了成語。
臨行前,郗璿把自己寫的字托父親送給王羲之“指教”,王羲之看到未婚妻的字,頓時驚艷,沒想到郗璿作為武將之女,字寫的那么好看,清雋有力,比起他也毫不遜色。
王羲之對未婚妻的字愛不釋手,還沒愛上人,先愛上了字了。
回去的路上,王羲之有妻萬事足,心情大好,對謝尚狂吹妻子的一筆好字。
謝尚對比表示懷疑,道:“真有那么好?不會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我來評鑒一下。”
王羲之把卷軸牢牢抱在懷里不撒手,“我未婚妻的字,豈能被你瞧見。”
完,王羲之就抱著字回到船艙了。
謝尚無奈,真是有了媳婦忘了朋友,這門親事是我幫你拿下的啊喂!
夜航危險,大船在港口停泊,王羲之閉門看郗璿的字,王恬又在披頭撒發喝酒,謝尚百無聊奈,去甲板散步透氣,見隔壁鄰居也是一艘大官船,船上布滿白麻,掛著白燈籠,這是一艘喪船,船里有棺木。
白燈籠上寫著一個“阮”字,阮姓在江南并不多見,難道……
謝尚臉色一變,遞上名帖,上岸登上隔壁的船只打聽正主是誰。
過了一會,一個穿著重孝的女人拿著謝尚的名帖出來了,“原來是烏衣巷謝家人,我叫宋袆,我的丈夫阮孚在廣西病逝了,他臨死前對我,想要葬在建康城,所以我萬里扶靈回城。”
宋袆緩緩抬頭,謝尚一看其相貌,心臟都不跳了!
這是什么傾國傾城的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