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危機潛伏(上)
“令尊唐王殿下今年不過五十有一,正是大顯身手,縱橫一方的年紀,雄心壯志不可謂不小。”徐庶先緩緩道出了一個事實。
我點點頭,父王最近幾年的確有一種放眼天下的氣勢,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在三年里,諸葛家的地盤擴張了一倍還多。
徐庶又道:“當今大唐的形勢是大公子身邊圍繞著一個黨,從zhōng yāng大員到諸如王修吳質廖襲這一干地方干吏,雖不能說是權傾朝野,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孔明你身邊也圍繞著一個黨,在文員上的勢力遠不如大公子,但你與軍方關系甚密,莫說你是帶過兵的,便說你的三個師弟,哪個不是你提拔起來的?趙家呂家乃是軍方中的最大兩勢力,可又與你是姻親。南方的張遼乃是呂溫候的舊部,與你也是很有些情分。”
說著,徐庶有些口干,抿下了一口茶,再道:“如今你們這兩黨的勢力越來越龐大,加起來甚至可以說控制了大唐半數的實力。這如何能讓你家老爺子心安?反之三公子公平只在徐州培植勢力,決不插手大唐zhōng yāng事務,相比你們兩人更讓唐王放心一些呀!”
這段話對我來說有如醍醐灌頂般,讓我從腦門直涼到腳心,今rì的詩會上,我和大哥豈不就各帶一派人馬招搖餅市,正應了徐庶的話。但想起在幾天前的朝會上,父王對我依舊是恩賞有加,心下稍安,對徐庶道:“元直所說有理,不過近來父王對亮依舊是奏一本準一本,給足了面子,似乎并不像元直所說的危言聳聽。”
徐庶只是搖頭,冷哼了一聲道:“孔明身在局中,有些東西當然不易看透徹。這次北伐出動北方軍團六萬五千人,三萬黑山軍,北郊校場的jīng銳部隊更是傾巢而出,并州高干領著兩萬部隊從西面策應,可謂是諸葛家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按理來說,無論如何也要有一位諸葛家的核心坐鎮,但這次的主帥卻是趙云,副帥也是張頜,孔明就沒有細想其中原因嗎?”
我心中細細咀嚼徐庶話中的意味,二十五年前,諸葛家勢力尚且弱小,全靠眾多諸葛子弟眾志成城才打下了青州,但之后諸葛家大小戰事,不管將領如何出sè,總要有一位諸葛家核心子弟在軍中坐鎮,天下共討時,更是父王和二叔親自帶兵南北分進。這次北伐二叔是率先上奏不領軍事,只管政事,而大哥三弟善政不善軍,北伐主帥自當落在了我的頭上。
當時父王在以誰為帥的這個問題上詢問過我的意見,我心中自然想得到兵權,但為了避嫌,也只舉薦了趙云和張頜兩人,只等父王駁反我,豈料父王竟全盤準奏,現在想起來也未嘗不是防止我手中權力過大。就連我如今這個督軍的身份,也是我再三請奏后才獲準的,不過卻有一條,只管政務,不得干涉軍務,對軍事行動只有參議權。
方才那些念頭當屬我心中最底下的私密,徐庶雖與我要好,但隨著我一天天的位高權重,也漸漸不愿把底全拋給別人聽,當下改了一臉的凝重,輕松的笑了笑道:“元直多慮了,子龍雋義還是當初我薦給父王的,父王讓他兩人掌兵,還不是同信任我一般?”
徐庶聽我此言,立時換了一臉不快,拂袖而起道:“庶當孔明是心腹摯友,才無時不刻關注著諸葛家的事務,給孔明提個醒。可孔明你卻在這打哈哈,告訴你,孔明,若是再這樣下去,你大禍臨頭了!”
在我印象中,徐庶鮮少發火,如今又是這般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定是這事中還真有我沒看出來的蹊蹺,立刻拉住徐庶,將其請入座中,拱手奉茶賠禮道:“元直莫怪,是亮孟浪了。”
徐庶接過茶,放在自己手邊,道:“孔明就沒有想過你二叔為何不愿當這北伐軍主帥?你師父呂溫候為何身為天下第一高手,卻在諸葛家局勢大定后鮮少帶兵?”
我被徐庶這兩句話問得一怔,細細想來,在諸葛家稱霸青州的過程中,二叔和師父呂布一文一武,當真是勞苦功高,現在大唐的文臣武將中,半數都是當初他倆帶出來的,就是王修吳質石廣元孟雄這些我和大哥身邊所謂死黨,見到他們也是以師禮相敬,若真說權勢熏天的話,相信只要二叔和師父有心,眨眼之間便可做到。他們為何像現在如此,我閃念之間,便以想通,不覺出了一身冷汗,心有余悸的道:“元直,亮曉得了。二叔和師父如此韜光養晦,為的就是讓父王放心,才得以十幾年來都是恩寵有加。”
說著,我又長嘆一聲:“姜還是老的辣,亮一個毛頭小子,才不過有幾分能耐,便鋒芒畢露,倒成了樹大招風了。”徐庶看我氣妥,勸道:“孔明不必自責,庶雖是癡長幾歲,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易地而處,庶做得也未必比孔明要好,況且你大哥也是如此。庶在下午也從廣元公威的口中了解了不少大唐的其他事情,如果說當初對廣元的封賞,是為了提拔趙家以與呂家搞平衡,那么此次又是嘉獎了公威,便是為了安你的心。”
我想起荀彧在前幾rì公然助我駁了大哥請封幽州刺史的事情,有些憂心的道:“元直,大哥的勢力已經龐大到了令文若這等要員都害怕的地步,亮又不能在擴大勢力,那豈不要落了下風?還是等著看大哥觸動了父王的底線,亮好坐收漁翁之利?”
徐庶道:“孔明好計量,正是要如此,不過庶還有幾點補充。要知如今四海未平,國人好武,說起來大唐仍只不過一個諸侯國,還有許許多多的硬仗要打,這軍隊才是第一重權,恐怕在唐王心中,你的潛勢力才是最大的。”
我點了點頭,當年我也號稱神童,若是潛心于文場,較之今rì的大哥必是只高不低,但我正是有了徐庶所說般想法,才會毅然請兵出征管亥,從此成了半個軍人。
“如今唐王已經見疑,孔明你一不可急流勇退,二不可加倍囂張。”徐庶慢條斯理的說道,“急流勇退便是與唐王冷戰,暗中較勁,更惹唐王殿下心火;加倍囂張看似可協百官之勢已壓住唐王,實則不然,趙家呂家家大業大,趙云呂蒙等人雖是與孔明相交莫逆,甚至可以把命賣與孔明,呂溫候更是孔明的師父和岳父,但關系到了一家一族的事情,便不一定能夠盡全力幫忙了。所以庶以為孔明當還是維持現狀的好,安心辦事,辦完一件事,就把權力上交換朝廷,不要再四處安插人手,相信這些都會看在唐王殿下的眼中,相信唐王自能讀出其中的意思。”
徐庶這話與我想的如出一轍,當今卻是只有見好就收才是最好的辦法。心下思慮著將來的行動該是如何,寥寥又與徐庶談了幾句,兩人也都有些困乏,便心事重重的各自睡下。
第二rì一早我便去了劍楓的蕩寇將軍府,卻發現劍楓不在府中,只有甄宓出來見了我,奉了杯茶。甄宓是有了身子的人,挺著大肚子也不好見客,只略坐了一會,便喚將軍府上侍候的一名都尉在外面陪我。
這名都尉我也認得,叫做李德,也是夜鷹的銀鷹成員,很得劍楓器重,便與他聊了聊夜鷹的事務。兩炷香的功夫,才見劍楓從外面回來,見我在屋里,便道:“方才大王叫楓入府議事去了,二師兄來了多久了?”
“來了有一陣子了,正和李德談著夜鷹的事呢。”我笑道,那邊李德已經慌忙站起,請劍楓坐下。劍楓解下腰間的佩劍,神sè鄭重地放在大廳西側的案上,坐下道:“二師兄從前天回來就是大忙人,到今天才見到二師兄第二面。”
我嘿嘿一笑,道:“是夠忙的,前天是朝會,昨天是詩會,今天便來看看你和弟妹回來過得怎么樣了?等過個五六天,你師兄又要回北方了,像石廣元他們,明rì便得啟程。”
劍楓點點頭,道:“大王殿下還是多少顧這些親情的,多給了師兄幾天假,能夠享享天倫之樂。托師兄的福,也是師兄成全,如今師弟這里一切都好,宓兒也有了身子,楓就只等著做父親了。”
“我看到了。”我會心的一笑道,“不知父王今早找你有什么事?”
劍楓猶豫了一下,看了看李德道:“李德,你先出去。”李德立刻抱拳躬身退下。劍楓等李德退得沒影才道:“大王似乎要開始整頓吏治了。”
“此話怎講?”我知道吏治昏庸一直是諸葛家乃至全國的一大弊病,但由于諸葛富饒,軍需糧餉一時不成問題,因此并沒有引起福王的重視。
劍楓道:“你知道,諸葛家自有一套情報系統,由大王掌握,但你也知道,這套系統中有誰也幾乎是諸葛家要員中公開的秘密,也就是說這情報只對其他勢力有用,有關諸葛家官員的情報,多數是做不得準的。”
“嗯,這個我知道。這條情報線已經被黃金錢財腐蝕得不成樣子了。”我就掌握了這套系統其中三位情報中樞的把柄,加上些許錢財,便逼著他們不得上報不利于我的情報。
“師兄,今rì大王找楓去,便讓楓調出一百名鐵鷹三十名銅鷹四名銀鷹,統一歸金鷹魏續管轄,前往大唐各地去調查大小辟員的清廉。并要求楓在三年之內,將夜鷹部隊擴大到四千人的規模,恐怕是要準備逐步取代那套情報系統了。”
由魏續帶領嗎?我心中有些不快,按說劍楓才是夜鷹的統領,調查全境官員這么重要的不叫劍楓去做,幾乎就是變相的在剝奪劍楓的權力,父王這么快就開始準備一步步壓制我的勢力了嗎?
“大王還說了一句話。”劍楓又冒出了一句。
“什么話?”
“就是不讓楓把這些談話告訴二師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