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焦尾悠揚(上)
在北伐軍進攻幽州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張頜帶著萬余人在遼東數郡成功的扯起了一支義軍,也有招納了三千本地兵士,但自從公孫兵敗后,包括袁家,沒有一股勢力能夠真正的控制這里,這里的居民野xìng十足,十余家大小豪強勢力在這里盤根錯節,各有私兵從數百到數千不等。
張頜實力最強,表面上是控制了遼東五郡,但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張頜帶領的一萬上等兵在三個月來雖然幾乎將各個豪強打了個遍,殺敵八千,張頜甚至親自擊殺了六位這里的武功最強者,卻無法徹底的消滅其中的大部分豪強,不少人與張頜打起了游擊,令張頜在防守從西面傳來的烏桓威脅的同時,還要疲于應付這些散兵游勇。
對此我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當初公孫攢之所以在這里站穩了腳跟,也是因為他帶兵把這里的豪強一個個修理了足足三年,方才令這些人變得服服帖帖。這實在是讓張頜忙得焦頭爛額,可以說在擊潰烏桓之前,張頜的兵力應該就算是陷在此處了。
趙云原本是和郝昭王雙會師北平城下,怎奈蹋頓實在是有一個高明的軍師陳宮,數次進攻北平不果后,雖說消耗了蹋頓兩萬的兵力,閃擊戰的效用發揮到了極限,終于出現了負面效果,眾多兵士疲憊不堪,糧草接濟不上。無奈之下,趙云只得退兵五十里,連原本已經奪下的上谷郡也是拱手送回,等待我在后方為北伐軍調派足夠的糧草。
我不禁苦笑,袁家在烏巢之戰后,本就是缺糧,七成的糧草囤積在了北平,如今冀晝也是提供不出多余的糧食,于是我又只得上報父王,請求加快往北方運糧,這一來一往,時間便又過了一個多月,進入了十月,天氣正式轉冷,尤其是幽州更是寒冷刺骨,大唐的北伐攻勢算是告一段落。
在北伐的第一個年份,便消滅了袁家,占領并平定了冀州全境,而且將烏桓擠在了遼西遼中四郡中,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任務,父王大喜,于是我長長的稱號后又加了一個討虜將軍的名號,同時朝廷也許是正式向諸葛家傳達期望和解的信息,我在朝廷的封賞,也讓我后將軍的名號便為了前將軍,算是升了三級。
不出我的所料,郝昭和王雙得到的封賞便是能在麾下分別加封一名偏將軍、一名裨將軍,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最大帶兵數從一萬二上升到了一萬八千人。于是閻柔又是連升兩級,到了郝昭手下當了偏將軍,曲義則在王雙手下當偏將軍。
在陳騫的帶領清剿下,冀州匪亂徹底平定,我本是上書為他加俸二百石,沒想到最大的阻力竟是來自大哥,我自然樂得不再堅持。最后陳騫也只能在千五百石的討逆將軍的位置上繼續帶著。看來大哥對陳騫還是起了些戒心,不愿讓他在我的手中升遷的太快。
在我的安排下,我在童年時期的兩位義學同學阮嵎和粱習,分別趕往幽州,擔任了代郡和范陽郡的郡守。這兩人雖說是我的同學,但卻比我大了足足十三歲,當初也是因為敬仰大儒鄭玄,才以當時的一介名士的身份,入了義學學習,不過或許是由于我身份的原因,他們對我格外的友好。在我漸漸掌權的過程中,這兩人一直都是我的堅定支持者,默默的做著自己的工作,如今也是我的投桃報李。
時值年末,雖然我身在冀州,但我身上仍掛著青州刺史的官職,是我前往泰山述職的時候了。石廣元將冀州的工作交待給了副手,便也隨我一同再次回了青州。
回到青州,我兩人便徑直趕往了朝天殿,在富麗堂皇的大殿之中,兗州刺史王修、并州刺史高干同徐州刺史三弟諸葛均都已在殿zhōng yāng站定,其余原本就在泰山的諸如大哥、荀彧等高官更是分列兩旁,看來就差我們這兩個身在戰區的刺史了。
見我倆人風塵仆仆趕來,父王立刻喚人端上茶水,眉開眼笑地道:“我們的兩位功臣回來了!”聽起來,父王對于冀州的治安在年內便安定下來,是萬分滿意的。
我匆匆喝過茶水,眼角撇到孟雄也站在群臣的隊列之中,心中稍定,對于青州今年的各項統計,我并不清楚,當述職之時還是要靠孟雄來代為上稟。
“徐州東莞、瑯邪、東海三郡今年人口十五萬戶共計七十萬,較去年人口增長六萬九千人,新增耕地一萬一千畝。上繳稅賦八千萬錢,較去年增長一成有三。三郡城防軍三千五百人,其中上等兵五百人。”在高干王修等人匯報了自己治下的情況后,三弟諸葛均有些得意的上呈了自己的政績。
這個成績絕對算是出類拔萃,徐州在經過諸葛家與劉備兩年前的往復爭奪后,破壞得很嚴重,其實并不富饒,但兩年的時間諸葛均便將這三郡恢復到了接近其鼎盛時期的局面,著實厲害。在諸葛均于淄博郡任郡守時嶄露頭角后,這次可謂是大放異彩。
案王果然是鼓掌叫好,道:“平之當不愧為吾兒!文遠也曾來信,大肆夸獎你,道是有徐州三郡,十萬駐軍幾乎可不費zhōng yāng一粒糧食!”三弟諸葛均躬身謙遜,又是呈上一份名單,道:“父王,這些是這一年來徐州治理中的主要功臣,請父王為其封賞。”
案王諸葛圭明顯今天的心情不錯,只是在那份名單上大略的看了一眼,勾去了兩個人,其余的十一人一律按照三弟那份名單上的要求,加官進爵,看的周圍的眾臣十分眼紅。
我悄悄地將目光撇向了大哥,卻沒看出大哥有什么異樣的表情,仍是在那里雙目視地。我心中冷笑,想必看起來波瀾不驚的大哥心中一定是掀起了驚濤駭浪,他平rì中對我千防萬防,如今卻讓三弟培養起了自己的圈子。對于三弟的崛起,我則是持著一種矛盾的態度,既希望在我不在朝中的這今明兩年內,他能轉移一下大哥的視線,又不愿意他過大的發展,成為我的另一強勁對手。
“孔明,今年青州的發展狀況如何?”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父王突然問到了我的頭上,我抬頭見是石廣元正拱手退回了隊列之中,不知不覺石廣元也述職完冀州的狀況了。
我立刻出列拱手道:“父王,這一年來,兒臣只有前三個月加之去年的十二月在處理青州大小事務,之后的八個月兒臣出任北伐督軍,一切事務均由孟雄代為處理,還請孟雄代兒臣來向父王上稟青州情況。”
“公威何在?”
“臣在。”孟雄立刻出列站在了我的身旁,上呈的一份他早就準備好的文書道,“稟大王,青州今年新增人口十八萬六千人,共計四百一十一萬三千七百二十六人。新增耕地六萬畝,全州之內已經少有荒地。全州上繳稅賦五萬三千萬錢,較去年基本持平,僅增收四百萬錢,原因是去年于青州征新兵六萬人,也就是說免去了六萬戶今年的稅賦。全州七郡城防軍共計一萬六千人,其中上等兵三千人。其有功人員的政績,請恕臣還須與刺史大人商量之后,再行上稟大王。”
青州不愧富甲天下,即便是有著特殊情況,上繳的稅賦仍是占了諸葛家今年收入的六成以上。父王身處青州,很是清楚青州的繁華,點頭道:“公威好能力,孔明不在青州的rì子多虧了你,青州能維持今rì的繁華有你一份功勞!辟升一級,加俸兩百石!”
“臣謝大王恩賞。”孟雄面上古井不波的道,他童年便是在諸葛家度過,與父王也早是相熟,父王對他的印象也是甚佳。他如今的狀況幾乎的和我一樣,只等著攢資歷,一旦年齡稍夠,便可加官進爵。當初大哥的至交王修也是如此,所以才順利當上了兗州刺史。
“父王,這是今年北伐兒臣所任命的官員名單,請父王過目。”我看準機會,將這名單遞了上去。在父王接過名單后,看也不看只是放在一旁,和顏悅sè地道:“這次北伐能如此順利,還是靠了孔明與子龍的配合,相信孔明所認定的人定然不會有錯,你父王全都準了。”
案王這一句話可謂是給了我天大的面子,我心中暗爽,不過我也知道,我所任命的這些郡守,在這幾個月內全都被父王的密探考察過,政績優異,否則父王也不會那么好說話。不過殿眾的那些中層官員卻未必知道這些內幕,在看向我的眼光中則多了幾分諂媚。
我的地位在女子為官而產生不安定因素時,這些中層官員中有大半都與我有了某種程度上的疏遠,然而如今看到一切幾乎風平浪靜,父王對我的寵信依舊,不禁讓這些人心中開始了忐忑。
這時大哥上前進言道:“父王,如今冀州平定,恭喜亮弟立此大功,幽州如今也入我諸葛家七郡之多,雖說遼東五郡局勢未穩,但兒臣以為也須委派一位刺史,以正其位。”
我下意識的往兩列的朝官中望去,并不見陳本的身影,我知道這次的朝會他這個外郡的郡守并沒有前來,然而由于吳質乃是泰山郡守,身處本地,地位又足夠高,所以他則出現在了這個朝會上,在他的眼神中,明顯是躍躍yù試,看來大哥早與這吳質通過氣了。
我心中大叫不妙,如今陳本的政績尚未提交上來,地位還顯稍低,資歷也是明顯不足。可那吳質已經是諸葛家十幾年的老臣了,在泰山郡守的這個位置上也干了三年,實在是這幽州刺史的最佳人選。當然在大哥的眼中,陳本和吳質都是自己人,他此舉無異于是將我的權力控制在區區一個幽州的范圍內,甚至將我的權力架空,大哥好手段!</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