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揮師北上(中)
“子瑜且講。”父王道。
終于到了這個時刻了,我的目光不覺有些緊張的盯著大哥,卻發現大哥在與站在左列文員之首的二叔交換了一下眼神后,才道:“兒臣以為自古以來,若是一個穩定昌盛的政權,則必要軍隊與政治分開管理,否則軍人理政而政事不明,文人治軍而軍容不整。因此在月末出發的北伐軍中,有必要增設一個督軍的文員位置,以便在北伐軍攻城掠地之后,代表大唐處理好當地的事務。”
顯然昨rì中大哥透露給我的信息千真萬確,父王的確早就有了想軍政分離的打算,不會再像當初奪下冀州七郡時那樣,北方軍團在那里管理了一年后,石廣元才去那里接任刺史之位。父王在聽了大哥的諫言之后,一副深得吾心的樣子,不住點頭道:“子瑜說得有理,以你之言,這督軍的地位顯然要與子龍平齊,你說說將給與這督軍什么權力比較合適?”
大哥低頭道:“父王,兒臣惶恐不能答。二叔身為大唐丞相,任命文武官員的事情多要經過他手,對這方面較之兒臣更有見解,不知二叔有什么看法。”
“哦?”父王看了大哥一言,而看向二叔道:“子穆,你的看法呢?”
二叔從袖中抽出一份奏折,雙手遞上,道:“王兄,昨rì深夜子瑜與玄秉燭夜談,商量出了這個結果,請王兄過目。”二叔的話在父王的心中占據著很大分量,如果說我們三兄弟的諫言在父王眼中多只是參考的話,那么二叔的諫言則十有**都會為父王所接受。
案王接過奏折,看了起來,不時閉目思索,片刻后道:“依你之見,任命八百石以上官員的權力還是要收到zhōng yāng的手里,督軍所擁有的是臨時管理權,以杜絕督軍任人唯親的可能xìng,保持大唐官員的廉潔。不錯,你們考慮得很周到。”
聽聞此言,我苦笑了一下,在剛才大哥與二叔交換眼神的時候,我就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終究還是太小視大哥了,雖然我不會期望我那兄弟之爭為時尚早的鬼話能夠騙過大哥,但僅僅一晚大哥就考慮到了我所能給幽州帶來的影響,借助于一向傳統的二叔,一點也不給我間接控制幽州的機會,這令我現在陷入了一種很被動的局面。
我的大腦開始急速運轉起來,在一剎那間,我想到了數種或許可以造成些許轉機的方法,不過每種方法都不是十拿九穩,我猶豫著,這督軍的位置,我還要不要坐上去?
“孔明,你二叔推薦由你來當這北伐軍的督軍,你意下如何?”父王突然問到了我的頭上,我連忙答道:“父王,青州乃是我大唐重中之重,事務繁忙,兒臣恐怕一時脫不開身,可否容兒臣安排考慮一二天,再作決定?”
看大哥的笑容,顯然他正是想如此打個我措手不及,此時又在一旁推波助瀾道:“父王,督軍一職有利有弊,若是督軍與北伐軍統帥關系融洽,則其利斷金,若是互有齷齪,相互掣肘,那么還不如不設這個督軍之位。<wWw。SUiMenG。com>在我大唐百官中,地位足夠高,又對河北之地有所了解的,唯有兒臣、二弟和二叔三人,這三人間,二弟與子龍的關系顯是更為親密一些,因此兒臣以為,二弟實是這督軍之位的最佳人選。”
大哥這一句話可是說進了一眾武將的心里,看站在父王右方一列的眾武將,莫說是趙云張頜這兩位北伐軍的正副統帥,就連師父呂布和我的兩位師弟劍楓郝昭,都是以熱切的眼光望著我,在他們心中,我在大唐的文員中的確是最令他們滿意的。
這下如果我拒絕的話,倒是冷了軍方的心了,我暗道大哥夠狠。在史實中大哥諸葛瑾以為人厚道著稱,如今他的確是不會用那些暗殺這些不入流的手段對付我,稱得上是一位正人君子,但他打起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來,倒真是殺人不見血,讓我頗費腦筋,難怪他在東吳群儒中能做到大將軍的位置而不倒。
我權衡再三,終于道:“父王,兒臣愿意接受督軍的這個職位。冀州名士沮授在前幾rì中已經入了兒臣府上做為幕僚,在我任督軍不在青州的rì子里,相信青州之事交付與他是萬無一失的。”
“嗯,沮授大賢,孤在二十年前便聽聞其賢名,只可惜那時諸葛家太過弱小,讓他投了袁家,如今他為我大唐效力乃是我大唐之幸也。”看父王的神sè,肯定是早就知道沮授成為我的幕僚的事了。
大哥一聽忙大呼道:“父王不可,沮授雖賢,但終究一降將,突然便讓其代為處理一州事務,這讓青州士林如何信服?”
大哥話音剛落,張頜和荀彧面sè一變,眉頭緊皺,低下頭去沉默不語。大哥很快便察覺到了兩人的異樣,又是開口補救道:“最重要的是,沮授當初未歸諸葛家時,著實造成了諸葛家不小的損失,這令很多青州人懷恨至今,父王三思呀。”
荀彧在曹家即便是與諸葛家敵對的時候,也沒有和諸葛家正面交過手,張頜在袁家也是在袁紹兼并河北三州的時候,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但在天下共討中,他所面對的戰場是曹家,也諸葛家也沒有什么關系。大哥如此說,倒也把兩人撇得一干二凈,讓兩人的臉sè稍稍緩和了一些。
案王站起身來,背著手往返踱了兩個來回,緊盯著大哥道:“子瑜,記得兩個月前,就在唐王府的議事廳中,為父曾經和你們說過一句話,你還記得嗎?”
大哥被父王盯得發毛,低下頭去,道:“兒臣記得,父王講得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案王點點頭,道:“你記得就好,子瑜,只有做到這點,我大唐才能不斷地積極進取,否則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話,袁家的下場是如何,相信你也都看到了。”
案王負首站立,目光透過朝天殿的大門,眺望遠方,有感而發道:“曾幾何時,孤也是憤世嫉俗,排外得很,就在兩三年前,對那些關外異族還保有很深的敵意,但到如今站的高了,看得也就遠了,能對我大唐有所貢獻的,不論曾經是敵人還是什么別的,那就是我大唐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到了一定的時候,你也會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大王圣明!”底下跪倒一片,我也隨著眾人跪了下去,雖然父王有些剛愎自用,但時時刻刻保持著這種想法,也的確是大唐之幸事,不過聽父王話中的語氣,卻似在教導大哥如何才能做好一名王者,這總是令我有些沮喪。
“都起來吧。”父王的聲音傳來,我站了起來,又是滿懷期望的看向了父王。父王微微一笑,似有所悟的道:“孔明,昨天夜里你找到為父聊天,說起若你不在青州誰可繼任代為處理政務的事,可是有預謀的了?難得你與子瑜為一件事這么齊心呀。”
我拱手道:“兵法有云,兵法未動,糧草先行。在未能確定兒臣能否出任督軍一職時,兒臣所做的只是未雨綢繆而已。”
案王點頭,又對大哥道:“子瑜,你所說的孔明也考慮過,為父也想過,雖要海乃百川,但也要有個度,青州乃是大唐之根本,冷了青州士子的心,也是很棘手的。沮授有才,可還欠缺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孔明昨rì向為父推薦,公威在我青州也是少年成名,在北海郡也歷練了有一年多的時間,年紀雖輕,但在青州士林中已經頗有名望,在孔明走后,就讓孟雄為主,沮授為輔,代為處理青州的事務吧。”
代為處理青州事務的人選就這么被定下來了,大哥顯然沒能料到我在昨夜也有所動作,面sè有些異樣,但也只能無奈的接受這份事實。
在早朝散后,出了朝天殿門,我和大哥例行公事的去探望娘親。路上大哥拍拍我的肩膀,很有深意的道:“二弟安排得很周到呀。”
彼此彼此,你還不是借助一心為唐的二叔,絲毫沒有給這督軍最有用的一項權利,當然,我在面上仍是一臉笑容,拱手對大哥道:“大哥過獎了,在朝會上靚父王都夸獎大哥考慮周到了,小弟應該是多多向大哥學習才對。”
對于彼此的心機,我們兩人都是心照不宣,但在心中都明白,除非到了有一人真正繼承了王位的那一天,我們在暗中的爭斗是不會停止了。
在娘親處我意外的見到了曹夢燕,自幼便是大家閨秀的她知書達理,很是得同為大家小姐的娘親歡心,所以娘親在曹夢燕過唐王府相陪。
娘親見到了我和大哥,顯得也很是歡喜,索xìng遣人到大哥和我的府上,把我的三位嫂嫂、三名侄兒還有呂婉兒和我的一對兒女也接了過來,大家熱熱鬧鬧的盡享了一番天倫之樂,待到了中午用過午飯后才算散場。
出了唐王府,我在泰山的大街小巷中往返穿梭,來到了一座并不起眼的院落中,推門而入,驚得里面的人一躍而起,待見得是我,不由訕訕的道:“大人,怎么是你?”
在里面的人正是陳本,我走進去,拿起陳本扔在書桌上的書,竟是本《史記》,我隨手翻了翻,里面字里行間都注有陳本的筆跡,有些話還很有道理。我笑著道:“堂堂一個陳家的大公子,平rì中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基本天天不著家的家伙,誰又能想到竟會悶在這么一個簡陋的院落中讀書呢?”
“大人,小的……小的不過是覺得投入大人門下,總要有所長,能為大人分憂解難才是,所以近來這幾天就開始看起《史記》來了,其實這《史記》小的不過開了幾頁就開始昏昏yù睡……”陳本面上被我說得有些不自然,解釋道。
我指著那墻邊書架上的一卷卷竹簡,道:“當世間一本蔡侯紙所抄錄的書籍價比千金,像《史記》這種著作早就是有價無市,又豈是你陳家在不到十天之內就能搞到的?陳本,我看你這書也用了少說十年,不是嗎?”
陳本無語。我又道:“陳本,你們這一支陳家也算是如今為朝廷效力的陳留陳家旁枝吧?”
陳本臉sè大變,跪下道:“大人,小的一家上下自二十多年前便生活在了青州,雖是與那陳留陳家平rì中有些書信來往,但對大唐一向是忠心耿耿呀!”
我看著地上的陳本,言語間條理清晰,在之前兩次的會面中,也是顯出了自己機智的一面,更加確信傳聞中的那個紈绔子弟只不過是他的保護sè。我記得不錯的話,他在史實中雖不如他弟弟陳騫那樣當上魏國三大將軍之一的車騎將軍,但也是位列鎮北將軍、假節、都統河北諸軍事的上將,他又豈會沒有兩分本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