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醒世亂起(上)
諸葛家一直在防范著靜心小筑支持漢室所造成的輿論攻勢,諸葛圭在青州的十余年努力沒有白費,青州的富足造就了上千個步入上流社會的家族,比起相鄰州府的相對貧苦,青州人還是非常滿意的;義務教育的實行,也讓青州出現越來越多地知識分子,和越來越多的熟練工匠,這些人獲得了謀生的本領,諸葛家統治的向心力也就更加強大了。
不過無論是在富裕的地方,也總會有些窮人,總會有不公平的所在。那些受盡委屈的人們,總會把希望寄托于傳說中能救世間于水火之中的靜心小筑。在靜心小筑重入凡間的半年里,其影響已經漸漸滲透到了全國的各個角落。
天下重燃戰火,北海身處后方,除卻八千人被征調入伍,其余一切絲毫感受不到戰爭的氣氛。縱然已經天寒地凍,卻絲毫不漸沿街商販叫賣的熱情,北海寬松的商業環境讓它人口驟增,繁華程度較之有五十萬人口的泰山郡也不相煌讓,成為了華北地區的貨物集散地。
“快來看!快來看!罷剛伐下的干柴,十個銅板一擔!~~~~~”
“口噴火焰——刀刺下體——,張家祖傳功夫,大家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張某在此謝謝大家了!”
“新鮮蔬菜!新鮮蔬菜!冬天大寒,南方運來的最后一茬蔬菜,大家快來買呀!”
“李家包子——”
“……”
孟雄一身便裝,隨意的走在街上,街邊的叫賣絡繹不絕,看到一片繁榮的景象,笑意頓時浮現在孟雄的臉上,能在天下戰亂的年代,保有如此繁華的城市,諸葛家在青州這十幾年的苦心沒有白費。
不過街上很多異常的現象讓孟雄很摸不到頭腦,在一些高大住房墻外常人不同容易注意到的角落,總有人在上面涂抹些他不懂的符號,在符號之下寫著兩個字“己丑”。
在他聽行人們閑談的時候,也總聽到一個名字,喚作醒世宗,孟雄暗暗吐舌,醒世宗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深入人心,其領袖倒還真挺有能耐。不過孟雄并不把醒世宗放在心上,因為醒世宗興起的這幾個月來,所作的是一直都是幫助zhèng fǔ幫助窮人的善事,沒有一絲與zhèng fǔ作對的意思。
突然孟雄注意到遠處一排灰sè平房前圍了一群人,似乎在津津有味的聽著什么,好奇心一起,也湊了上去。
“靜心小筑一向代表我們百姓的利益,諸位鄉親們,你們看看二百余年前殘酷的王莽不就被它所推翻了嗎?諸葛家現在已經是靜心小筑所支持的朝廷的叛逆,諸葛家是靜心小筑的敵人,也是全天下的敵人。”一位身著黑sè布衣的中年人正唾液橫飛的激情演說。
孟雄聽了這人的話,升起一絲怒氣,青州已經是天下最富足的地方了,這人怎么還如此編排諸葛家的不是?孟雄正要出口爭論,人群中已有人叫了出來:“一派胡言!天下動亂三十年,黎民百姓食不飽者十之有九,惟諸葛治下青州一地百姓溫飽,富甲天下,齊魯公當是大漢之功臣,只是當今圣上近小人,誤信讒言,方才有了天下共討!鄉親們,不要聽信這個賊人的妖言惑眾!”
孟雄側眼望去,說話之人年齡約有十六七,一身儒服翩翩,手執折扇,腰懸佩劍,當是一名讀書之人。孟雄暗暗搖頭,這書生辯論倒是抓住了正理,只是滿口文縐縐的,豈是在場的大多普通百姓所能理解?
丙然,這書生話音已落片刻,眾人多數仍是一臉茫然。黑衣人聽罷,微微一笑道:“我道是誰?穿得如此體面,原來是城陽郡守王叔治的大公子王忠呀,說話之間聲情并茂,步步為營,好一個人才!只是我們百姓的疾苦,可是汝等官宦人家可知?聽說你在北海義學念書,我且問你,你一年讀書用度幾何?”
王修為官還算清廉,王忠每年所領到的零花錢在他們那群公子哥中并不算多,因此王忠也是挺直了腰板道:“本公子絕不似那些紈绔子弟,花錢如水,每年用度不過金一斤,錢三千而已!”
此話一出,人群中立刻一片嘩然。黑衣人大笑道:“鄉親們,看看,這就是我們父母官家的公子,每年花一萬三千個銅錢居然還沾沾自喜。王忠,我告訴你,我們百姓一戶五口之家每年所用不過六千,你一人所花足以頂得上我們十三人!你還有什么資格站在這里?”
“沒錯!”“沒錯!”黑衣人幾句煽動,便將人們的怒火調動起來,紛紛贊同黑衣人的話語。王忠面對群眾的憤怒一時有些不支所措,不住地后退。
黑衣人又叫嚷著:“北海錢財十之七八集中于富商士紳之手,他們人數不過三百余戶,六千余人,鄉親們,你們說這對我們三十萬北海平民公平嗎?”
“不公平!不公平!”個別激動的百姓已經開始舉起的拳頭,目標正是那個王忠,形勢漸漸有些失控。
孟雄見形勢不對,那個王忠的臉sè嚇得慘敗,于是孟雄忙身形一閃到他身邊,拉起他的手,快步跑出了人群,接連拐過幾道街角,看到了街上巡邏的城衛隊,方才停住,招呼帶隊的都伯,要他們去剛才人群聚集的地方抓人。
王忠跑了足有一里路,累得氣喘吁吁,執絹擦完汗后,才看清求他的人原來竟是孟雄,忙相謝拜道:“忠謝過孟郡丞相救之恩!”
孟雄虛禮一番道:“世侄,不用那么生疏,你叫一聲公威叔即可。”孟雄早年間陪諸葛亮讀書近十年,與諸葛瑾的摯友王修平輩相交,因此雖僅比王忠大四五歲,但卻是大了一輩。
王忠見狀,也就恭敬的叫了一聲“公威叔”。
孟雄從聽那黑衣人說第一句話開始,就覺得有些不對勁,現在更是疑云重重,遂問道:“王忠,你聽那黑衣人講話多久了?他都講了些什么?”
王忠答道:“侄兒聽黑衣人講話足有兩株香的時間。那黑衣人自稱是什么醒世宗的香主,是靜心小筑在凡間的代言人,專門為百姓服務,若是百姓貧苦,生活不下去了,盡可以去找他們。”
“醒世宗?”孟雄思索了起來,以他對醒世宗的了解,醒世宗應該是時常救濟受苦的貧窮百姓才對,因此整個諸葛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善事,也就沒有多加干涉,而醒世宗也多次向官府表示自己的馴服態度,怎會突然大張旗鼓地宣傳反對諸葛家的話呢?
不過據王忠所言它竟然在打著靜心小筑的招牌拉攏人心,有靜心小筑這么一個靠山,醒世宗敢與諸葛家作對,也就不奇怪了,諸葛家倒也絕不怕這么一個教派。只是不知這個醒世宗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什么地步?是不是從建立之初就有所預謀呢?孟雄很想知道這點。
王忠見孟雄低頭思索沒有說話,又補充道:“孟威叔,我曾無意中聽說過醒世宗內流傳的一句話,說是夢醒青兗,當在己丑,不知何意,還望公威叔注意一下。”
孟雄聽了這話,想到了他這幾天在街上總看到的符號暗語,似乎想起了什么,總覺得這情景很像他所熟知的一幅畫面,但又一時想不起來,于是點了一下頭,略略皺眉道:“王忠,據你所知,這醒世宗發展到了什么地步了?”
王忠答道:“這個忠也不知,不過聽說醒世宗在北海東萊城陽三郡的貧民中,聲望極高,其信徒已有十萬人以上,甚至更多!”
十萬人!?有一根弦在孟雄的心中瞬間繃緊,孟雄感到了深深的不對勁,太可怕了,如果在諸葛家的大后方有十萬人聽從醒世宗的蠱惑而反對諸葛家的話,恐怕諸葛家就真的陷入外憂內患中了!孟雄十分嚴肅的對王忠道:“王忠,你先不要去北海的義學了,速速回城陽郡向你爹說明醒世宗的情況,他自然會明白怎么回事的。”
“是,那忠就告辭了。”王忠恭敬的離去。
待王忠走后,孟雄匆匆的趕到了北海的太守府外府的主簿室,找到了代郡守崔浩,說明了情況。崔浩聽了也是臉sè大變,立刻喚人將近幾個月諸葛家發給各郡的情報全部取來。
不多時,兩人便講其中關于醒世宗的一一篩選出來,一條條平rì中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在兩人內心中已經有了對于醒世宗的防備后,現在看來竟是如此的觸目驚心。
“至少十一萬五千人,其中北海約有六萬人……諸葛家境內居然有十余萬人對諸葛家充滿了仇視!”崔浩頭疼的揉著太陽穴,坐在榻上盯著書幾上的文案發呆。
孟雄顯然也被這突然的危險弄得有些手忙腳亂,不住地在屋內踱步,突然一個念頭象閃電般劈向了孟雄的心頭,猛地抬頭道:“我明白這副情景為什么這么熟悉了。情報上說了,醒世宗流傳著青兗夢醒,當在己丑,而街上‘己丑’的符號又是遍布北海,州平,我看這醒世宗是想在明年我們同時與袁家和金剛門開戰的時候,起兵與我們大干一場!州平,我看咱們要對醒世宗下手了!”
千想萬想,孟雄的話都是有絕對的道理,若在平時,憑著十萬貧民對諸葛家還造不成多大的威脅,以諸葛家的實力,平息叛亂不過在數月之間。但是在這諸葛家同時南北開戰兵員嚴重不足的節骨眼上,醒世宗若是揭竿而起,對諸葛家可就是致命的威脅了。
不過崔浩向來穩重,面對如此險惡的局面,仍是不緊不慢,舉手止住了要向外跑去的孟雄道:“不慌,叫上子明過來,商量一下我們該怎么辦。”孟雄看了看這個二公子最為倚重的人之一,猶豫了一下,終究點了一下頭,畢竟呂蒙是二公子諸葛亮嫡系在北海的三名元老之一。
不一會,呂蒙便提著他那桿從不離身的后裔神槍,匆匆進了太守府,在聽了崔浩對醒世宗的陳述后,冷笑一聲道:“有什么可怕的?十一萬五千人大半皆為婦孺,余者多為體弱男子,是以生活貧苦,依靠于醒世宗,只需五千兵士便可將這群烏合之眾一舉剿滅!”
“子明好個豪氣萬分,不愧是武將出身!只是不知子明可否想過,這些人多集中在東部三郡,貿然起兵,會對剛剛恢復元氣的東部造成多大損害?而且那些老幼婦孺,如果他們拿起兵器,我們無情的去殺戮,又會給天下造成多少諸葛家殘暴的口實?那我們可就遂了那些幕后cāo縱者的意了!”崔浩不慌不忙的道出了一條又一條的質疑。
孟雄輕聲嘟囔道:“好個厲害的幕后者,這一步棋走得讓我們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真想知道這醒世宗的宗主是誰?”
孟雄的聲音雖小,但也足以讓呂蒙聽到。呂蒙眼睛一亮,對崔浩道:“公威的話倒是讓我有了個想法。兵法有云,上兵伐謀,我們不一定非要出兵不可,我想只要用計激怒醒世宗的首腦,讓他們現形并消滅他們,群龍無首之后,諒那些老弱百姓也掀不起什么風浪!”
孟雄游歷江湖近四年,有著三分火氣,在剛才自言自語時,幾乎和呂蒙同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也在一旁幫腔道:“是呀,州平,醒世宗既然可以開設粥廠,救濟那些生活無依的百姓,我們也可以,況且這正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我們讓百姓們對生活有了希望,醒世宗也就無所作為了,不管它是否打著什么靜心小筑的旗號!”
崔浩嘆了一口氣,道:“這些都不是為一些好主意,不過北海剛剛發展有所起sè,現在天下共討人心惶惶,我們在諸葛家境內有大的動作,昭示內亂的話,恐怕會令他人對諸葛家失去信心呀。”
孟雄與呂蒙對望了一眼,不約而同地浮現出一個想法,崔浩能力強則強矣,只是做事求萬全而不愿冒險,畢竟崔浩才是現在北海的最高長官,決定最終拍板還是要由他來定才行。
崔浩也在頭疼,他雖然是北海的代郡守,但若無孟雄和呂蒙的配合,他不能dú lì控制住北海的大局。一時間三人各執己見,誰也不愿讓步,陷入了沉默。
“醒世宗嗎?你們的談話我都聽到了。”一個動人的女聲從太守府內堂傳來,三人轉眼望去,只見呂婉兒大腹便便的緩緩走來,至今rì她已經懷胎塊八個月了,而他的相公諸葛家二公子諸葛亮卻還在平原前線監視著袁家的一舉一動。
呂婉兒在懷孕之后,更顯出一番少婦的風韻,是如此楚楚動人,美麗的面龐上透著幾絲紅暈,長長的睫毛下一雙大眼睛更是一眨不眨的看著主簿室中的三人。崔浩、孟雄和呂蒙三人一時不覺看得呆了。
崔浩第一個反應過來,忙扭過頭去,不去正眼盯住懷孕的呂婉兒,有些尷尬的道:“主母,您身懷六甲,是不宜出來見我們這些外人的。”孟雄和呂蒙也很快反應過來,微微低下了頭,縱然他們一個是呂婉兒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一個是呂婉兒的堂兄。
呂婉兒看到三人的樣子,掩嘴微微一笑,隨即正sè道:“無妨,現在你們三人僵持不下,我若不出來表下態,恐怕我們就只能看著醒世宗坐大了。”
崔浩一楞,平rì中幾乎從不干政的,只是跟在二公子諸葛亮身后亦步亦趨的呂婉兒,今rì竟然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了,但他清楚呂氏與諸葛家的關系不是一般的緊密,無論如何,呂婉兒也是有資格表這個態的,遂道:“那不知主母對這醒世宗有什么看法呢?”
呂婉兒輕啟櫻口道:“我贊成堂哥的建議,找到醒世宗的首腦,正如妾身相公rì常所說,擒賊先擒王。”
崔浩剛要說話,呂婉兒又輕移蓮步,走到他面前,道:“州平,妾身相公不在,妾身也知道不該干政,但妾身真的希望你冒一次風險。妾身雖是個婦道人家,但畢竟出身于武林,也知道一些事情,州平你不要忘了黃巾起義是如何發起的吧?”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昔年黃巾起義的暗語浮現在崔浩的腦海中,雖然在崔浩出生時,黃巾起義已經漸漸步入敗局,最終被天下數百豪強聯手剿滅,但那上百萬人八州并起的氣勢,著實令人驚嘆。而這醒世宗最近的行徑,與當時的太平道是何其想象,崔浩想到如果因不敢打草驚蛇,而任醒世宗肆意發展的話,未必是能在諸葛家所掌控的范圍之內的,那結果不禁令崔浩冷汗直流。
看到崔浩已經有所動搖,呂婉兒又道:“放心吧,州平如果因剿滅醒世宗而令諸葛家在天下陷入尷尬的話,爹那里我來擔著責任!”現在呂婉兒所說的爹指的自然是的諸葛家的家主諸葛圭,而非呂布。
話語間呂婉兒全身上下散發出了一股強烈的自信,襯托著她的美麗。眾人均是驚詫,以往在諸葛亮的光輝掩蓋下,很少見到呂婉兒的光芒。如今諸葛亮不在身邊的,原來呂婉兒也是一個如此有主見的自信女人,不愧為巾幗英雄。
不自覺地,三人竟都點起了,一致同意呂婉兒的看法。孟雄道:“當務之急我們是要想辦法引出醒世宗的幕后首腦。”
“不用了。”呂婉兒道,“昨rì妾身剛收到一封家書,來自妾身大伯爺,他希望我們注意一個人。”
“誰?”三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賈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