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你倆學(xué)習(xí)累,需要營養(yǎng),這些菜餅子不適合你倆吃。
我和你爸沒事兒,我們都習(xí)慣了。
咱家不是供應(yīng)不起全家人吃喝,就算咱一家子都吃也夠了。
可這也都是糧食啊,既然咱領(lǐng)回來了就不能浪費(fèi)。
那么多人都還吃不飽呢,咱要是浪費(fèi)了不吃,那不是傷天么?”
巧蓮沒想到,孩子們會這樣,當(dāng)時也有點兒眼睛不太舒服。
按說,巧蓮有系統(tǒng),系統(tǒng)里這些年攢的積分還有幾百萬。
而且曲維揚(yáng)和孩子們時不時的弄回來一些東西,也能換不少積分,日常花用足夠了。
糧食就是眼前金貴,在系統(tǒng)里,糧食最不值錢了,供應(yīng)一家子吃,完全沒問題。
可如今這年月家家都挨餓,出去看看哪個不是一臉菜色?
那真是一個個都餓的眼睛發(fā)綠,直盯著別人家呢。
尤其是巧蓮家里,曲維揚(yáng)有供應(yīng),不用完全吃食堂,不知道多少人明里暗里的打聽曲家吃什么。
嘉俊嘉和在學(xué)校里就是,好多人都打聽。
幸虧這倆娃如今因為鍛煉出來了,中午他們在張家,就是一起吃食堂的飯。
嘉和這樣挑嘴的孩子,如今也是什么都吃。
沒辦法啊,張家那一大家子呢,總不能巧蓮帶著糧食過去做吧?
做了給誰吃?兩家好幾個孩子呢,少了不夠,多了又會惹麻煩。
最近就有不少人,經(jīng)常趕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去張家。
經(jīng)過孫建勇的事情之后,大家伙都是瞪大了眼睛盯著,就怕公社的干部搗鬼。
要是巧蓮帶著糧食去張家,人家或是懷疑曲維揚(yáng),或是懷疑張文廣,巧蓮哪里還敢再給家里惹禍?
當(dāng)然,巧蓮會帶去一些吃的,私底下給小鳳英和文星家的小風(fēng)玉。
這倆娃小,食堂那些飯著實不適合孩子吃,所以巧蓮會帶過去一點兒大米白面,或者是掛面之類。
巧娟每天都提前單獨給倆孩子做了先喂孩子吃,等著大家伙吃飯的時候,倆娃就吃飽了。
再說幾個大的也都懂事,誰都不跟小娃爭。
“媽,沒事,往后拿回來的餅子,咱們一起分著吃。
我和佳媛也不比誰特殊,沒道理連嘉和都能啃餅子,我倆卻天天吃好的。
家里的飯,大家伙一起吃。”佳媛沒把那半個餅子給巧蓮,而是又咬了一大口。
弟弟都能吃呢,憑什么她不能吃?在難吃也是糧食,就像媽媽說的,不能浪費(fèi)了。
佳媛和嘉康爭著搶著吃了倆餅子,那邊嘉和嘉俊倆人一看,也掰了一個。
總共六個餅子還都不太大,剩下的哪里夠巧蓮和曲維揚(yáng)吃?沒辦法只好再盛一些蛋炒飯。
倆人沒敢吃太多,生怕孩子們不夠,一直到孩子們都吃完了飯,巧蓮看看盆里還剩了點兒,這才跟曲維揚(yáng)分開又吃了些。
吃完飯,幾個大的都去西屋寫作業(yè)了,三個小的則是留在東屋,由老太太看著。
曲維揚(yáng)幫著巧蓮,在廚房里收拾東西。
“孩子大了,都懂事了,知道心疼人呢。”巧蓮一邊刷碗,一邊念叨著。
“是啊,咱家這幾個孩子都教的很好,特別懂事。
前兩天遇見遲校長的時候,遲校長還一個勁兒的跟我說呢。
咱家這倆的學(xué)習(xí)成績都挺好,一定要讓他們繼續(xù)念高中。
遲校長說,這倆以后肯定能考個好大學(xué)。”曲維揚(yáng)一邊接過巧蓮刷好的碗,摞在碗柜里,一邊說起了遲校長的話。
“嗯,我的意思也是這樣,咱家這倆孩子學(xué)習(xí)都不錯,考大學(xué)應(yīng)該不成問題。
不能讓他們太早就下來干活,都是孩子呢,咱可不能為了眼前那丁點的利益,就耽誤了孩子一輩子。”
在旁人看來,能念個初中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讀完初中下來,就能找個差不多的工作了。
巧蓮可不是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她知道,起點對孩子有多么重要,考上大學(xué),才是最好的出路。
兩口子一邊說話,一邊把碗刷完,鍋臺收拾干凈,巧蓮又把明天早晨要做的飯?zhí)崆邦A(yù)備了一下。
嘉康佳媛和曲維揚(yáng)都要帶飯,巧蓮想了想,索性發(fā)了點兒兩合面,明早起來蒸點兒包子。
光是吃煎餅,估計孩子們也夠了。
往后倆孩子不在學(xué)校吃,到曲維揚(yáng)那頭,那邊供銷社的人生活水平都要好一些,就算帶了包子,別人也說不出什么。
家里有野菜,下午的時候已經(jīng)洗干凈用開水燙過。
本來是打算明晚上包點兒包子的,既然這樣,那就提前做了吧。
發(fā)好了面,剁了包子餡兒,巧蓮總算忙活完,這才收拾洗了手,跟曲維揚(yáng)從廚房出來。
“對了,你不是說,要給你那幾個犧牲隊友的家里,寄一些糧食過去么?
想要寄什么糧啊?你說了,我給你預(yù)備出來。
如今這時候,他們那幾家也難,咱們但凡有點兒能力,該幫的還是要幫,不然咋辦?
他們那幾家沒了勞力,孩子又小,日子比咱艱難。”
巧蓮忽然想起這件事來,隨口問了一句。
自從曲維揚(yáng)負(fù)傷回來之后,就一直跟幾個犧牲隊友的家里人聯(lián)系著。
逢年過節(jié)之類的,都會給寄過去十塊二十塊錢,再寄一些細(xì)糧、年貨等東西,也算是對朋友的一點心意。
這兩年各地糧食都歉收,日子艱難,曲維揚(yáng)便不寄錢了,而是直接寄糧食。
細(xì)糧不敢寄了,都是寄一些粗糧,苞米碴子、苞米面子、高粱米、地瓜干等。
對方接了包裹之后,也會寄一些那邊的特產(chǎn),時不時的還會寫封信來,反正一直都保持來往。
“對了,我想起一件事啊,那個魏拯民家里,有好些時候沒給咱回信了。
我寄過去的東西那邊都收了沒有打回來,但是那頭卻沒回信。
不知道怎么回事,得空了,你最好打聽打聽,別是那邊出了什么事情。
如今這個年月,真是不好說。”
一般時候,曲維揚(yáng)都把這些事情交給巧蓮來處理,巧蓮心細(xì),比他想的周全。
所以曲維揚(yáng)有一些時候沒問這些事了,此刻聽見巧蓮提起,趕忙點頭。
“好,我托人給打聽打聽,離著有點兒遠(yuǎn),一般時候我出門也不路過那邊,還真是沒過去看看。
唉,拯民媳婦只有一個閨女,如今這日子肯定難熬,得空了真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