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臣舉薦劉君夏劉大人
嘉靖話音剛落,一文臣直接站了出來。
“回皇上,張揚作為東征大將軍,卻把五萬大軍駐扎在永平府南,就算我沒有讀過兵書,也知道仗不是這么打的,可見張揚根本就是過去應付差事的。”
“沒錯,更何況他還誘騙公主一起出關,此乃……”
嘉靖皇帝咳嗽了一聲。
“永崢乃是我的妹妹,這次出關也是我看她在宮中無聊,私下許她去山海關游玩的,不存在誘騙一說,這個還請你們分清楚。”
“臣一時口快,還請皇上責罰。”
那文官一聽嘉靖皇帝直接說出了榮祥公主的名字,嚇的急忙閉了嘴。
“責罰談不上,我只是不想大家對永崢誤會而已,好了,就事論事,大家繼續(xù)商量吧。”
群臣一時間有些摸不清楚嘉靖皇帝的用意,但是既然不能說公主,那就只能說張揚了。
“回皇上,剛才張大人已經(jīng)說過了,張揚根本不會打仗,如今更是下落不明,軍中不可一日沒有主帥,臣懇請皇上,速速定下東征大將軍新的人選。”
“王大人說的沒錯,如今山海關不但沒有了張揚這個東征大將軍,就連張赫這個山海關衛(wèi)所的指揮使也跟著跑出了關外,上海關更是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如今最要緊的是要穩(wěn)固邊疆,倘若此時女真人來攻打山海關,京城危矣。”
“臣彈劾張赫,張赫在邊關八年,碌碌無為,如今更是做出這等不理智的事情來,這說明他根本就沒有守衛(wèi)邊關的能力。”
武將們一聽不樂意了,張揚他們也就認了,這些人都這個時候了,竟然還不忘了繼續(xù)彈劾張赫?
“崔大人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公主和張揚生死不明,張赫還不能去尋找保護了嗎?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公主和張將軍遇難不成?”
“我可沒那么說,作為山海關的指揮使,他手下部將眾多,為什么要親自去呢?他這是玩忽職守,擅離職守。”
“急報中已經(jīng)說的清清楚楚,當時情況緊急,更何況張赫已經(jīng)做出了部署,讓他的副將回去鎮(zhèn)守山海關,同時山海關進入了全面戒嚴,如果這都不能證明張赫的能力的話,那你去試試?”
“我去就我去,我崔寧雖然是個書生,卻也對兵書多有涉獵,我不就不信我還比不上一個張赫?比不上張揚。”
啪……
嘉靖皇帝怒了,他是真沒想到這些家伙扯話題的能力這么強,一會兒的功夫轉移到張赫頭上去了,現(xiàn)在是說張赫的時候嗎?
深吸一口氣,嘉靖皇帝看向楊廷和。
“楊中堂,你有什么看法?”
楊廷和向前跨出一小步。
“回皇上,如今最緊要的事情是把公主和張揚找回來,按照劉文申急報中所說,張揚很有可能是為東征軍購置馬匹去了,大家都知道女真全民皆兵善于馬戰(zhàn),而這兩年抵擋女真我們一向用的也是固守關隘的辦法,倘若出關迎敵徹底解決女真之危,騎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從這個方向看的話,張揚的行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說到這里楊廷和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嘉靖的臉色不太好看了,話鋒一轉。
“當然,他的做法是有問題,但正是因為有問題,我們才有跡可循,按照劉文申急報中所說,張揚帶著人出了青山關,而青山關以北,最近的女真部落一共有三個,海西女真兩部,建州一部,這三個都是最近的,而且都需要路過寶石山。”
“按照張揚離開的時間,再聯(lián)想張赫出發(fā)的時間,張赫完全有能力在張揚到達寶石山之前將張揚追回來,所以皇上不必擔心,畢竟牛車一個晚上能走多少?騎兵一個晚上又能走多少?大家都清楚,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第二封急報很快就會回來了,而匯報的一定是個喜訊。”
楊廷和這么一說,嘉靖皇帝的臉色終于好看了很多,而群臣也紛紛寬慰。
“楊中堂熟知天文地理,倘若真如楊中堂所說,那么公主定然會轉危為安的,還請皇上寬心,不要傷了龍體。”
“公主洪福齊天,定然不會有事兒的,還請皇上保重龍體,為我大明百姓考慮啊。”
看到群臣紛紛附和,嘉靖皇帝微微頷首,可是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楊廷和剛才的話明顯有包庇張揚的成分,那自己到底是該順著楊廷和呢?還是繼續(xù)罷免了張揚呢?
“永崢能夠安全回來,自然是好的,但是這次事件張揚要負很大責任,大家覺得該如何處置張揚呢?”
群臣自然聽出了嘉靖話里的怨氣,紛紛啟奏。
“皇上,古往今來,主帥單獨涉嫌向來都是大忌,更何況這次還多了公主的危機,所以臣肯請皇上更換主帥,以安邊關。”
“張揚不過弱冠之年,畢竟年幼,本就不該擔此重任,皇上當初和中堂大人共同提名,臣就有過勸阻,如今出了這番事情,皇上有責,中堂大人有責,臣作為諫官,更是深深自責,臣肯請皇上重新提名東征大將軍人選,罷免張揚。”
“臣附議……”
“臣附議……”
看到群臣紛紛同意罷免張揚,嘉靖皇帝滿意的微微點頭。
“那眾愛卿可有合適人選?”
崔寧一身報復,此時看到眾人沒了言語,躍躍欲試,直接站了出來。
“臣,崔寧,愿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不退女真誓不回京。”
“皇上,崔寧曾是臣的門生,臣本該避嫌,但是此時臣不得不站出來,崔寧自幼習武,熟讀兵書,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苗子,倘若不是他做得一手好文章,當初臣甚至有舉薦他去兵部的想法,臣原為崔寧擔保,倘若不退女真臣愿和崔寧一同受罰。”
“臣附議……”
“臣附議……”
看到一群文官紛紛跑出來舉薦一個文官集團的人要奪大將軍的位置,武官們不干了。
“趙大人,你這就不對了吧?帶兵打仗什么時候輪到一個書生了?”
“皇上,臣反對,我大明將士萬余人,豈無良將,臣舉薦劉君夏劉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