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消耗戰
對于著名的長平之戰,趙丹一點都不敢大意。在公元前262年。所以的布局都是圍繞長平之戰布局,而且這一年都基本完成,運河完成,修建連接長治的馳道公路也已經修通。上黨到太原的官道也已經修好。糧倉被充實。
器械準備充足,甚至在上黨還有一家修理武器的大型兵工廠。還能月產上百萬只弓箭弩箭箭子。
在政治上,邯鄲內部的親秦反戰兩派都被徹底打壓,樓援調為內廷大臣,負責皇家日常事務。非常瑣碎,還沒什么實權。
上更沒有干涉朝政的權利。更多的是代表國君視察國君各處產業。
樓援是趙武靈王發掘的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還在秦國當過丞相,及其了解秦國實力,因此極力反對對秦開戰,可是他根本看不穿,秦趙這個情況必然會有一戰。趙國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擊敗秦國,反之,秦國要維持自己霸主地位,要實現他的一統天下的霸業,那么僅次于自己的趙國就必須打壓下去。
只不過發生的比起秦國朝臣預料的更早一些。
根據秦昭王設想,最好是逼迫韓國割讓上黨以后,繼續維持秦趙友好,然后擊垮魏國的,奪取預備的河內郡和魏郡,那么在進攻趙國就可以實現中路和南路同時進攻,邯鄲被攻破那是是早晚的事。
不過顯然趙國也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當長平之戰爆發以后。趙丹反而輕松了心道“自己能做的都做好了,接下來就看天意了,如果上天還是需要讓趙國失敗,那么他也沒辦法。”
自然在支援韓國與否的事情上,趙丹就已經完成最高層的意見統一。
正如他所說“統一意見以后就不要再廢話了,接下來怎么取勝才是關鍵,這才是大家接下來需要解決考慮的事情”
是的。
如今局面是趙王和“九卿”共治天下。
這里九卿可不是三公九卿,而是九位內閣成員。
內閣在六年間,失去了名將樂毅,法家名臣觸龍,戰將趙奢三位重臣以后,同樣填補了三位新晉大臣。
它包括內閣首輔藺相如,次輔趙勝,從二品大學士有軍方第一人太尉廉頗,大將軍大都督,樞密院右使李牧,兵部尚書許厲,御史大夫趙豹,
尚書臺左相虞卿,他還是皇宮的警衛隊長--侍衛內大臣。
還有著名外交官,內務官總理蘇代,一個圓滑的政治家。
還有年輕急劇銳氣的法家儒家新銳宗師荀況,這人還是著名的儒家“季圣”,地位僅次于孔子和孟子,后人尊稱荀子。
如今他的官職是邯鄲令。偌大首都都是他的管轄,權勢一點不小。
這位正氣浩然的君子,可還是古代版本的“包青天”
更是斷案入神的高手。在他治理下邯鄲僅僅有條夜不閉戶。
比起沒什么政治經驗的孔子孟子,這意味才真正“理論結合實際”
更是提出“人性本惡”的理論觀點,完全無視道家學派的敵視。
對了如今的道家已經被趙丹整合成著名的道教。在外蒙古內蒙古市場尤其巨大,沒辦法在中原,百家爭鳴的局面,他們很多荒謬俄觀點自然被批的體無完。信仰的人自然就沒那么多了。
相比起草原那些文化低,素質差的人,顯然好糊弄多了。
據說就連東胡王都在追求長生不老,銳氣盡失。可見宗教迷信的可怕。
這些大神,這九位大神,實際上在趙丹親政以后。還是負責著趙國大部分決策權。顯然雖然已經不是政治白癡的趙丹,也沒有和這些老臣爭權的打算。
這時候內閣實際上就是三臺六部衙門和趙王宮的一個潤滑劑。
樞密臺,尚書臺和御史臺實際上是圍繞在內閣在轉。
而他也能跳出大量瑣事之中。專心的研究戰局。
這個時候,他可不是后世站在旁觀者上面研究,這時他可不是憤青角色。
面對兩路大軍受阻。趙丹并不慌亂。
或者說,此時要擔心也是內閣首輔,相國藺相如去擔心。
手段圓滑的藺相如確實在努力溝通魏國丞相長亭侯魏齊,一個僥幸逃得一命的家伙,這個家伙在魏國勢力可不小。據說回國以后就把坑爹的須賈給整的半身不遂,差點給他來個滿門抄斬。
須賈畢竟只是一個打工者,人家魏齊是王室成員,是股東。
至于是不是股神,咱們就不知道了。
除此外還和實際負責齊國政務的假相后勝多次會晤。
以爭取盡快攻破函谷關,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混戰。
可以說整個趙國都被動員起來。九位大學士沒一個閑得下來的。
反而是他這個國君,還能在家里抱小孩完。
最近他的十五個老婆也是每一個省油的。
這不年初王后田心生了一個兒子,這下麻煩了。
從內廷到外朝都出現了“立太子”的風波。
根據周制,立嫡立長。
也就是說,嫡子最前,其次是長子。
也就是說王后田心這個王子是必然的王太子。
可是趙丹心中姬杏兒的地位不可動搖,他和姬杏兒的兒子也不能就這樣罷手。
畢竟自己虧欠太多。
最終他不得不建立一套新的繼承制度。《順位繼承制》
然后根據他制定的三個標準,分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第二,第三直到最后。
其中第一位授予太子稱號。其他沒有。
這還是學習歐洲繼承制度制定的。不僅僅一目了然,而且后面的野心家要想取代前面的,就必須不斷提前。
而這個提前的權利并不屬于負責的宗正寺,而屬于趙王。
宗正寺只負責記錄和維持其正常繼承流程。
根據他的繼承法,他死了,無需留下遺囑,御史臺只需按照宗正寺記錄的順位繼承制登基,公布的繼承即可。
而標準就是“議功,議賢和議長三個”
其中第一標準是議功,也就是首重功勞,對國家,民族,國君的功勞,誰最大就是誰。可是如果大家都沒功勞怎么辦。或者功勞差不多怎么辦。
那就議賢,誰更加賢能,誰更加賢明那就立誰。
而殘暴的自然就會降級,即使功勞更大也沒用。
如果這樣還不能決斷出,那么就只能按照長幼來排列,年長的排前面,這里趙丹強調一點就是有疾病的一律靠后。歷史上西晉滅亡就是因為選了一個傻子皇帝,結果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悲劇持續上演,讓人們痛苦不堪。
還有不能人道的也靠后。這個好理解。
他的繼承制一處,立馬壓下大量問題。
而且一直爭議的主角,內閣和尚書臺被他排擠出制定游戲之內。
整個繼承制度的選舉和維護都有御史臺機關負責。跟內閣和尚書臺沒有毛的關系。
樞密院更是嚴禁插手王族繼承事物。
畢竟趙丹可不想自己的部下為了不同繼承人大打出手。那就是內戰,所以絕對不行。于是趙豹為首的御史臺“漁翁得利”賺取大把權利。
而最早的繼承頒布,最終還是姬杏兒的長子趙平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沒有授予太子稱號。因為這些都是臨時的。
原因就這這些都還是小屁孩,毛的功勞賢明呀,完全會按照“議長”排列的位置。
面對李牧和廉頗的分歧。
趙丹選擇呢。
是的,他下令傳召李牧回京,前線全軍全權由廉頗負責。
這樣45萬大軍,盡數掌握在廉頗手里。
沒了李牧多嘴,廉頗更加得心應手的按照他的偉大計策執行。
也把白起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