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長平鏖戰
第71章陳留郡
哪怕是價值連城的財寶,也是一船了事。
定陶不愧是商業中心,這里流通太快,不到一天,府庫就空虛了。
不過,當趙丹等人知道后,根本不擔心。
立即傳令趙奢“不計一切收購定陶糧食。”于是趙勝將糧食等運回邯鄲,很快就轉滿口了整個艦隊的錢幣和其他各種趙國生產物資。
然后運到定陶,支付趙奢打下的無數欠條。
僅僅兩次,定陶百年的積蓄糧草就被趙國徹底洗劫一空。
那些掌握大量糧草的大戶,他們想囤積居奇,趙奢可不會客氣,不賣給我,就是和我作對,直接“鎮壓了”
一時間抄的大戶的錢糧和金錢終于把第二波戰船裝滿。這里定陶首富范家也被綁架,被要求全家遷移到趙國,恩這是范家第二次遭災。之前他們的家主就被魏熊出城前綁架帶去了壽邑,明顯是想借助范家遍布全國的人脈和財富。要知道幾百年的范家可不僅僅只有陶郡這點財產,雖然很多了,但卻還是不是其全部。后來范家沒有去邯鄲,而是遷居河間郡定居,從此河間成了四大奸商之一的范家的大本營。但是實力也被狠狠重創了。要知道趙勝的“路費”可不便宜。糧食又被趙奢充了公。
等趙勝第三次來,這里已經沒什么糧食可言,可是趙奢什么人,怎么可能空手而歸。
于是上萬定陶熟練工匠和他們數以萬計的家人被裝船。其中很大一部分移民大同鎮,使得大同鎮再后來冶煉技術一直很發達。
自然不能一直這么干,還需要收尾。
收尾很簡單,趙奢通知連破九城的魏無忌,斬殺近兩萬秦軍的魏無忌意氣風發的衰落十幾萬大軍集結定陶,他另一面也是怕趙軍反悔。
最終趙奢還是讓出了城池,代價是,允許他在陶郡自由采購糧食一個月,用來補充軍糧。
魏無忌還不知道,趙奢父子不計代價的收割糧食,輕率的答應了。
結果一個富裕道令人發指的定陶就屬于魏國了。
可是魏無忌緊接著就不得不將軍糧出售,不然就會餓死人了。
魏無忌一面急報魏王派糧食,另一個猜測趙國的陰謀。
他的首席謀士侯贏就道“趙國所圖非小呀。不要金錢,卻獨取糧草,這是要大戰的節奏”
魏無忌可不是簡單角色,這個時代的絕對主角之一。
“趙國這些年風調雨順,不斷提高糧食產量,耕地面積,采用大量我們都沒有大規模采用的新技術,修建渠道,新建水利,等等,按理說趙國糧食自給自足還能出口,可是趙國沒有,而是不斷節省把它存儲起來。
這里面恐怕就有內幕了。如今又洗劫了陶郡幾乎九成糧草,足夠趙國支持五六年消耗。再加上趙國一向犀利無比的騎兵,沒了糧草限制恐怕他的戰力還要超過秦國”
趙武靈王是一個不遜色白起,吳起的名將在于,他徹底改變了戰國,甚至是中國的戰爭模式,原來步兵為主,車兵為輔的戰斗局面逐漸轉變為騎兵為主,步兵為輔的模式。這個扭轉是中國第一次,為此他還搭上了老命。
因此史學家公認就戰斗力而言趙國軍隊明顯強于秦國,不在于秦軍不善戰,而是秦軍的戰斗模式還是步兵為主,騎兵協助的局面,雖然已經很先進,至少比齊魏楚等國步兵為主,車兵為輔的更先進。但畢竟落伍一些。
秦國實際上不缺馬,缺少的是打破傳統作戰模式的勇氣。
商鞅那樣的人畢竟可遇不可求。
就好像二戰前,最先知道航空母艦價值的是日本人,一戰前最先熟知潛艇威力的是德國。其他國家吃了大虧以后才知道重視。
估計日本人也是吃了美國人的原子彈的虧,才極力發展核工業。
卻說魏無忌占據定陶以后,一面救災,賑濟百姓收攏民心。
自然魏王可不好欺負她的糧食按照原來價格兩倍出售,逼得有錢的定陶人吃了個大虧。這筆買賣,明顯陶郡人吃虧了。
魏安厘王斤斤計較的性格再次暴露無遺,讓魏無忌收攏人心效果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