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知己知彼
何為知己,那就是知道自己的全部實力,準確定位自己的地位。
必然現在趙國實力還遜色秦國,那么就要暫時避其鋒芒,拉攏盟友一起對抗,而不是知己蠻干。
對于趙國的實力,每一天都在刷新。
整個趙國實力大為提升,河北地區吸取燕國土地,人口后,實力明顯上漲了。經濟更發達,加上打理推廣牛耕技術,趙國的糧食可是可以支撐十年之久。
其次就是山西經濟穩定,沒了匈奴這個禍害,老百姓也能安心發展生產,不用兩頭奔波。這里由于基礎差于河北,發展反而更快。
而外蒙古實行的是粗放型放牧,對于土地開發有限,但架不住地方太大,所以今年趙國的戰馬什么的估計暴漲一倍不止。
月氏和東胡也知道趙國胡服騎射以后非常不好惹,比胡人還有胡人,比野蠻人還要野蠻,看看現在的匈奴人的下場就知道,和趙國對抗成本太高。
連七雄最弱的燕國都搞不定的東胡顯然更加不是趙國對手,趙國亞滿足于漠北的統治不想過多浪費精力在沒有用的地方,再說東胡還能很好的牽制燕國的國力。燕國為了對抗東胡不得不年年修長城,長城一線常年需要近20萬大軍,十萬駐守,十萬機動打擊。整個趙國如今擁有85萬戶人口。
根據每戶一位戰士的標準,趙國就有85萬在編軍士。
其中75萬為地方守備軍,也是整個趙國最核心的戰斗力。名義上歸屬五軍都督府,實際上都是樞密臺和兵部在掌權。
其次還有五萬八旗軍和五萬御林軍。
最終趙丹為了加強對蒙古地區了控制,將蒙古八旗軍改為禁衛軍,和御林軍同屬禁軍系統,裝備一致。
但是根據趙丹謀劃,御林軍負責保護首都,相當于首都近衛軍。
八旗軍相當于野戰軍,根據這一特點,
趙丹將御林軍中大量立志于建功立業的軍官,尤其是軍校生,提拔到了南軍中軍和東軍,甚至是八旗軍。
御林軍一方面沒了這群野心勃勃的軍官變的死氣沉沉。恩,就是沒有多少進攻的激情,他們只想著堅守城池。
而被清洗改變的南軍和東軍在吸納大量黑衣衛士,錦衣衛,,羽林衛的中低級軍官以后,更是野心勃勃的希望建功立業。
對趙丹而言,五軍需要斗志,戰斗欲望,就讓更多年輕人去吧。
而御林軍更多是穩重,對于首都,穩定壓倒一切,沒有太多欲望野心反而是好的。
這種調整很快就會形成各自戰斗力,各自戰斗風格。
而這個時候,秦國的實力也首屈一指。
光河東一郡就駐扎著高達三十萬大軍,其中近半是河東郡兵,沒辦法河東人口實在是太多了。這還是這兩百年,趙國,韓國魏國不斷遷出人口,其中趙國遷都邯鄲,就讓河東北部大量人口涌入河北,
一樣的一百年前當時的戰國霸主魏惠王遷都大梁也就是公元前361年,使得河東核心的安邑造成大量人口涌入魏國東部平原。
除此外還有駐扎平陽也就是臨汾一代的韓國也遷都到了新鄭,又造成更多人口遷走。
可是也造成這里空前空虛,結果被商鞅一度戰領,雖然之后又被奪回去。但最終還是被秦國占據了。
韓趙魏這三晉主人反而被趕了出去。
或許三晉分裂本就是給秦國一統天下提供方便,畢竟一旦合在一起,那就是當年中原霸主晉國,一直壓著秦國的晉國可不是現在的三晉好對付。
除此外秦國在陰晉也就是華陰以東的函谷關,崤關常年屯兵就超過十萬。這就是秦國占據地利的好處,可以集中力量使用。不像山東各國兵力分散。
面對著虎視眈眈,準備東出的秦國虎狼,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韓國。
于是韓王然,也就是桓恵王,就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兩個準盟友拉下水。
“陛下,現在秦軍正在想崤關增兵,加上河東兵那可是五十萬大軍,秦國近半精銳。我國舉國之兵也就三十萬,,=加上各大家族私兵,撐死了也就35萬,我們兵力更是分散,單兵能力遠遜色秦軍,一旦秦軍東進,那就是滅國之禍呀”
韓國丞相姓張,也許是“漢初三杰”謀圣張良的爸爸或者爺爺。姓什么就不知道了。比起張良,這個老爸一點也不差,很了解當時韓國的處境。
可惜此時的韓國即使有了張良全力相助,也很難扭轉韓國被動局面,秦國的秦昭襄王和范睢可比項羽和范增難對付得多,更何況還有一個比項羽更加具有戰略意思的白起在秦國,這可不是項羽能比的。或許勇猛神木的白起干不過項羽,可是比起算計別人,白起就是項羽祖宗。。
“張卿,你說怎莫辦呀”韓王然也是有心恢復國力的有志之士,可是他用了很多辦法,卻在一次次對抗強秦中夭折。如今都快灰心喪氣了。
這時他的弟弟韓非子急忙建議“王兄,別著急,別著急,我們可以求救趙魏,我想兩國都不希望我國滅亡了吧,有咱們擋著強秦,他們才能在背后享福呀”
韓王然看著有些結巴的弟弟,嘆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是魏國畏懼秦國天下皆知,不然魏齊也不用逃亡齊國了。要知道魏齊可也是魏王的弟弟呀。
恐怕指望不上呀”“那就求救趙國,放眼天下只有趙國能和秦國對抗”
‘可是沒什么好處,趙國憑什么幫助咱們'
這些列強可都是無利不起早的,至于義氣神木的都是假的、
張丞相急忙道“要不割讓上黨三個城池給趙國誘惑其出兵援助”
“割地,這,還沒開戰,就割地,這不好吧”
韓王很肉疼。
“這都什么時候了,等秦國五十萬大軍攻來,我們損失的都不止這三個城池,搞不好整個韓國都會被他們打垮”
張丞相急忙勸解。大夫陳噬急忙也勸導“還是盡快定奪吧,趙國如今是士大夫掌權,趙王已經半年沒出面了,等他們討論完,估計秦國都到新鄭城下了,還是提前通知他們吧,不然到時在求救咱們就被動了,還有齊燕楚魏等國也不能放過,就算是碰運氣也好。”
韓王然還是很有能力的,不然以如今韓國的國力估計早就是秦國的菜了。
歷史上還想出了“禍水東引”的妙計,將上黨讓給趙國,誘發了秦趙一直引而不發的矛盾,最終爆發長平大決戰。
“那割讓哪里”
“光狼城,屯留和長平”陳噬急忙說了三個比較富裕而且離趙國很近的城池。
“另外,聽說趙國王后死了,咱們有沒有可能聯姻趙國”韓王突然說。許多人顯然沉思。
魏國大梁城
代表趙國出使的使節蘇代和平原君趙勝,如今已經趕到這里。干嘛
自然是為了三晉聯盟了。
考慮到平原君和信陵君的關系很鐵,恩,
此時還只有三十幾歲的信陵君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看見如今再次重掌趙國政務的姐夫平原君,立即熱情相應。
這一次趙勝也是意氣風發。終于在被雪藏了兩年后,再次縱橫列國,這能不激動嗎。
“姐夫,快,小弟已經準備好上好的酒菜,快快隨我入座”
“無忌呀,兩年不見,沒想到你更加成熟長進了呀”平原君感慨,自己被封殺的時候,信陵君還是那么意氣風發,實力比起自己更加膨脹數倍,自己反而被壓制了。到如今也不過是九大重臣之一,比起信陵君在魏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呀,哪怕趙國強于魏國,也無法改變。
難怪自己那三千門客,一小半就投奔了信陵君,自己如今的門客估計是四君子中最少的吧,不足千人。雖然也讓自己看穿了很多人心,淘汰了很多見風使舵的人,但還是折損了自己的威名。
來不及過多感慨,兩人很快聊到這個核心話題,
那就是秦國東出攻打韓國的事情。
“姐夫,就直說了吧,我是非常贊同三晉合盟對抗強秦的,現在秦國集中力量摧毀韓國,下一個肯定就是我們魏國和你們趙國。秦國采取先穩住趙魏,消滅韓國的策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可是三家對抗,總是各自為戰,即使結盟也往往希望保存自己,消耗隊友,結果最后就是互不信任,被秦軍擊敗,不然秦國即使百萬大軍,我們在總兵力上面也是遠超秦國。最終卻接連慘敗,讓人無可奈何”
平原君道“我王也想抗秦,畢竟秦國削弱韓魏實際上就是削弱我國,可是也擔心引火燒身呀,如果能建立一套要曉得互助體系,我們或許可以向三百年前的晉國一樣死死壓制秦國,使其難以東出”
“這樣的體制能建立嗎”信陵君擔憂道,
趙勝搖頭“我也不知道,但越早出現越好。這樣我們就越團結,秦國要各個擊破就更加困難。”
“可是我那個不成器的王兄恐怕不會同意呀”對于貪婪到了無恥境界的王兄,他也是極度失望,如果不是父親手把手拉著兩兄弟,讓他好好輔佐大哥,估計他都有退隱山林的想法。
“我有辦法讓他答應,無忌只需這樣配合就可以了”
聽了平原君的話“此話當真”
“自然當真,奪取該地,我趙國寸土不要,只要這里的1全部糧草和部分財物充作軍費即可,就是擔心齊國恐怕不會善罷甘休,畢竟這里原本屬于齊國。”
“這個不怕,韓趙聯手就足以,無需齊國橫插一手,如果有了這個地方,我絕對能說服魏王答應參戰”
“那就這么說定了,等候蘇先生就會代表趙王正式提出,希望無忌一定要給力點呀”趙勝笑道。
魏無忌道,以我哥哥的本性,十之八九被蘇代先生說服。我毫無壓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