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外交爭霸
“因此如今韓國只有不到300萬人口,國土僅僅9萬平方公里的韓國也能擁兵超過30萬,赫赫有名的韓弩更是諸國最可怕的強弩。
而燕國雖然面積幾乎是韓國的三倍,可實際上他的實力遜色韓國許多,屬于墊底的。這點我們已經在中陽之戰中非常了解了。
可是他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他的國土嚴重分成南北兩份,中間由狹長的野王邑連接,這里一但被攻占,韓國北部的五分之二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就會徹底失去。
在軍力上,韓魏大軍都在30萬左右,可是人口迅速他的燕國卻能組織六七十萬大軍,說明,韓魏被秦國削弱的厲害,嚴重缺少壯丁,這點常年休養生息的燕國顯然更加優越,可惜燕軍羸弱,將領更是昏庸。
所以整個梯隊,秦趙是超級大國,楚齊是一流大國,魏韓燕是二流大國。
而燕國具有民窮,好斗,壯丁多的特點,但一直沒能有效引導,使得實力長期穩居七雄之末尾。”
“大家手上都有各國實力排行,如今放眼天下,原來三百諸侯如今就只剩下這七家最后角逐,根據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則,接下來誰能領導華夏統一,誰就能長久發展,延續,而統一之前,需要奪取霸權,逐一擊破各大列強。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碼”趙丹發言。
“放眼天下,能單獨對抗我們的只有強秦,反之亦然,也就是說,未來很可能統一天下的不是秦國就是趙國,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難以逃避秦國這個大敵。所以必須減除他的羽翼,快速增加我們的實力”
許厲發言,他很清醒的了解,在軍事政治等各方面,趙國都不遜色秦國,即使差一點的經濟也不是不能通過改革彌補,關鍵是,整體戰略上趙國明顯沒有秦國那么優越,就好像當年兩次世界大戰時的德意志帝國,四戰之地。
而秦國就好像俄國或者英國,后方穩定。正是這個很難改變的有利地形態勢,使得秦國國力提升后,就成了攻擊的一方,戰火總是在別人家里爆發,最終秦國越戰越強,到了如今偉大不了頭的地步。
“可是我們和秦國除了闕與之戰期間惡劣交戰,其他時間關系都是很好的。”
蘇代反問,“我們何不先結好秦國再除去其他弱小國家列,這樣更加容易”
蘇代這個意見很有市場。
賈偃被白起打怕了,急忙道“我們可以先滅了弱小的燕國,吞并他的人口,土地和草場上的戰馬,那樣我們的勢力就會超過秦國,再和秦國交戰很有好處”
“可是秦國不是傻子,趙國強大就是秦國弱下,必然不會愿意趙國兼并其他各國。當年比我們還強勢的齊國僅僅吞并人口百萬,土地僅僅五萬平方公里的宋國就遭到秦國不遠千里打擊,可見秦國不希望山東有任何一個國家也可抗衡秦國,更不希望我們聯合在一起,最好能互相牽制消耗。
這樣我們根本難以達到戰役目的”太尉趙奢道。
蘇代也沒辦法,這個事情很明顯,秦國也一定會這個么干。秦趙必有一戰已經成了兩國高層的共識,只是大家都在備戰而已。
“也就是說,我們要吞并其他弱小國家之前,也得打垮秦國,那么不論我們怎么假設,戰勝秦國就是必須的,那么我們和不討論如何戰勝它”
李牧顯然不希望大家將精力放在選擇對手上,浪費時間。
趙丹點頭“是這個道理”
“老頭子以為,戰勝秦國關鍵是改善我們的國家環境,這個才是關鍵,而連齊,盟韓魏就很關鍵,除此外還得保證燕楚中立,燕國被擊敗后短期根本對抗不了我國,但楚國一向政局詭異,很難猜出他們會出什么花招。當年楚懷王被秦昭襄王扣押,楚國盡然沒和秦國成為死仇,反而到如今一度親善,很難理解”
樂毅有時候也搞不明白楚國君臣想的些什么,腦子總是被驢踢了一樣。總是三番四次被秦國戲耍。”
“怎么連齊,我們不是已經是盟友了嗎”蘇代反問。
趙丹道“盟友也可以背叛的嗎,我們必須保證他不背叛,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只有我們給予齊國的利益最大化,齊國才會不被秦國拉攏。
而韓魏也是如此,不過兩國和齊國不同,他們阻擋了秦國東進道路,是天然的敵人,所以我們要控制比較容易,恩,也不叫脆弱。
你一言,我一語,趙國的外交車略就定下了。
然后具體到什么人的時候,趙丹讓平原君負責魏國,尤其魏國公主是他老婆,也是信陵君的親姐姐的好關系發展政治友誼。
蘇代負責整體把握,尤其是保證燕楚中立,拉攏韓國等。
然后趙丹又讓公孫龍帶著趙國企業的股份去了齊國,去賄賂一個還沒有發達但注定會權侵齊國朝野的人,那就是后勝,一個卑鄙的小人。
“這些未免太多了吧,為了一個后勝有必要那木多那”
公孫龍伯爵顯然覺得太多,可是趙丹知道,當年范睢就是應為舍得發錢,最終兵不血刃拿下了齊國,一本萬利,更何況沒了齊國加盟的六國聯軍實力更加弱小,多次敗北,畢竟他們還要防范齊國。所以對抗秦國的時候,齊國很關鍵,絕對不能有事。”
“按我說的辦,齊國絕對不容有失,孤不能上這樣的當,還要多派人潛伏在他身邊,為咱們說話,你就去齊國和他討好關系,以后你負責齊國事物,務必處理好兩國矛盾。在沒有擊敗秦國以前,這點長期執行,堅持到底。”
公孫龍點頭承諾。
事實上,天機閣早就在后勝身邊布下了很多眼線,為了借他的發達在齊國朝廷安插更多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