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土地變革
相比其三臺之首的尚書臺大改革,樞密臺下屬四部沒什么辦法,賈偃還是掌握作戰部,傅豹掌握軍政部,顏聚掌握軍訓部,扈輒掌握軍需部這家伙由于親手攻破了趙范主力,還一刀殺了趙范。趙丹對他參與其中也就過去了,不過還是申斥了,讓他膽戰心驚很久,尤其是菜市口那三百多無頭死尸可是讓他后怕不已,造反代價顯然過于大了,成本太高呀。
而軍需部也是一個兵權不大的機關,所以趙丹很放心的交給他。
而樞密臺會議成員有八個,太尉還是趙奢,這點顯然趙丹更信任和自己關系不錯的趙奢,樂毅年紀太大請求致仕,趙丹批準,但并沒有完全浪費他的余力,考慮到樂毅已經是望諸君,封無可封,于是授予他終身趙國大將軍軍銜這個巨大榮譽軍銜,享受國家級待遇。
當時趙丹可是親自出席軍方組織的軍銜授予大會。
趙奢頒布《軍銜制》以后實際上趙國沒什么大將軍和上將軍。
這一次趙丹大規模提拔了對燕戰爭和匈奴之戰的將士,可謂毫不吝嗇。
光大將軍一下子就四個,分別是名動天下的望諸君樂毅,威名遠播的武安伯李牧,老而彌堅的孤膽英雄馬服君趙奢,勞苦功高德高望重的信平伯廉頗。
而上將軍共計五位,合稱“五虎上將”
實際就是趙丹鎮守五方的五位都督。
五軍都督府雖然在李牧主持下,有了一定號召力,但比起擁有指揮權的樞密臺和人事權的兵部,他更多的是榮譽機構。地位很高很高,可是沒什么實權,即使名義下的五軍都督這五位也得先聽掌握自己政治命運的兵部和自己前途的樞密臺的話,那才是要命的是。
五位都督分別是,北軍,也就是河朔軍,大同鎮,北軍都督司馬尚,借助協助李牧蕩平匈奴的戰國升級,可謂三級跳。
協助趙奢打垮燕國的中軍,保定鎮,都督龐煖,這家伙也是運氣正好趙丹要在軍中提拔大量親信的時候,作為曾經協助趙丹辦保定軍校的這個保定郡守,這下可是發了。
還有就是樂毅兒子,西軍太原鎮都督樂乘。
這三位都是少壯派,年紀不大,戰功也是顯赫。
除此外就是老將了,完成清洗的南軍都督府從邯鄲遷出去,在邯鄲城西的武安城建立都督府,顯然未來南軍主要防御對象就是西南嗎。
這個給了曾經被白起擊敗損兵近兩萬的賈偃,這個還是作戰部老大。可見趙丹對于這個資歷很老,還能在人屠白起手下逃命的將軍給與肯定,考慮到歷史上就是四大將廉頗都在對抗秦國名將王龁之時都損兵折將,恩,長平之戰初期被王龁殲滅五萬趙軍,節節后退到了趙屬上黨附近的長平就是廉頗。
可見比王龁更加犀利的白起估計更加厲害。
能從她手下逃命可不容易。
最后一位就是悍將,勇將燕周,長期鎮守東部對抗齊國。
他成了東軍都督,駐守高塘鎮、
而樂毅退路,趙丹立即將和自己一見相同的李牧提拔上去,于是出現了趙奢任太尉,許厲任樞密院右使,趙奢降級成了左使,但實權可比那個五軍大都督強多了。
而御史臺實際上還是平原君趙豹,和姚賈,趙禹在主持,恩,撥亂反正的趙郝同志搖身一變也加盟了御史臺最高會議。
很是有望成為終身大法官。
而郭開,呂不韋走了,內廷可就少了人了。
經趙王后推薦,趙丹正式任命安陽伯蘇代為內務府總理大臣,虞卿為侍衛內大臣,馮諼任然是總管,具有實權,副總管變成兩個一個是趙忠,另外一個是曾經的內閣學士,現在的中陽縣令荀況,也就是儒家學派的第三個“圣人”荀子。
不過和孔子孟子這些不干實事的賢人相比,這個人可是不斷利用儒家思想實建在中陽縣百姓身上,不過慢慢發現,光靠儒家思想,根本沒辦法在地方上實現他的“大同社會”于是實用主義的他漸漸又成了法家學派。
趙丹是見過他的,人,很不錯,就是有些天真,以為所有人都是雷鋒同志。
以為光靠道德教育就能治理國家,最終很明顯誰要用儒家思想在戰國治國,下場絕對完蛋,歷史上孟子治理他的祖國鄒國20來年,結果被別人兵不血刃就滅了。沒辦法,鄒國人太講究仁愛了。不能殺生呀,那是殘暴行為i,結果滅國就這樣了,這種局面在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還會不斷上演。
這不趙丹就希望季圣能在圣人孔子和亞圣孟子理論上進一步發展實用主義的儒家學派。必然儒家學派講究孝道,盡然要守孝三年不能出來做事,這要是在戰國實行,估計長平之戰以后,趙國只能投降了,要知道長平之戰趙國損失45萬青壯勞動力,幾乎大半家庭都有人逝去,他們都要守孝,,那誰來反擊秦國發動的滅國之戰。
估計沒有那個封建君主能忍受這種形而上學的主張。
實際上守孝撐死了七七四十九天,一般只有七天,甚至三天。
就這樣,趙國在年底最終完成人員補充和調整,趙國也很快恢復正常。
實際上趙范造反影響力很有限,估計司馬遷都不會寫進他的《史記》
那么之后他們要干嘛。
明定詔書上面三件事,兩件已經搞定,三臺和內閣很輕松掌握國家大權。
而御史臺也迅速對十惡不赦寫入律法宣布執行。
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北部大開發。
這意味趙國的國策也需要跟著調整。
趙丹很早就已經知道怎么弄了,
實際上就兩個政策,一個是土地革命,盡可能現在地主土地兼并,至少不能超過趙國對土地擴張的速度,不然階級矛盾肯定尖銳,對于抗秦大業很不利。
在和藺相如和趙勝等人研究后,他們普片認為不需要激化矛盾。
最終還是被長期編在地方的趙勝想了一個辦法。
“陛下實際上并不反對土地私有,關鍵是為了國家穩定必須保證大部分人都有一條生路。也就是擁有至少百畝耕地或百傾草場。
陛下何不頒發墾荒令,加大對國土開發力度。
不僅僅是蒙古三郡,還有河北山西,同樣我們對于那些擁有大量土地,但是卻讓他荒蕪在田野的人付出代價,督觸他們積極勞動。”
墾荒令就是對于擁有土地者長期閑置土地進行懲罰,這個可比趙丹的土地革命政策實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