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節儉和拍賣會
話說的好,大炮一下那個黃金萬兩。
還有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都是有道理的。
而不太會打仗的趙丹在整個戰爭期間,那可是相當活躍。
咱們按照秦軍進入上黨,也就是去年初開始算。整整21個月。期間消耗的物資那是車載斗量,難以估計。
對此全權負責的戶部尚書呂不韋算上經營國庫最為科學的。
他通過錢生錢,將國庫繼續的六十年積蓄,全部流通到了整個市場,為戶部謀取暴利,即使只是存利息,這筆錢也是巨額的。
在他經營下,戰爭爆發前,趙國國庫的存錢盡然超過了秦國的國庫。
雖說秦國連年征戰,也不至于百年積蓄不如趙國六十年積蓄。
顯然這就涉及到經營學,而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可以說是當今最好的戶部尚書。
然而就是如此,在日出斗金的戰爭時期。
這些錢也根本沒辦法完全支持整個戰爭。
于是組織募捐就是必須的。
募捐自然是自愿的原則。
開始的時候趙國人還是非常積極地。
可是戰爭拖延太久了。漸漸就沒人鳥朝廷組織的募捐了。
這時趙丹和皇室成員擔當起來募捐招募人的大任、
皇室畢竟威望高,最關鍵是有權勢。
各界多少都得給點面子,加上趙丹自己也讓人出錢捐錢。
在最初還是基本上完成募捐計劃的。
可是后來皇室也不管用的。
趙丹很生氣,當他招募不到軍費撫恤那些重傷垂死的士兵的時候。
他怒了。
當商人們,貴族們盡然還在花天酒地的時候。
他怒了。
于是他出臺了節儉訓令。
訓令不是政令,只有一段時間作用。
可是在訓令期間,往往比政令更加嚴格。
“嚴禁民間大肆抄辦,慶祝,嚴禁花天酒地。
嚴禁官員,貴族,商人等在戰爭期間尋歡作樂等等地”
他用行政的方式嚴打奢侈風。實際上比起韓魏齊楚燕的貴族官僚們的花天酒地。
趙國的貴族和官僚,商人以及非常收斂了。
就是這樣在戰爭期間,也再次扼煞奢侈風。
使得賣奢侈品的趙國公司不得不將制作的精美奢侈品急忙運到國外銷售。其中燕楚魏最為奢華,韓齊次之。反而是趙秦最為節儉。
對此各地刺史,派出的巡撫,協統御史臺五部,抓到一個處理一個。效率極高。
因為主要手段就是“罰款”
而且還沒有上線。
這個可是一條財路,在募捐不在生財以后。他們專用這種辦法補貼軍費。
可把趙國貴族們整慘了,就連在家尋花作樂也得小心再小心,不然被六科給事中和御史臺發現了就慘了。更何況還有個無孔不入的錦衣衛。
必須承認,這次罰款規模空前絕后。
據說李牧數十萬大軍的軍費一半來自這筆罰款。
最后趙國上下,包括王宮都被御史臺的罰款政策搞的小心翼翼。
吃虧多了就長了記性。
慢慢的,罰款迅速下降了。
如果按照正常趙國稅受。恐怕堅持不到今年九月就會破產。也不看看趙國出動了多少軍對,造成多少土地由于缺少壯丁而無力耕種、
即使趙國的牛耕最為普遍,也難以徹底彌補百萬壯丁由于服務于戰爭而導致的田地荒蕪。
這還是趙國,其他秦魏韓更加嚴重,他們的牛耕普及遠遠遜色趙國。
趙國每畝減了三成左右。秦魏就減產近半,韓國最慘,只剩下三成余糧。全靠高價從齊楚購買。趙國也沒有余糧。
即使有趙國戶部也絕對不賣。
新的發招沒用了。趙丹再出絕招。那就是組織“戰爭募捐拍賣會”
在全國各地開拍。除了趙國,甚至還積極到齊楚魏韓燕等國拍賣。
拍賣什么。總之什么都有,皇室名義的各種御用品是最初的模式。
偶爾夾帶著一些皇宮的貴重器件。
自然名義上都是皇室“贊助”
必須承認趙國的有錢人實在是不少。
拍賣會絕對暴力。由于帶有慈善性質,所以所有的東西都被拉高了。
可是拍的多了,買家嘴巴也逐漸叼了。
但是趙丹和內閣都沒有忌憚。
因為他們還有殺手锏,那就是當年從燕國敲詐來的價值連城的珠寶玉器等。
等到九月時間,那些價值連城的東西,國庫一件沒剩下。而且前腳賣掉。
后腳錢就被廉頗給消耗掉了。
國庫面臨跑老鼠的禁地。
這時呂不韋多么希望自己快點下崗,各個部門都在找他要錢。
偏偏很多錢你還不能拖欠。
于是他找上了趙丹。
面對這個情況,只有加稅了。
趙丹堅決不同意增加農業稅。“出爾反爾不利于取信于民”
呂不韋想把秋稅由十五稅一這個戰國最低農業稅,改為最初的十稅一。
趙丹好不容易將全國數百萬農民的負擔降下來,哪里愿意再加上去。
堅決不同意,但是最終還是要解決。
于是藺相如協調下。所以商業稅增加一成。尤其是鹽鐵和奢侈品等居然高達利潤的四成需要交給國家。
那些商人就慘了。募捐不舍得,這下好了,直接被地主階層強取。
雖然比起重農抑商的秦國還是低了許多,可是這樣的稅制。
使得商人利潤及其稀薄。投入和收回嚴重不協調。
這對于那些剛剛,或者準備加入商人階級的老百姓而言就是一道巨大的門檻。
小商人紛紛轉行就成了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