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秦璽,但這和我抓周時抓到玉璽沒什么關系。
我生在一個不平凡的帝王之家,有一對不平凡的父母。
小的時候,我像任何一個孩子一樣,喜歡黏著母親。可我的母親總是很忙。
不是在批案牘,就是在批案牘的路上。
我不僅要和批不完的案牘搶母后,還要和永不知足的父皇搶母后。有時候我搶失敗了,就只有去找皇祖父,皇祖父喜歡抱著我,嘆息我不是個男子。
他錯了,因為母后很慶幸我是個女子。
母后說的,便是對的,我很高興自己是個女子。
一次,我在父皇母后都在場的時候說:“我想做母后那樣的女子。”
父皇沒說什么,他甚少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母后說:“你要做個比我優秀的女子才行。”
我想象不出比她更優秀的女子是什么樣。
在四歲之前,我的生活里只有玩樂,我喜歡和母后一起下那盤全是小人兒的棋,也喜歡讓父皇把我高高拋起來,再輕輕接住。母后從不阻止我們,她和我一樣,對父皇有極高的信任,但皇祖父或其他人每每見到這一幕,都會嚇得面色蒼白。
他們似乎將我看作和氏璧那樣又珍貴又易碎的東西,我擦破膝蓋,他們都會魂飛魄散。
但我知道我不是。
母后從小就告訴我,我和其他人沒有本質區別,不比誰高貴,也不比誰易碎。
我聽說民間的孩子都會面臨一個兩難的問題:“父親和母親你更喜歡誰?”
宮里沒人敢問我這個問題,但我心里知道,我更喜歡母后。
我也喜歡父皇,除了他和我搶母后的時候。我至今記得有一次,我擔心一到冬天就咳血的母后夜里寒冷,提前躲入龍床想要為她暖被——我的宮女也是這么為我做的。
然后,我就被臉色漆黑的父皇提著扔出了宮殿。
他一定是惱羞成怒,難以想象,傳聞中那個殺伐果斷,戰無不勝的人,竟然會一疊聲地喊:“阿姊,阿姊,阿姊……”
父皇竟然在撒嬌。
……如果不是我太過震驚以至于把腦袋拱出被子,我一定還能聽到更多。
四歲以后,我跟著母后開始學習讀書寫字,我學得很快,但皇祖父說,還是比不上小時候的母親。
同時,我還跟著父皇習武。
母后身體弱,她希望我能跟著父皇習武,強身健體,但我想要的更多,我想像父皇一樣,馳騁戰場,萬人之中取敵首級。
自我開始習武之后,我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晨跑,每日父皇母后在金鑾殿聽政時,我就在御花園中慢跑,烏寶公公甩著跛腿呼哧呼哧追在我身后,不住喊著:“我的小祖宗,你跑慢一點……”
等再大一些,父皇教我扎馬步。
一開始我只能扎一炷香,后來慢慢變成兩炷香,再是半個時辰,一個時辰,半天,大半天。
自從我開始讀書習武之后,皇宮里最閑的就變成了皇祖父。
他坐在涼亭里看我扎馬步,每隔一會就派人來問問我:“公主殿下,太上皇問你要不要過去休息一會,喝杯涼茶?”
我不需要。
我必須要比所有人都努力才行,因為我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
“阿蘭玉,你現在沒有兄弟姐妹,未來也不會有,但這不意味著你就一定會是皇位的繼承者。你明白嗎?”
“我明白,母后。”
我的小名是阿蘭玉,和我外祖母的名字一樣,聽說我喜歡下的人棋也是外祖母教給母后的,如果她還在,我覺得我會喜歡她。
她也會喜歡我。
這是母后說的,所以一定沒錯。
六歲時,我有了幾個伴讀。他們分別是武家公子,仇家公子,裴家公子,還有鳳陽公主府的小郡主。
母后說我可以和他們做朋友,但我和他們沒什么可說的,他們說的,我沒興趣,我說的,他們不懂。
我更喜歡和他們的父母說話,龍虎將軍有許多戰場上的經驗,云南土司仇遠偶爾入朝復命,總是會用玩笑或小把戲捉弄我,我不介意,因為他是強者,他既然能捉弄我,那就比很多人厲害。
母后得知時,忍俊不禁:“捉弄一個六歲孩子,算什么強者?”
對于比我強的人,我總是抱有敬意,并且不介意他們對我的無禮,但對于那些遠弱于我的人,我希望他們離我遠一些,我不愿將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
我沒有對任何人說過我的真實想法,但在一次午歇后,母后將我帶出皇城,來到一片破敗的泥房區。
這些已經坍塌一半的建筑里,躲著整個玉京流離失所的乞丐和流民。黑色的污水在我的錦鞋下橫流,我小心地避過那些黑水,在母后的授意下,將帶來的那些米面分到這些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手里。
他們要不就是木訥不言,要么就是痛哭流涕,發誓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我們。
可是我們的牛馬已經夠多了。
回宮的時候,母后問我:“你看到這些流離失所的人,有什么想法?”
我不知道母后想聽什么,但我想表現自己,于是我說:“如果把他們趕出玉京,城內的治安一定會上升許多,我們也不需要再施舍米面給他們。”
母后臉上的表情顯示,她對我的回答有些失望。
但她沒有責備我。
“阿蘭玉,你會這么想,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強。”
龍虎將軍說我是個可造之材,上書房的夫子說我冰雪聰明,一點就通,教我練武的父皇說我差強人意,但只有母后,說我還不夠強。
“為什么?”我問。
“越強大的人,越能對人抱有同理之心。”母后撫摸我的發,柔聲道:“因為,善良的本質是強者對弱者的溫柔。”
我還不甚明白同理之心,但我想要變得更強。
十歲的時候,同齡人里已經找不出能和我一戰的人,我也厭倦了在上書房里背那些我早已倒背如流的東西。
這一年,被革爵圈禁的前兗王,我的大伯父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母親說,他太老了,想折騰也沒力氣折騰了,不如拿來做個面子工程。
大伯父入宮謝恩那天,父皇母后和他沒有聊多久,但他出來后就去見了皇祖父。高大全公公偷偷告訴我,大伯父這么大了,還會抱著父親的腿泣不成聲。自那以后,大伯父就常常入宮請安,通常是在父皇母后的宮殿前遠遠行禮,再前往皇祖父處,我有一次去找皇祖父請安,他們兩人正在下棋。
趁我進來的時候,皇祖父偷偷悔棋,我發誓,大伯父看到了,但他和我一樣,都裝作沒有看到。
我和大伯父之前沒有多少交際,但這次我向他請安后,他罕見地抽查了我的學業,我如實答了,他的神情有些復雜,像是欣慰,又像是釋然。
也是這一年,有大臣上書請封我為太女,朝中反對之聲四起,父皇母后對請封奏章和反對之聲置之不理。朝廷里的人弄不明白二圣在想什么,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一點,這事和父皇無關,一定是母后的意思。
一天晚上,母后問我:“阿蘭玉,你想出宮看看嗎?”
我問:“出宮看什么?”
“看山河,看民生,看人間真實。”
“我想去看。”
自那以后,我就隨父皇出宮在天下游歷。母后成為監國皇后,鎮守玉京。
父皇帶我去了很多地方,有繁華的江南,也有遼闊的草原,還有民不聊生的西北邊境。我見了大山,也看過大海,還目睹了許多悲歡離合。
我想,我開始變得強大,因為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溫柔,我也明白了母后為何能被世人敬仰。
十五歲時,我隨父皇返京,母后率領群臣親自到皇城門口接迎,當我將一路獲得的感悟告訴母后時,她眼中流露的,是我一直想要的欣慰。
她為我而感到驕傲。
也是這一年,控獸處監察陸吾勾結大梁造反失敗,被押到母后面前。陸吾在改名為陸吾之前,原名陸雍和,是母后麾下的老人了。
陸吾是控獸處人員的代號,自他背叛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控獸處陸吾,只是叛徒陸雍和。
他的嘴里堵著防止他自盡和叫喊的棉布,但他瞪著母后的眼睛目眥欲裂,血絲遍布,那張猙獰丑陋的臉極為扭曲。
我還不懂情愛,但我在那一刻忽然覺得,他很恨母后,但又不止如此。
“今日我要教你的,是如何馴狐貍。”
母后的神色一如既往溫柔,仿佛眼前除我并無他人。
“兒臣洗耳恭聽。”我恭敬低頭。
“想要馴服一只隨時可能背叛的狐貍,第一件事,就是摧毀他的依仗。”她柔聲道:“磨平他的尖牙,拔掉他的利爪,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折斷他的一只后腳。”
“第二件事,就是捏住他的狐貍尾巴,讓他知道,他永遠在你股掌。”
“第三件事,用名韁利鎖絆住他的腳步,安逸的生活會腐蝕他的野性,當一次退讓變成兩次退讓,最后就會變成習慣性退讓。”
陸雍和掙扎起來,口中發出激動的“唔唔”之聲。
我想,他應該是在大笑。
“把他的嘴里的布拿開。”母后說。樂文小說網
結綠姑姑走上前去,扯掉陸雍和嘴里的棉布,他大笑起來,神色癲狂:“你如果真的馴服了那只狐貍,如今又為什么會被百萬梁軍壓境?”
母后望著他,眼眸低垂,笑了。
“自然是因為我需要梁軍壓境。”
陸雍和一愣,而母后已經繼續說了下去。
“你知道我為什么毀了你的臉和嗓子,又斷了你的子孫根,卻偏偏留你一命嗎?”
“……因為你恨我。”他喃喃道:“可是,為什么恨我?”
“你錯了,我不恨你。”母后輕聲道:“你于我,和棋盤上其他棋子于我,并無區別。從你踏入玉京的那一刻起,我就為你寫好了今日的結局。”
陸雍和看似大受打擊,仿佛母后說不恨他,比恨他更讓他無法接受。
“待你死后,你的名字會進入佞臣傳,你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讓秦字旗插滿梁地而師出有名。”
陸雍和漸漸顫抖起來,他臉上被仇恨扭曲,眼里卻含著淚水。
“為什么是我?”他啞聲道:“……在這之前,我從沒背叛你。”
母后笑道:“你還沒明白,之前你沒有背叛,只是我不想你背叛。”
她居高臨下地看著跪在地上的陸雍和,眼里露出一抹憐憫。
“從遇到我的那一刻,你就沒有自由意志可言了。”
陸雍和被人拖了下去,我不知道他要去哪兒,但我知道,明日的太陽對他來說已經遙不可及了。
“阿蘭玉。”母后將我摟在懷里,還像小時候一樣。
但我已經比她還高了,龍虎將軍府里,已經罕有我的敵手。我和旁的小姑娘不一樣,我的雙手已經長滿練武練出的老繭,它們不美觀,但能保護我,也能讓我保護我想保護的人。
“你想成為這個國家的繼承人嗎?”她說。
“我想。”我毫不猶豫。
“那就和你父皇的軍隊一起出發吧。”
我一瞬明白了她想我去做的事。
我渾身戰栗,跪倒在前大聲應道:“兒臣誓不辱命!”
自我頭頂,傳來母后的聲音。
“你凱旋而歸的那日,就是加冕太女的那日。”
母后說話算話,我也說話算話。
兩年后,梁皇投降,大梁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我跟著父皇結束戰爭回來時,一路跪滿迎接的百姓。
他們跪的不止是寶刀未老,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父皇,他們跪的也是在這場保衛戰中創造了諸多傳說,巾幗不讓須眉的公主殿下。
當請封太女的奏章遞上后,朝上再無一人反對。
母后親自為我戴上了太女冠冕。
“阿蘭玉,別讓前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母后眼中有淚光閃動,我知道那是為什么。
我也知道母后手握大權卻始終屈居后位是為了什么。
我懂她,父皇也懂她。她一生謀劃,為的不過就是今日——四海升平,國富民強,女子入主東宮也不會激得民怨四起。
我知道自己該答什么,我也只有那一個回答。
我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所以我才會站在這里。
“兒臣——誓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