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的緊急會議開過后,各縣市區行動的力度明顯加大。因為白河縣的石磨溝水庫潰壩了,死人了,已經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頭頭腦腦們都在議論,說白河縣縣委書記王天虎、縣長李龍飛頭上的官帽子能不能保住還很難講。
當官的最怕什么?還不是怕摘帽子!
有了前車之鑒,書記、縣長們的行動就大為改觀。
直到洪水退去,整個山陽市再沒有一座小水庫出事。
不過,在王國鼎的心中仍有遺憾,那就是在兩河口水庫的搶險中,有一名姓周的武警戰士因為連續奮戰了36個小時,最后被活活累死了。
當王國鼎再次來到兩河口水庫的時候,危機已經過去。王國鼎看到,在堤壩上堅守了幾天幾夜的干部群眾、解放軍指點員、武警戰士們,猛然松懈下來,很多人也不管地上臟不臟,倒頭就睡。
王國鼎這次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主持召開一個追悼會。為了兩河口水庫的安全,武警小周獻出了自己19歲的年輕生命。小周的家鄉遠在九江,此時此刻,那里也變成了一片汪洋。小周的父親也在九江的抗洪搶險第一線,小周的追悼會,家人都未能趕來。
王國鼎懷著沉痛的心情主持了這場追悼會,他的心兒便飛向了九江。
因為妻子鐘可人作為解放軍678醫院的副院長,已經帶著一批骨干前往九江半個多月了。
王國鼎似乎以前看過一份材料,曾經有一位西方歷史學家觀察過中國歷史之后認為,中國是一個“治水社會”,中國的政治無非就是要搞水利工程,這種觀點雖然有些偏頗,卻也指出了“治水”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禹治水的傳說,塑造了中華民族最早的民族精神——面對自然災害,人們團結一致絕不屈服。漢武帝,這位歷史上有名的雄主,更曾經親臨黃河決口,吟下“泛濫不止兮愁吾人”詩句,親自指揮百官抗洪。自此以后,從皇帝到平民,無不視治理水患為這個農業國家的首要任務。
毛主席不是也發出“要把淮河的事情辦好”這樣的號召嗎?
王國鼎覺得,正是像1998年這樣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可以直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奉獻精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在荊州,在九江,他們創造了人與自然對抗的前所未有的奇跡。
抗洪初期,中央就明確提出了“嚴防死守”、“三個確?!薄iL江大堤安全、確保重要城市安全、確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戰略方針。在長江抗洪搶險最危險的時刻,中央調動30多萬部隊緊急馳援,僅長江流域,就形成新中國成立以來用兵最多、以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略布局。
這是一次氣勢恢宏的大決戰。
1998年夏,高空偵察衛星顯示: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突然集結了十幾萬軍隊。
剎那間,“戰爭”的氣氛撲面而來。
這是自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以來,人民解放軍在長江沿岸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動。
百萬雄師過大江,我們面對的是蔣介石部署在長江以南1800公里防線上的70萬兵力,以及從水面和空中進行支援的100余艘艦艇、280多架飛機。
世紀抗洪解危難,我們面對的是自1954年以來長江全流域的一次特大洪水。
對手不同,但兩次“大戰”結果相同:為人民利益而戰的人民軍隊無往而不勝。
另外,王國鼎還用心記下了這樣兩個細節。
總理在九江大堤上聲色俱厲,怒斥官員搞的“豆腐渣工程”;副總理挺過危機,沒有下令讓荊江分洪,為此,副總理流下了眼淚。這一挺,就是150億,33萬人的身家財產。
王國鼎想,什么是領導?這就是領導!
在這期間,王國鼎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嚴防死守”。這是一種命令,是一種戰略,也是一種精神。甚至,它還是一種具體的抗洪舉措。
通過研讀98抗洪,王國鼎覺得從中領悟到了不少的東西。
鐘可人在電話中給王國鼎講,在長江流域的搶險中,災區所有指揮部都是“靠前指揮”。廣州軍區領導星夜把前指從長沙移至岌岌可危的岳陽?!按筌妳^領導上大堤”,不是口號而是真實場景。出現在抗洪大堤上的將軍,竟然有110多名,其中大軍區級的高級將領就有17名。
王國鼎通過查資料知道,1931年長江決口350多處,江漢平原一片汪洋。中下游6個省60余萬頃農田被淹,數千萬人流離失所,14萬余人葬身魚腹。而1998年,歷史的悲劇沒有重演。無論是江南災區還是東北災區,萬里江堤巍然屹立,沿江城鄉秩序井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在此次抗洪行動中,鐘可人所在的678醫院獲得是集體二等功,另外,鐘可人還獲得了一枚個人三等功的獎章。xしēωēй.coΜ
9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倳洶l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同洪水搏斗中,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展現出了一種十分崇高的精神。這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购榫裢覀凕h一貫倡導的革命精神和新時期的創業精神一樣,都是我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繼承和弘揚這些精神,激勵我們的廣大干部和群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大會前,山陽市所報的全國抗洪先進個人典型就是王國鼎。大家都知道,在一線奮戰了兩個多月,王國鼎硬是掉了6斤的肉。
不過,王國鼎還是把這一個全國先進的名額讓給了市委書記武士龍。王國鼎說,武書記是牽總的,他的功勞比我大。最后,在組織上的一再要求下,王國鼎只要了一個全省先進的榮譽。
白草灣的李半仙就對人講,把全國先進讓了,掉了的這6斤肉算是虧大了!
事后,王國鼎也聽到了這話,不過他淡淡一笑說,全當是減肥了。
王國鼎身背沙袋的那張特寫,《山陽日報》的記者桑紅要在報紙的頭版頭條發,王國鼎不同意。在他的堅持下,在他的前面又配發了一張武士龍書記主持召開抗洪搶險緊急會議的照片。另外,在桑紅采寫的山陽抗洪的特寫中,王國鼎提出,要淡化領導們的筆墨,突出基層干群,突出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突出廣大民兵的作用和風采。另外,對那名犧牲的武警戰士,更要帶著感情大寫特寫。
桑紅按王國鼎的意見修改后,這篇通訊后來還得了一個全國的新聞一等獎。桑紅逢人就講,沒有想到,王國鼎市長還是一位新聞方面的行家。
通過這次抗洪搶險,武士龍也感嘆王國鼎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成熟了。
怎么說呢?這個王國鼎現在是把“舍與得”的哲學研究透了。
王國鼎雖然著意不突出自己,但他那張扛沙袋的照片還是引起了國家防總的注意——一個市長,扛沙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