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后來回憶自己拍這部電影時的情形:仿佛冥冥中有一種情緒,掌控著她的一顰一笑。
沒錯,在關錦鵬的這部《阮玲玉》中,她叫張曼玉,也叫阮玲玉,完美的演繹卻又有著不完美的痕跡。
其實,電影《阮玲玉》對于導演關錦鵬來說是一種大膽的嘗試,現實中的訪談與故事里的情節相互交融,將人物的真實性更生動的表現在了銀幕之上,盡管這種古今摻雜并不是第一次,他在之前的《胭脂扣》便有這樣的敘述手法,但《阮玲玉》,卻是他最精妙的一次融合。
真實,貼近觀眾,引起更大的共鳴。
這部電影中,張曼玉的演技在很多人看來并沒有表現到極致,也許是氣質與人們熟知的阮玲玉不相符,也許還有別的原因。然而在我看來,她的演繹讓我在觀影中看到了一個鮮活的角色,這對于演員來說便是成功的,可惜,完美的演繹一樣有著遺憾,看完電影后,我記住了張曼玉,卻沒能記住阮玲玉。
記得有人曾說《阮玲玉》是一部記傳電影,從成名之路到服毒之死,記錄了阮玲玉的一生。
但關錦鵬的敘述方式卻表明了這不僅僅只是一部記傳電影,而應該是一部集故事、藝術、魔幻、傳奇與一體的劇情片。
沒錯,魔幻,關錦鵬的電影很多時候都是在用魔幻的手法去表現現實,亦可以稱之為利用反轉的蒙太奇手法去推動劇情。
在《阮玲玉》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長短鏡頭的組合,為的僅僅只是推動節奏,和很多用劇情推動節奏不一樣的是,劇情對于關錦鵬來說,僅僅只是用來烘托氣氛的工具。
再來說說這部電影的畫面色彩,《阮玲玉》的畫面有一種灰色調的感覺,攝影師對光線的運用很是純熟,彩色與黑白相互交換使得視覺上會有很強烈的沖突,盡管這種沖突會讓一部分的觀眾很不適應。
很多時候灰色調是一種悲觀的情緒色彩,這也導致看完全片,盡管沒有太多的悲傷場景,觀眾的心情依舊是沉重的。這是一種不同于《南京大屠殺》的沉重,后者是心靈上的,前者是思想上的。
這樣的色彩最后再配上小蟲(陳煥昌)的配樂,使得電影的表現形式更加的豐富。
有人說音樂決定電影的檔次,我很認同這句話,電影《阮玲玉》的音樂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我至今還記得,在阮玲玉臨死前問每一個她吻過的人:“我算不算是一個好人呢?”,那哀而不怨的音樂仿佛讓人身臨其中,不忍再細看下去。
心疼,無言的心疼。
也許,電影《阮玲玉》是為了表現“人言可畏”這一舊思想的愚昧,也許,電影《阮玲玉》只是導演對那個時代風華絕代女性的挽懷,但我最后想說一句:這只是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讓人心碎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就讓一切隨著阮玲玉一同“香消玉殞”吧。
【瓜子不定時會發布一些自己寫的影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本來今天還有一章,但瓜子受到的打擊有點大,寫出來的東西邏輯有點混亂,需要做二次修改,所以萬分抱歉,只有明天再繼續更新了。現在瓜子欠下五章了,瓜子會盡力慢慢還的。謝謝大家!看瓜子小說的人盡管不多,但是你們對瓜子的支持瓜子一直記在心里的,再次說聲謝謝!明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祝愿所有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最后,對于小說劇情有想法或意見的朋友可以加瓜子的qq群:71241018,歡迎大家的討論。】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