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一聲令下晚宴開始,第一杯舉國同慶,第二杯萬民同慶,第三杯?????
第三杯還沒喝,那個扶桑的太子說話了:“第三杯祝大隋皇帝與扶桑天皇天福永享。”
將一個蠻夷之邦的什么王跟天朝之邦的皇帝相提并論,就算文帝性子柔和心里也別扭,尤其是還自稱天皇,文帝真不高興了。
太子楊勇起身向文帝道:“父皇,第三杯祝愿父皇與母后圣體安康。”然后向扶桑太子道:“本宮也祝愿貴國之王。請。”
太子對太子,對等,揭過去文帝的不滿,也照顧了扶桑太子的心情,只是這里面的差距就有些大。扶桑太子心里就很憋悶。
強忍著把這杯酒喝下去,扶桑太子道:“請問大隋皇帝陛下,我國箭手提議的比試,不知道大隋可準(zhǔn)備好?”
文帝笑一笑,“此等小事何足掛齒,僅供娛樂吧,高沖何在?”
高沖知道該自己上場了,心說:真不如改個游戲,就改成殺扶桑人行不?虎大老子今天可帶來了,就在外面吃羊腿。
天氣越來越冷,那條眼鏡王蛇前天爬出來找吃的,直接就敲開虎大的門,吃飽之后往洞里一鉆,就跟死了一般,動也不動分毫,所以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高沖就把虎大也帶來,虎大當(dāng)然進(jìn)不到紫金閣里面,跟一群雙王爺?shù)氖绦l(wèi)在外面守著,不過,車上高沖備了幾只烤羊,不怕虎大閑的沒事干。
“臣高沖拜見萬歲。”高沖出列。
本來高沖想借此機會看看南陽公主,沒想到這美人一直躲在晉王妃身邊,寸步不移,讓高沖想再看一眼這美人的機會都沒有,難道真是南柯一夢?
文帝道:“你就去陪貴賓娛樂一下吧。”
“遵旨。”
高沖在轉(zhuǎn)身的瞬間就往南陽公主哪里看去,心中不禁一震,就看到這美人妙目發(fā)紅,顯然哭過,在高沖目光看過來時,南陽公主很不自然的將頭扭開,高沖就感覺不妙,難道說晉王已經(jīng)下決定?#@$&
雖然知道南陽公主一定會嫁給宇文士及,但是這時候的高沖已經(jīng)不是初來貴境之時看戲的心情,南陽公主再嫁給宇文士及就讓高沖心里極為不舒服。看南陽公主的神情只怕這美人已經(jīng)知道了,還有解嗎?
這時太監(jiān)們已經(jīng)開始布置,從扶桑太子身邊站起一個小個子扶桑人,別看他個子矮,但是卻能讓人感覺到他全身充滿力量,尤其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明亮的就像小太陽。
高沖立即知道他練得箭術(shù)類似于紀(jì)昌的射技,怪不得會出這樣一個題目。
高沖打量扶桑箭手的同時,這名扶桑箭手也在打量高沖,雖然高沖的身高已經(jīng)不矮,也很結(jié)實,大師臉上的青嫩之色還是無法消除,終歸是十五歲的少年,想裝老也裝不成,扶桑人眼中就顯出輕蔑之色。
高沖沒在意,笑著一抱拳,“久仰,據(jù)聞個人射技超群,在下佩服。”%&(&
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向自己行禮,怎么滴也得還禮啊。
扶桑箭手用生硬的漢話道:“一般,不值佩服。是你們大隋辦不到。”
高沖不搭理他的話中含義。慢慢的說:“射死物沒什么意思,我們射活物如何?”
扶桑箭手是是聽不大名高沖話中意,就向跟在身邊的扶桑人問了句扶桑語,然后這人給他解釋。原來還帶著一名翻譯。
那名翻譯向高沖道:“大隋的將軍想怎么射?我扶桑武士奉陪。”
“你我一人三支箭,同時射擊,誰先將燭心射掉為贏。”
翻譯跟扶桑武士嘀咕,這名武士一點頭,“可以。”
兩人來到指定位置,有人將二人所用之弓箭拿上來,二人同時向?qū)Ψ降墓催^去,扶桑武士眼神就一凝。
“龍骨弓!”
“好眼力!正是此弓。”
扶桑武士就顯出驚喜之色,向那名翻譯一招手,待翻譯過來之后,說了一通話。這名翻譯向高沖道:“我們武士說,如果你輸了,就把這張弓送給他,是他的戰(zhàn)利品,你敢嗎?”
你的眼里還真不差,竟然知道這是寶貝,但是你就想這樣拿走,是不是太輕松了?
高沖道:“如果你輸了呢?”
“我不會輸!”扶桑武士很自信的說。
高沖笑一笑,“事無絕對,既然你知道此寶,就應(yīng)該明白不可能輕易讓你得去,如果你拿不出相對應(yīng)的物件,我只能說聲:不行!”
扶桑武士雙目中現(xiàn)出貪婪之色,想了一下,就把腰中的武士刀取下:“這是我家傳寶刀,削鐵如泥,就以她做押。”
一按繃簧,長刀出鞘,高沖就感覺眼前光芒一閃,長刀映著燭火之光發(fā)出爍爍寒光,果然是把寶刀。
武士得刀就是他的生命,用這把刀做押,可見這名武士對自己射技的自信。
“好!”高沖點頭。
滿朝文武沒想到二人還賭上了,這張龍骨弓可是御賜之寶,高沖真給輸了,這腦袋還不得搬家?這一刻,宇文述還真有些后悔為什么沒在比試現(xiàn)場做手腳,讓高沖輸了比賽,這口氣豈不出了?連帶著文帝對雙王爺也會有些看法,絕對一箭雙雕的好事,可惜啊。
兩人在紅線前站好,取弓搭箭,一名太監(jiān)在一邊做臨時指揮,“預(yù)備,開始。”
話音一落,就聽到弓弦響:崩兩聲,文武百官就看到兩道光直奔蠟燭。本來還以為高沖繼續(xù)射慢箭,大家能看得清楚,沒想到高沖也改弦易轍。
眾人就看到兩道光,然后就發(fā)現(xiàn)那只蠟燭飛起來了,再然后就聽到咄的一聲清響,一支狼牙箭準(zhǔn)確命中靶心,而蠟燭依舊在空中慢游。
誰搶走蠟燭?誰射空?滿朝文武都緊張起來,蠟燭亮著就說明沒人射掉燭心,一箭空,一箭射飛蠟燭,剩下兩支箭怎么射?
扶桑武士面沉如水,手指一彈,夾在手指間的一支箭上弦,雙目中寒光一閃,對著蠟燭一箭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