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御書房。
朱厚正襟危坐,看著眼前御桌上朱熹的《四書集注》,皺眉不已。
理學是儒家學派之一,在北宋時經儒釋道三教相互吸收的產物,而朱熹本身就是繼孔圣之后的又一位儒學集大成者,他總結了北宋二程的理學思想,建立起了龐大的理學體系,集宋代理學于大成,使其成為主流學派之一,甚至到了元明清被欽定為官方哲學!
而他本人因此被尊稱為朱子,成為唯一一位非孔圣親傳弟子卻享祀孔廟的十二哲者,受儒教門徒祭祀。
大牛人啊!能夠入孔廟享祀,地位堪比“半圣”了吧!即便朱厚對程朱理學不感冒,也不得不承認其耀眼的功績。
而程朱理學,堪稱中國古代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自元代開始,被帝王確立為官方意識形態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它完美地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轉變,逐漸走向政治哲學化,其一再強調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為帝王的專制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成為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
如此看來,程朱理學對于國家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對百姓思想的束縛和禁錮也顯而易見。尤其是在建州女真立國后,徹底歪曲了程朱理學的思想,斷章取義,用其教義麻痹禁錮天下萬民,遺害無窮。
即便來自后世的朱厚此時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個龐然大物,無從下手啊!
他更希望的是儒法并用以統治天下,兼擅采用法儒二家理念治國。治大國如烹小鮮,食材與調料缺一不可。而要想大明繁榮昌盛,應該是依法治國,而不是按照道德倫理治國!
秦朝以法家為主,結果秦律之嚴苛天下聞名,以至于被冠以“暴秦”之名。漢初儒法并用,而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地位空前上升,法家逐漸消亡;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可笑的是玄學一度占據了正統地位,以至于天下百姓一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到了隋唐時期則是儒外法里,儒皮法骨,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等圣明君主陸續開創了屬于他們的盛世。
至宋一朝,儒學的新分支程朱理學成為當代主流,經二程的創立和朱熹的繼承及發揚光大,理學甚至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儒學自此徹底壟斷了人們的思想,法家思想流于庸俗,無有能再抗起其大旗者。
但英明神武的太祖朱元璋偏愛以法治國,其結果顯而易見,大肆屠殺文臣武將,已經讓這位英明神武的開國大帝背上了殘暴之名。雖然大家明面上不敢有一絲言語,心里面至今卻還記得洪武大帝的殘暴嚴苛,太祖儼然成為了殘酷暴戾的代名詞。
以至于提起“丹書鐵券”,年高德劭者如楊廷和也心驚肉跳,惶恐不知語。
朱厚現在唯一能做的,不是去動搖這龐然大物,而是如同建州女真的大部分帝王一樣,稍微“歪曲”一下其教義,去蕪存菁!
但這也是個麻煩事啊!不同于先前撰寫《醫典》,他是有著后世醫科大學生的知識基礎支撐的。而對于儒教,儒家,儒學,朱厚是一問三不知,他的知識水平僅限于初中時期朗讀背誦過的《論語》名言警句。
朱厚現在是真的佩服至圣先師孔子,不知他是如何研究開創出這一條條儒學教義的!自己這個半吊子“圣人”和他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啊!
還有朱熹朱子,老朱家的名人,他又是怎么在如此復雜晦澀的儒學教義中開陳出新,整理歸納出理學教義,并將其發揚光大的。說他是“半圣”都有點不解氣,本身能與孔圣相提并論的大牛,必須得是“圣人”!
朱厚勉強翻閱了幾頁《四書集注》后,選擇了放棄,心中不由吐槽道。
朱熹也是圣人,自己現在也是圣天子了,我們老朱家全是圣人!我家一屋子都是圣人!
等等,圣人?如果沒記錯的話,嘉靖年間真出了一位圣人!
朱厚拍案而起,他終于知道了早朝時王瓊那壞老頭兒想要舉薦的人是誰了!
原本在一旁小心翼翼伺候的黃錦和魏彬被朱厚這突然的一巴掌嚇得跪地叩頭,不停告罪道:“奴才有罪!”
他們親眼目睹了早朝時毛澄頂撞天子的事情,已經讓這位陛下暴怒,而朱厚一個人思考時又最忌諱有他人干擾。因此兩人戰戰兢兢立伺左右,唯恐發出一絲聲音驚怒了這位陛下,卻沒想到陛下還是暴怒了。
朱厚沒有理睬二人,此時他的心中興奮不已。
如若真是那個人的話,那王瓊舉薦他出任一個小小的三邊總制簡直綽綽有余!
無他,圣人爾!
你見過懷胎十四個月才出生的嗎?你見過出生后直到五歲都不能語,改名“守仁”之后立馬就能開口說話的嗎?你見過為了研究儒家經典教義“格物致知”而整整七天七夜瞪著竹子觀察的嗎?你見過被貶至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反而悟出了圣人之道的嗎?你見過以數次平定叛亂為主要功績的儒學大家嗎?
他是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哲學家,最重要的他還是杰出的軍事家和思想家!
如同二程與朱熹一樣,他也是儒學集大成者。如果說朱熹繼承發揚了理學,那他則是繼承發揚了心學!
心學出自孟子,傳自二程,發揚光大自王陽明!
王陽明啊!自己怎能忘記了這尊現世圣人!朱厚懊悔不已,有這位圣人在,貌似自己眼前的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因為心學本身就是儒學流派的分支之一,即便自己大肆鼓吹發展心學理念,也沒有人能說出一個不字!
陸九淵首倡言心即里,王守仁在集心學大成后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啊,這四個字就夠了!比起只會滿口儒家經典,先賢圣言的腐儒之輩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朱厚并不奢望能喚醒民眾被麻痹禁錮的思想,皇帝寶座上的他屁股還沒坐熱,他可不想動搖整個大明王朝的統治地位,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但他可以改變這些人的思維方式!
不僅僅要識知,尤其應當踐行,只有將“知”和“行”統一結合起來,才能稱得上“善”,才能稱得上“致良知”!
這些文臣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無非標榜自己是圣人門徒,滿口仁義道德,但真到了真讓他們做實事的時候又互相推諉。甚至不少朝堂重臣崇尚“無為而治”,如楊廷和、費宏等,只要朝廷穩固,江山穩固,發生一些小災小難也是難以避免甚至無足輕重的。
因此披著“心學”這層外衣,朱厚便可以對程朱理學進行去蕪存菁,去除其弊端!而批著“知行合一”這層外衣,朱厚便可以大刀闊斧地對朝堂進行革新,剔除那些尸位素餐之輩,選拔補充朝氣蓬勃、敢言敢做的賢才能吏!
朱厚突然想起自己的兩員改革大將張璁和桂蕚貌似在南京養老時也同王學門徒接觸過,也或多或少地受了王陽明心學的影響,恐怕他們是因此才會堅定信念,一意革新的吧!
如此看來,大禮儀之爭中的“護禮派”則是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一批程朱理學的堅定擁護者,而“議禮派”則是以張璁、桂蕚為首的一批陽明心學的支持者。
因為程朱理學被定為官方哲學,教義與之對立的陽明心學想要傳播發展,肯定或多或少地會受到打擊壓制。
王學門徒這是想要借大禮儀之爭重創甚至推翻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然后趁機發展壯大啊!王學門徒清楚地知道,因其反對君權的觀點導致陽明心學定然會被帝王不喜,所以他們要得不是取代程朱理學,而是廣泛地傳播發展,用其教義喚醒被麻痹禁錮思想的民眾!
怪不得自嘉靖后,陽明心學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大明中后期的主流學說之一,但基于程朱理學在天下根深蒂固的影響,并未被其取代,但到了晚明時期,陽明心學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地位。
正因如此,師承陽明心學的牛人相當之多,位高權重者如徐階、張居正、方獻夫等,儒學大家如錢德洪、王畿(音同雞)、黃宗羲等。甚至陽明心學還遠渡重洋傳播到了日本,發展傳播更是驚人,給日本的哲學發展起到了歷史性的奠基作用。
即便是自詡為心眼兒多的朱厚想到現在也不由毛骨悚然。如若他今日未想通這其中的關鍵之處,還會懵懂無知地被人當槍使!
果然啊!玩政治的沒有一個心不是黑的!沒有一個手上是干干凈凈的!
不過朱厚寧選擇寧愿被他們當槍使,從歷史軌跡上看,大禮儀之爭的結果是皆大歡喜的。熜哥掃除了朝堂上任何敢于反對他的聲音,接著任用張、桂二人銳意革新,開啟了“嘉靖中興”的盛世局面。而陽明心學在重創了程朱理學后,得到了傳播發展的好時機,趁機發展壯大,以至于成為主流學說之一。只有程朱理學在此次朝堂爭斗中受到了重創,其朝堂上堅定支持者幾乎被掃除一空。
而這,正是朱厚想要看到的結果!
誰都知道這些崇尚程朱理學的文臣弄虛作假的能力,在他們粉飾出的“太平盛世”下,不知有多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這些朝堂重臣卻在沾沾自喜,自我標榜。
只要大明的統治地位沒有被撼動,朝堂穩固,那這便是他們的功績!這便是他們推崇的"無為之治"!
但陽明心學也有對朱厚不利的地方,基于王陽明死后,其學派分為七學,七學又分為左右兩派,而關鍵在于左派之人崇尚反對君權!反對君主專制!反對忠君思想!
你們這是要造反啊!
而這正是程朱理學一直強調的核心思想之一,“三綱五常”!這也是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最大的矛盾所在!而這更是為何程朱理學被定為官方哲學,陽明心學無法將其徹底取代的根本原因!
朱厚肯定是不會在如今的大明推行這些觀點的,他又不是蠢貨!
他需要的是“知行合一”,這個連后世的毛爺爺都極為推崇的觀點!
“行了,都起來吧!黃伴,你去給兵部尚書王瓊下一道口諭,命他上呈一封擬定正德年間平亂之功的折子!他懂朕的意思。”朱厚沉吟片刻,對跪在地上的黃錦淡然說道。
王瓊之所以推薦王陽明的原因很簡單,雖然他們不是親戚,但王陽明是他一手推薦和提拔起來的,他十分清楚王陽明的能力,以及他現在恐怖的影響力。離王陽明“龍場悟道”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陽明心學也已經在暗中悄然地發展壯大了十五年!雖然王瓊自身并不是王學中人,但這并不妨礙他推薦王陽明。
他要的是讓這朝堂從以楊廷和為首的程朱理學“一言堂”,變為理學與心學的斗爭之地!到了那個時候,楊廷和就不會再以自己為主要目標,他會有更大的麻煩!
果然啊,王瓊這壞老頭兒真的焉壞焉壞的!
如若朱厚未曾記錯的話,王陽明因王瓊的極力舉薦,現在已經是都察院的左僉都御史了,負責巡撫南安、贛州、汀州等地。而朱厚之所以未曾在朝堂上見到這位圣人,極有可能是因為楊廷和這老東西。
信仰不同有時比政見不和產生的矛盾更大!楊廷和身為程朱理學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自然是不會給離經叛道的王陽明好果子吃的。
在武宗驟崩,楊廷和獨攬大權后,王陽明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選擇遠離朝堂,巡撫各地去了。如此一來,即便楊廷和想要收拾他也沒有一個合理的借口,自己遠在地方反而能躲避一些莫須有的災禍。
而王陽明現在還健碩得很,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他的理論將會是自己現在破局最有利的武器!看來自己得好好與這位“圣人”談一談啊!朱厚下完口諭后,摸著下巴若有所思道。
兵部,原本怏怏不樂得王瓊在聽完黃錦傳達的圣上口諭后精神大振,他喚來一心腹,低語道:“速去南安告訴陽明,大事可期!”
待心腹走后,王瓊也忍不住摸著胡須笑呵呵地自語道:“沒想到舉薦不成,陛下卻令我上奏陽明平亂之事!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不過早朝時我還未將陽明的名字說出來啊!陛下為何會突然注意到他呢?真是怪哉!”
“楊廷和啊楊廷和,你們的好日子要到頭了!老夫要親眼看看你這老匹夫’權侵朝野‘的下場!”
他心中自然清楚陛下此舉的用意,很明顯這位圣天子已經對楊廷和等人產生不滿了!
大笑一番后的王瓊迅速收聲,環顧左右后未發現有人偷聽,便喜滋滋地回房寫奏折去了。
殊不知他的表現已經全部被錦衣衛的密諜記錄在案,很快就會送到朱厚的眼前。
【作者題外話】: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與作者交流。新人新書,有什么問題也歡迎指正,共同進步!最后謝謝大家的支持,阿里嘎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