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辛亥大軍閥 !
()自從三十年代后期以來,在全球各國眼中,中國所帶的來的威脅是越來越大,這種威脅不單單是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上的增加,更關鍵的是中國那濃厚的民族優(yōu)越理論以及大亞洲理論讓西方各國,尤其是在亞洲擁有殖民地的英法荷三國對此感觸更加深。
中國在三十年代挑起的一系列亞洲民族dú lì事件,扶持亞洲各殖民地的民族進行武裝dú lì事業(y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中國連續(xù)不斷的對英法荷的全球殖mín zhǔ義發(fā)起挑戰(zhàn)。
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德國、rì`本都是對中國的這一行動保持了默認甚至是支持的,理由也簡單,因為其他國家同樣想要讓這些殖民地脫離英法荷,然后投入了全球zì yóu貿易的廣大家庭中,嗯,說白了就是他們和中國一樣需要全球市場。因此可以說,中國在整個三十年代里所執(zhí)行的東南亞政策是得到了rì德美三國的支持的。
然而這種情況在德國進{ 攻波蘭,由此引發(f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就有些變化了,德國和英法的戰(zhàn)爭,導致了美國徹底站到了英法兩國之中,而且戰(zhàn)爭中亞洲殖民地對于英法荷的作用非常大,這亞洲殖民地出現問題后對于英法聯(lián)軍對抗德國也會出現一定的阻礙。不過這個時間段里,rì`本卻是被中國挑唆的進攻了印度尼西亞,之后等維西法國成立后中國才扶持越南民族dú lì武裝進行武裝dú lì。
這里頭由于rì`本插足印度尼西亞,維西法國的成立,導致了中國進軍法屬印度支那的事情并沒有遭到英國的強烈反抗,而美國方面也是保持了漠視的態(tài)度。
當東南亞五國相繼dú lì后,中國入駐印度支那半島已經成為了定局,之后泰國和越南共和國的擴張企圖引發(fā)的東南亞六國戰(zhàn)爭更是讓中國找到千載難逢的機遇,使得中國以維和部隊的名義進軍東南亞六國,并從軍事上徹底控制了這六個國家,并以租借軍事基地的模式獲得了金蘭灣等海軍基地,使得中國的龐大海軍能夠徹底的把南海海域劃入自家后花園,更是讓中國海軍的活動區(qū)域擴散到了整個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區(qū)域。
在這個過程中,英國雖然和中國的矛盾不斷深入,但是英國依舊算是保持了一定克制,而中國也是只把擴張區(qū)域限制在了法屬殖民地上,并沒有去動搖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
然而這種事情在1941年出現了變化,1941年初由中國扶持的緬甸人民軍發(fā)動的武裝dú lì進一步把中英關系推向了冰點。
而那個時候,美國也是在外交上站在了英國一邊,其根本理由就是,緬甸位于印度東部,一旦讓中國徹底控制了緬甸,那么印度就等于徹底的暴露在中國的威脅之下了,而這種情況對于英國來說是非常不秒的,一旦失去印度這個英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國的實力就會大減,最后影響到盟軍對抗德國的大業(yè),如此情況下美國支持英國也就不意外了。
面對著英美的強烈反對,陳敬云也并沒有狂妄的直接出兵緬甸,而是保持了一定的低調,甚至大言不慚的說緬甸dú lì是緬甸人民自身的偉大事業(yè),中國雖然同情緬甸人民的遭遇和欣賞緬甸人民的行動,但是中國保證沒有插手其中,在對待外國的內政問題時,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保持中立態(tài)度。
這里頭大話說的很好聽,但是另外一邊卻是通過秘密軍事援助貸款賣給了緬甸人民軍一大批的軍事物資,從而讓緬甸人民軍能夠短短數月里頭攻克曼德勒,并最后攻占緬甸大部分區(qū)域并包圍仰光。這個時候,中國終于是跳了出來第一個宣布承認緬甸共和國zhèng fǔ,并建立外交關系,簽訂了中緬鐵路合同,阿恰布軍事基地租界條約,中緬商貿互助條約等一系列的條約。
而如此舉動也是讓中國徹底走上了英國的對立面,那段時間里雙方的態(tài)度堅決,不但體現在外交場合上,雙方的軍事部署更是充分體現了如此情況,英國連續(xù)兩次向亞洲派遣大規(guī)模艦隊,當時的目的可不是用來抵抗rì`本海軍的擴張,而是用來抵抗中國海軍的擴張的。
在那幾個月里,中英關系是處于一種隨時都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狀態(tài)上,然而隨后的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又是直接影響了各國和中國的關系,幾乎一夜之間英美兩國都是選擇了緩和和中國的關系,在1941年6月到1941年10月的這四個月里,不但是中國準備對俄羅斯發(fā)動進攻的時間,同時也是全球外交活動最為激烈的時間段,那個時候,各國外交家們匯集中國南京,試圖拉攏中國加入他們的陣營,哪怕是無法拉攏中國進入他們的陣營,也要讓中國保持中立。
那幾個月里,一會說中德要結盟,一會說中rì要結盟,一會說中國又會加入英國聯(lián)盟,更有消息說中美會結成邪惡聯(lián)盟,準備推翻全球其他的所有國家,包括英法德俄蘇rì意等國。
中美聯(lián)盟為什么會被稱之為邪惡聯(lián)盟呢,因為當全球最強悍的這兩個國家聯(lián)合起來,他們擁有超過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工業(yè)產能,可以武裝出超過三四千萬以上并裝備這個星球上最先進武器的軍隊,橫掃全球不在話下,如此聯(lián)盟已經是超出了強大的范圍,稱之為邪惡也就不為過了。
當然了,中美聯(lián)盟是不太可能出現的,中美兩國關系最為密切的時候,是中國建國初期,一直到1923年中rì戰(zhàn)爭后,這一段時間算得上是中美蜜月期了,那個時候美國為中國提供了大量了工業(yè)技術設備,可以說是手把手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套初步工業(yè)體系,幫著中國重建了現代海軍,甚至為中國建造了兩艘當時最為強大的炎帝級戰(zhàn)列艦,要知道這兩艘戰(zhàn)列艦下水服役的時候,可是世界最為強大的戰(zhàn)列艦,哪怕是后來的條約時期,中國的這兩艘炎帝級戰(zhàn)列艦也和rì`本加賀級、美國的南達科他級,英國的N4并列世界最大戰(zhàn)艦之一。而炎帝級上的主炮和南達科他級上的主炮是同一款,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戰(zhàn)列艦主炮。
當時的國際市場上雖然也可以買到戰(zhàn)列艦,但是最先進,戰(zhàn)斗力最強悍的戰(zhàn)列艦沒有特殊關系還是買不到手的,至少rì`本就不會賣一艘加賀級給中國。由此可見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前,中美的關系有多么密切了。
然而即便是當時,中美也沒有達成任何的軍事同盟關系,頂多算是準同盟而已。
到了后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海軍的越來越強大,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就越來越淡薄,等1931年中國再一次戰(zhàn)勝了rì`本之后,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潛在敵人已經從rì`本變成了中國。
除非出現一個比英美都更強大的國家,不然中美兩國是沒有任何的可能xìng達成真正的軍事同盟,因為這個地球養(yǎng)不起兩個超級大國。
中美邪惡聯(lián)盟這種事情不可能出現,而中德聯(lián)盟也不可能出現,到了最后的選擇中國超乎了所有國家的預料之外,中國沒有和任何和英美達成聯(lián)盟,也沒有和德國達成聯(lián)盟,更沒有和rì`本達成聯(lián)盟,到了最后竟然是和全球公敵蘇俄達成了合作關系,最后背叛了自己的盟友,把刀子捅向了俄羅斯共和國,并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徹底擊潰了俄羅斯共和國,然后吞并俄羅斯共和國全境之余還從蘇俄手中得到了廣大中亞地區(qū)。
當然對于中國來說,俄羅斯共和國擅自進攻蘇俄,就是對中國的背叛。
而更退一步來說,在陳敬云心中俄羅斯共和國從來都不是盟友,而是自己扶持起來的一個棋子,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分裂俄國,保障中國漫長的北方邊境線安全,并把防線推向西伯利亞和中亞一線,俄羅斯共和國擅自進攻蘇俄則是違背了這一點。
當然了,當初中國的這種選擇卻是再一次受到了英美兩國的默認甚至歡迎,因為中國進攻俄羅斯共和國也就是代表著,中國站在了蘇俄一邊,而蘇俄則是對抗德國的主力存在,所以蘇俄的存在對于英美來說非常重要。
中國吞并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后,由于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些新領土,加上當時rì`本已經向英美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使得中國暫時停止了向外擴張的步伐,為此和英國簽訂了一系列的協(xié)議,緩解了中英兩國自從三十年代后就一直保持著和的緊張關系。
而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和英美兩國的關系緩和并持續(xù)升溫。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問題始終讓中國和英美的關系回歸到正常化,更別說達成聯(lián)盟關系了,那就是中rì貿易。
中rì貿易讓rì`本得到了幾乎無限量的資源供應,讓rì`本的軍工生產不會停止下來,而這些飛機坦克就是對抗英美的根本。
可以說,中國一天不停止對rì`本的供應,那么這場戰(zhàn)爭就一天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