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黨中央在吳起鎮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上,統帥根據張城的建議全面分析了陜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提出了以陜北為中心,并向慶陽、榆林兩個方向擴展的建議。
諸位中央首長經過充分地熱烈討論后,一致同意了統帥提出的意見。
會議根據陜北目前的局勢,決定由中央紅軍配合陜北紅軍迅速打破民黨軍隊對陜北蘇區的軍事“圍剿”。
與此同時,紅軍將向南、北、西三面進一步擴展根據地,建立一個面積、人口以及經濟基礎足以支撐十幾萬紅軍的陜甘寧蘇區根據地。
另外,中央還根據張城打探過來的情報,作出迅速糾正陜北蘇區錯誤運動的決議,釋放劉志單等一大批同志。
中央得到張城的報告后,立即派出王首道、賈拓夫兩位同志趕到瓦窯堡,勒令陜省省委負責人“刀下留人”,這才將劉志單等人解救了出來。
翌日上午九點,統帥率領中央紅軍在下寺灣一帶,正式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當統帥和劉志單同志的兩只大手緊緊握在一起時,這位陜北紅軍的創建者激動得熱淚盈眶,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隨后統帥又伸出手來向大名鼎鼎的二十五軍軍長徐海冬問好,人稱徐老虎的高大漢子則緊握著統帥的手,激動得竟一時不知道說什么才好。事后據他自己的回憶說:“我終于看到統帥了。”
兩軍會師后很快就召開了慶祝大會,會后陜北紅軍的改編也提上了軍委的議程。
最后經統帥和軍委研究決定,由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兵力為七千多人,下轄三個師。至于軍團領導則由徐海冬出任軍團長,程子驊為軍團政委,劉志單為參謀長。
之后中央和軍委便向十五軍團輸送了大批干部,包括周士弟、王首稻、宋時侖、黃陣、伍修全等后世著名的我軍將領,都相繼加入了十五軍團。
8月3日,在陜省吳起鎮,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成立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帥任主席,周副統帥、彭老總任副主席,并將紅十五軍團編入紅1方面軍。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并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消息傳到南京,這令常凱申感到極為不安。
常凱申馬上調集東北軍5個師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個師為西路,自慶陽、合水出動,經太白鎮沿葫蘆河東進。
又以王以哲部一個師為東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經羊泉鎮沿葫蘆河西進,企圖東西對進,圍殲我軍于葫蘆河、洛河之間地區。
翌日,中革軍委在下寺灣召開了長征之后的首次作戰會議,會上作出了陜北反“圍剿”的軍事部署,決心在直羅鎮殲滅孤軍冒進的東北軍第57軍109師。
軍委的作戰計劃是以由少縱圍殲109師,三軍團、十五軍團阻止東北軍與西北軍的增援。同時命令紅一、五軍團趁虛而入,直取兵力空虛的慶陽、合水,并策應左路軍的戰斗。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張城接到中革軍委的命令后,與縱隊黨委成員簡單地商議了一下,便決定由三師佯敗誘敵,引入一師設置的包圍圈,然后兩師合力內外開花,一舉覆滅109師。
直羅鎮,位于陜省富縣西45公里,原為漢雕陰縣地。直羅鎮三面環山,一條大道東西穿過,鎮東面是一個不足百戶的小土寨,鎮北面是那條著名的葫蘆河。
其時,民黨“西北剿總”部署5個師的兵力,東西對進,企圖乘紅軍立足未穩,控制葫蘆河,構成沿葫蘆河的東西封鎖線,爾后南進北堵,將紅軍壓迫在兩道封鎖線之間地區加以消滅。
由于此戰事關紅軍能否在陜北立足,關系重大,統帥特地趕來前線慰勞少縱全體官兵。
在戰役部署上,統帥特別指示張城要抓住敵第109師師長牛元峰狂妄自大、氣焰囂張,造成該部比較突出、孤立的態勢,加上直羅鎮理想的設伏地形及有利于紅軍的群眾條件,堅決消滅敵109師。
張城和政委也仔細察看了葫蘆河的地形,都認為這片地形仿佛像一個大口袋,是伏擊敵軍的最佳地點,于是便在統帥的指示下迅速排兵布陣,引誘敵軍入甕。
8月15日下午四點,在民黨空軍飛機的掩護下,敵先頭部隊第109師兵分三路沿葫蘆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羅鎮發起進攻。
周衛國率領三師以以一半的兵力節節抵抗,逐漸將敵誘入一師預設的包圍圈之內。
當日晚上八點,早就嚴陣以待的一師官兵突然向敵發起進攻,從正北和西北方向,進攻直羅鎮北山,阻斷敵軍退路。
三師則順勢發起反攻,從西南、正南和東南三個方向,進攻直羅鎮南山及東南地區,阻敵東逃之路。
激戰兩小時后,敵第109師大部被殲,其殘部數百人退入直羅鎮東南土寨負隅頑抗,妄想固守待援。
此時,敵東西兩路援軍已快速逼近直羅鎮,為保證部隊順利殲敵,張城決定由三師的七團繼續圍困敵119師殘部,師部主力則以劣勢兵力阻擊西援之敵第117師。
李云龍的一師則向西迎擊東援之敵第106、111師,敵兩師遭一師的強力阻擊后,因被少縱的威名所震懾,害怕被殲,于次日凌晨紛紛沿葫蘆河西撤。
一師乘勝追擊,在張家灣地區再殲敵第106師1個團,被七團包圍在直羅鎮東南土寨的敵第109師殘部待援無望,于次日凌晨時決死突圍,卻迅速被七團全殲,敵第109師師長牛元峰被擊斃。
至此,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我軍又殲敵1個師又1個團,擊斃3千余人,俘敵5千余人,繳獲輜重無數,并粉碎了常凱申對陜甘蘇區根據地的“圍剿”。
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給工農紅軍創建陜北根據地舉行了一個奠基禮,也順勢讓中央紅軍在陜北立住了腳跟,形勢一片大好。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