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楊玄感叛變的原因,天下登時大亂,義軍紛紛揭竿而起。
楊英端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擺了擺手,示意蘇威不用再說下去了。
“傳旨,此次收復洛陽,秦瓊功不可沒,著升左果毅郎將;衛玄因病休養,著虎賁郎將斛斯萬善暫領其軍務,陳棱輔之,待平定楊玄感后駐扎長安。”
秦瓊這位門神,他打算還是暫時留在身邊的好,畢竟誰知道他跟著張須陀再東征西討,最后會不會還被瓦崗山給挖走啊。
至于衛玄,看他如今的狀況,命不久矣,他手下的軍士不能沒有頭號將領,又恐斛斯萬善謀略不足,這才安排陳棱協助一二。
“蘇愛卿,如今天下亂象已起,爾身為朝堂宰相,可有何良策么?”楊英此時才再次將話茬扯回叛軍上來。
“陛下。臣依舊以為天下亂之根本在于勞役過重,百姓不堪其苦也。臣懇請陛下減勞役,平民怨,方是上策啊。”
蘇威顫巍巍的跪倒于臺階之下,老淚縱橫。在當初興建洛陽之時,他就曾經勸諫過楊廣,可卻被駁回了。
大興勞役,使農不能事田;耗費錢糧,使民增賦厚稅。他一直以為,只要陛下如先帝一般,少興勞役,則天下可安。
此次東征失利之后,他曾經上折子請求辭官回鄉養老,卻被楊廣將折子給扣押了下來,仍舊留任中書省。
這段時間,各地的奏折都經過他的手,他哪里會不知道天下大勢?故而,再次懇請楊英減勞役。
“愛卿所言極是,然如今天下動亂已起,若無武力威懾,豈不是讓天下人以為朕可欺不成?天威何在?”
楊英內心深處并不想過多殺戮,但這個時候若有半分退讓,不但皇位岌岌可危,就連性命也難保全。
“陛下,臣請命,率部下所屬平定亂民。”張須陀忽然出班奏請,他這還是第一次出現在朝堂。
這位張須陀可是隋末的“救火隊員”,雖然從未進京面圣,但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徹底奉獻給了大隋朝廷。
身為軍人,更是對楊廣忠心耿耿。在他看來無論陛下做了什么錯事,天下子民都沒有反叛的理由。
這就是愚忠的代表人物。按照歷史走向,哪怕他最后戰死沙場,拼盡最后一絲力氣,依舊不忘楊廣,足見其忠。
楊英苦笑搖頭,若是一直殺下去,張須陀早晚要戰死。況且死亡的都是大隋子民,損兵折將,自己哪里還有實力去將高句麗收為一郡之地啊?
“愛卿,對于各地叛軍,朕以為宜疏不宜堵。他們終究是朕的子民,朕擬命人行討伐、招撫、處置之事。
傳旨:命張須陀為河南道討撫黜陟大使,對所有河南叛軍行討伐、招撫之權,河南所有州郡文武皆受其調遣!
命來護兒為山東道討撫黜陟大使,對所有山東叛軍行討伐、招撫之權,山東所有州郡文武皆受其調遣!
命吐萬緒為江南道討撫黜陟大使,對所有余杭、江都一帶叛軍行討伐、招撫之權,江南所有州郡文武皆受其調遣!
命楊義臣為河北道討撫黜陟大使,對所有河北叛軍行討伐、招撫之權,河北所有州郡文武皆受其調遣!
凡叛軍首領一概處死,所俘虜之兵有膽敢頑抗者,殺!愿受安撫,為我大隋子民者,皆轉交龍陽城蕭瑀、屈突通全權處置。”
沒有商量的余地,也沒有繼續征求滿朝文武的意見,楊英一言而決。
自從在這個世界重生以來,楊英便知道早晚會有四面楚歌的一天。這三個月的時間里,他早已有了思路。
向要平靜的緩和矛盾已經來不及了,有道是亂世用重典,恩威并施,方能奏效。既給那些百姓一條生路,也要斬斷所有人的反叛之心。
隨著旨意下達,滿朝文武無不紛紛高呼“吾皇圣明”之類的龍屁言語,畢竟在他們看來圣上比之前要仁慈多了。
按照原本皇帝陛下的作風,必定要血流成河,將天下叛軍屠盡殺絕,壘成一座座京觀,方才能罷休。
楊英說著,旁邊李綱記錄著,等散朝之后,便要將一道道圣旨傳達下去。楊英目光掃過群臣,平緩了一下語氣。
“吏部!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可有能用之人舉薦?”他很好奇,怎么都是一群老臣呢?就沒幾個年輕點的?
“回稟陛下,臣舉薦滏陽縣尉杜如晦、起居舍人虞世南。杜如晦學綜經籍,德范光茂,聰慧識達,有王佐之才。
虞世南能文善書,博古通今,素有才華,外和柔而內忠直。此二人俱為良臣,請陛下納之以用。”
吏部侍郎高孝基聽到楊英詢問,立馬站出來稟奏。說起來,他對這兩個人都推崇備至,奈何一直沒有機會上奏于陛下。
根據吏部的章程,他也只能給這二人一個小官。那虞世南還好說,可杜如晦如今已經有些不耐煩了。
他自認才華出眾,卻委身于一個小小縣尉,心有不甘,已經漸漸萌生了棄官不做,退隱山林的打算。
這段時間高孝基也十分頭疼,痛失此等人才,他心難安。今日聽到楊英問及,第一個起身出來,便將這二人舉薦上去了。
“杜如晦?虞世南?”楊英嘴里嘟囔著,眼光漸漸放亮。這兩人可都是后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尤其那杜如晦十分了得,被人與房玄齡并稱,有房謀杜斷之言。楊英腦海里琢磨著,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傳朕旨意,著杜如晦、虞世南入宮面圣,朕欲當面考校,若果有才華,定當重用。”
“臣舉薦治禮郎高士廉,其人才望素高,操秉無玷,可堪大用。”另一個吏部侍郎楊恭仁也出班奏請。
“準奏,著其與杜如晦、虞世南一同入宮面圣。”楊英聽罷,直接恩準。這也是自己的目標人物之一啊。
眼見楊英今日龍顏大悅,蘇威等人紛紛上前奏本。朝堂之上,少有的熱鬧起來,一本本奏章在君臣指間傳遞。
……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