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深的密信很快被送到了龍舟這里。
可是隋煬帝不在,陳婤深知這密信事關(guān)重大,便擅自拆開,知曉了其中緣由。
于是她一邊下令,安排驍果軍派出人去接應陳深,一邊焦急的等待楊英回來。
今日見到楊英登上龍舟,這才迫不及待的過來請罪。畢竟后宮不得干政,擅自拆閱密信,其罪不輕。
“好了,愛妃起來說話吧。”楊英平靜了一下內(nèi)心的波瀾,這才開口。“愛妃也是為朕所想,情急下的權(quán)宜之計,朕不怪你。”
“謝陛下!”陳婤長出一口氣,這才起身。她雖然也知道自己是為了陛下考慮,卻深知陛下喜怒無常,生怕落罪。
楊英雖然歷史學的不好,可也知道楊玄感起義對大隋所帶來的沖擊有多大,自此而后,天下徹底大亂,義軍突起,足有百數(shù)股以上。
只是他并不清楚,后世記載之中,楊玄感可是沒有奪下洛陽的,而現(xiàn)在楊玄感已經(jīng)拿下了洛陽,對他來說,更加危急。
尤其,楊玄感起義至今,已經(jīng)過去近十日的時間。其手下的李密四處游說,正要聯(lián)合義軍前來截殺他。
只是這一切,楊英根本還不知道。他只是盤算著該如何調(diào)遣兵力,盡快將楊玄感滅掉,手下可用大將逐一在腦海過了一遍。
“秦三,命人傳旨裴仁基,令其接應陳深,務必要保證陳深以及蕭后等人的安全。”楊英冷靜下來,開始傳下第一道旨意。
“再命李景,即刻拔營起寨,沿河而下,護衛(wèi)龍舟火速趕回洛陽。再命陳棱擬旨,傳衛(wèi)玄、屈突通、張須陀出兵勤王。”
“遵旨。”秦三答應一聲,便到殿門外面,吩咐手下的小太監(jiān)各自去傳旨了。
楊英此時一臉的凝重,心中焦急萬分。雖然通過上次熟悉過了一遍百官信息,可對大隋的州郡名字和位置并不熟悉。
他能想到的,距離洛陽比較近的也就衛(wèi)玄、屈突通和張須陀三人。而且具體多久能夠到達,他心中也絲毫沒有底。
此時,裴行儼已經(jīng)辭別了李景和裴仁基,來到了龍舟之上。畢竟他沒有領(lǐng)兵權(quán)利,職責只是充當楊英的護衛(wèi)。
來的半途中,他就聽到傳旨的小太監(jiān)說起了洛陽發(fā)生的事情,故而進得門來,徑直來到楊英面前施禮。
“陛下,臣聽聞楊玄感造反,懇請陛下下旨,臣愿領(lǐng)一軍,討伐賊逆,搶回洛陽城。”
“罷了,守敬無需著急,朕自有主張。”楊英擺了擺手,示意其平身。他知道,無論如何,此時自己不能率先亂了陣腳。
兩人說話間,龍舟已經(jīng)再次起航。驍果軍也兵分兩路,裴仁基帶領(lǐng)一千輕騎走官道去接應陳深。
而李景則帶領(lǐng)其余驍果軍,沿著永濟渠而行。準備一路經(jīng)武陽郡、魏郡,而后直達洛陽。
沿途之上,李景不忘頻繁派出探馬,和裴仁基時刻保持聯(lián)絡。以防止其接應到陳深后,不能盡快送到陛下面前。
只是,這龍舟前行了不過一天半的光景,前面便再也不能通過。只見永濟渠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樹干木樁,橫在河面上。
“嗯?龍舟怎么停下了。”楊英心中感覺到一絲絲的不妙,然后邁步出了船艙。只見遠處的河水之上,層層疊疊,有樹干擋住去路。
而此時,早有探馬過來稟告。河岸上,正是武陽郡地界,在前方聚集了無數(shù)的叛軍,李景已經(jīng)帶人列隊迎敵去了。
“有叛軍出沒?可曾查探到是哪里的叛軍?有多少兵馬?”楊英眉頭緊皺,暗自思量,和劇本不一樣啊?
按照自己那點歷史或者野史來講,叛軍集結(jié),在運河圍剿楊廣的時候,應該已經(jīng)到了公元617年了。
可怎么現(xiàn)在就讓自己給撞上了呢?現(xiàn)在手下兵馬不多,也不知道叛軍會有哪些,但愿不像后世傳言的那般有十八路反王才好。
“回稟陛下,具體是哪些叛軍,現(xiàn)在還不清楚,只是看對方陣容,足有十數(shù)萬之眾,李將軍吩咐,請陛下下龍舟,做好突圍準備。”
那士兵回答的同時,也有幾分心虛,生怕隋煬帝一怒之下,把火氣都撒到自己身上。
“好了,朕已知曉,你回去復命吧。”楊英不是隋煬帝,自然不會將邪火發(fā)泄到小兵身上。
他擺手示意那士兵離開,然后才下了龍舟。早有人將駿馬牽過來,裴行儼陪著他飛身上馬,二人徑直奔李景所在之處而去。
他暫時并不做突圍的打算,故而也未曾下旨給陳婤。那些太監(jiān)宮女都嚇得瑟瑟發(fā)抖,倒是陳婤十分冷靜,圣旨未下,也不急于下船。
“陛下,此乃兩軍陣前,您怎么來了?”李景跨騎駿馬,正在打量對方的叛軍,忽然身后有馬蹄聲響起。
等他回頭看時,卻是楊英和裴行儼二人騎馬而來。如今有甲胄在身,更在探查敵情,他也未曾下馬施禮。
“朕來看看,是何方逆賊,竟然膽敢截斷運河,攔住龍舟。道興只管分兵派將,朕有守敬在旁,安全無虞。”
楊英放眼看去,只見遠處帳篷挨著帳篷,搭建出去極遠,根本看不到盡頭,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叛軍。
只是,這些人之間隱隱也有空隙帶,能夠看出足有十股大小不同的勢力,甚至其中一股最大的儼然像是正規(guī)軍。
“道興,你可曾探明對方的來歷?怎么還有朕的大隋軍,也摻雜到了叛軍之列?你可知領(lǐng)隊者為何人?”
“回稟陛下,那領(lǐng)隊之人正是楊玄縱與楊萬碩兄弟二人。”李景也是暗自搖頭,這兩人可都是朝廷的大將。
“嗯?是楊玄感那廝的親弟弟?”楊英頓時了然,看來楊素的七個兒子已經(jīng)沆瀣一氣。
“正是。如今楊玄感自封楚王,其余九路叛軍首領(lǐng)也都是自封為王者,經(jīng)楊玄感同謀李密游說至此。”
李景早楊英一步過來探查,早就將對方的底細摸了個大概,雖然還不知道具體兵馬數(shù)量,卻已經(jīng)弄清了叛軍首領(lǐng)。
李密在楊玄感發(fā)動政變之前,就開始游走于各路反王之間,這才能夠如此迅速集結(jié)了這般多人馬。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