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君儀沒有在江都郡前停留,反身又趕奔六合縣。
只是等他趕到六合縣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日了。遠遠的他便看到了縣城前面用叛軍人頭筑起的一座京觀。
杜伏威的尸體被高高吊起在城前,更有碩大的告示,注明著他的身份和罪行,成了王玄恕威懾那些叛賊的樣板。
“主上!都是屬下無能,沒能及時趕到江都啊……”西門君儀不敢靠近,遠遠的看著杜伏威的尸體,悲痛欲絕。
“青兒,慢走一步,為夫沒能救下主上,現在便追你而去!”他又想起為了讓他脫身,而被千斤閘壓住的妻子。
他哭罷多時,竟然毫不猶豫的也自盡身亡了。許久之后,才有過路人發現了他的尸體,上報王玄恕不提。
……
在八月初一,辰時初刻,爆發大戰的不只是江都郡西城前。在同一時間,北城的李子通也遭受到了隋軍的腹背夾擊。
隨著背后喊殺聲起,江都郡城門大開,吐萬緒親領五千大軍沖了出來,直奔李子通立身之地。
“主上,不好,背后有一支朝廷水師正向我大營攻擊。”毛文深一臉的驚惶,他看到水師的剎那,便先想到了那位來護兒。
當年在武陽郡失利之時,他便跟隨在李子通身邊。不過那時候的李子通還只是左才相手下的一員將領而已。
當日便是來護兒領數萬水師自運河而至,才導致了截殺楊廣的失敗。想不到如今眼見攻打江都郡有了進展,來護兒又來攪局了。
“慌什么?備戰!”李子通還算有幾分冷靜,他一聲令下,手下三萬大軍開始頻頻調動,轉為防守。
等他看清了那水師大旗的時候,便是一愣。帥旗上沒有“來”字,反而是寫著斗大的一個“屈”字。
“是龍陽城的屈突通?!”李子通心中也是一驚。為了防止朝廷自北側派兵解江都郡之圍。
自己在海陵縣還先北上取了高郵城的,更是書信聯系瓦崗山,邀請其一同前來攻打江都郡。
就算瓦崗山沒有派兵過來,也不會對屈突通南下不加以阻止吧?再說自己在高郵的駐軍呢?怎么連一點信息都沒有傳過來?
就在他遲疑之際,吐萬緒已經沖了過來。他可是沒有李子通連營的阻隔,直接出城,便可揮師直達近前。
李子通吩咐手下利用大營阻截屈突通,自己則撥馬迎戰吐萬緒。好在吐萬緒兵馬無多,只有五千,兩者倒是打的一時難解。
只是那大營之中,和杜伏威的情況差不多,大都是一些傷殘之軍,又加上毛文深膽怯,指揮不夠冷靜。
屈突通也是有名的戰將,一時抓住了機會,便領兵搶了李子通的大營。而后領大軍向李子通部沖殺。
毛文深并無戰力,不能抵擋,被其輕易將叛軍隊伍給遭穿。屈突通也不停留,催馬直取李子通。
吐萬緒一人就夠李子通喝一壺的,如今又出現一個屈突通,二人聯手之下,李子通漸漸不支,眼見大勢已去。
前后爭斗了不到一刻鐘,李子通撥馬而走。眼下這等情況,他根本沒有選擇,只能是先行退走,日后伺機再來報仇。
既然屈突通能夠乘船南下,那高郵郡怕是已經不能再去了,于是他打定主意,領了手下殘兵向**圍,打算回轉海陵縣。
隨著李子通敗退,他手下的叛軍士氣大落,有不少選擇投降的。屈突通和吐萬緒兩人也兵合一處。
二人本就是舊識了,互相交代一下,便由吐萬緒領手下五千隋軍留下,開始收編那些叛軍俘虜。
而屈突通則領自己手下兩萬大軍,分水陸兩軍,自后面追殺李子通,看樣子誓要追到海陵縣,也定將李子通擒殺。
“哼,追吧,等追到海陵縣,便讓你知道知道我李子通的手段!”李子通看著身后緊追而至的屈突通部,氣的直跺腳。
眼下他手中還有殘兵不足四千人馬,對方有兩萬之眾。哪里敢停留阻截?只盼著能早日回到海陵縣,重整大軍再反身沖殺。
而讓他有些疑惑的是,屈突通部下的兩萬大軍與其說是在追殺自己,反不如說是在驅趕自己。
這些人馬絲毫不亂,行軍有度。在后面只是緊緊吊著,并不急于追殺上來。除非是自己這四千人馬想要休憩一下,否則對方連射箭都懶得射。
“這是什么情況?莫非屈突通還有什么后手不成?”李子通滿心的疑惑,卻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或許屈突通是怕自己不熟江都水路,被自己分散擊破吧?思量了半晌,他總算給自己找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兩路大軍一追一逃,轉眼便接近午時,前方抵達到了東陵鎮。這個小鎮,李子通來過數次,便考慮著在此地什么地方或許可以反擊一下。
他倒不是想要反敗為勝,只是想著能夠稍微休息片刻,也能有時間派人提前聯絡海陵縣,派出援軍接應自己。
“吱!……”只是不等他想好如何行事,東陵鎮外的樹林之中有一支響箭升空。伴隨這響箭之后,便有無數的箭矢自樹林射出,迎面向李子通部射來。
“不好,此地有伏兵!”李子通恍然間,終于明白了為何屈突通像是在驅趕自己了,那分明是打算將自己逼近陷阱之內。
“守在東陵等奇功,定要活捉李子通!……”一聲聲高喝在樹林響起,而后顯露出來屈突蓋的五千大軍。
“哈哈,李子通,本將軍在此等候多時了,爾還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屈突蓋縱聲狂笑,一馬當先直取李子通。
“眾兒郎,想要活命的,便隨我殺!”李子通雙目赤紅,只得招呼一聲,舞動手中兵器,領大軍向前迎戰屈突蓋。
現在既然已經進入隋軍的陷阱,便只能是硬闖了。只要沖出突圍,便可回轉海陵縣,否則便是在劫難逃。
可他畢竟征戰了許久,又沿途被屈突通騷擾,一直不能休息。那屈突蓋自凌晨至此,便一直養精蓄銳,正如生龍活虎一般。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