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驍果軍是魔鬼!”
咄苾被眼前的情形給震懾住了,那些大隋步兵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怎么還能如此使用?竟然輕而易舉便滅了自己的數千騎兵!
他此時再也顧不上原本的威儀,撥轉馬頭向北而逃。于此同時,他總算沒有忘記招呼親兵護衛結社率一同逃命。
此時騎兵的混戰也已經分出了勝負,俟利弗設哪里會是秦瓊的對手?在咄苾去迎戰楊英,離開不久,他便被秦瓊一熟銅锏砸中了右肩。
俟利弗設整個右肩胛骨被砸的粉碎,疼痛難忍,尤其是整條右臂再也使不出半分力氣,只能左手施展狼牙棒。
如此一來,再也無法支撐,只得落荒而走。其部下原本還有四萬騎兵,眼見主將逃脫,頓時士氣大落,被驍果軍殺得大敗。
此時咄苾又吃了大虧,也向北而逃,突厥騎兵再也維持不住,如同洪水一般向著河面上的長橋退去。
突厥人不習水性,在初來之時,便將這長橋用上好的木料石塊加固了一通,此時倒是派上了用場。
突厥五萬大軍損傷近半,還有三萬人馬準備上橋過河,如此多人馬想要一蹴而就,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在突厥人馬擁擠之際,在上游不遠處,有一人站在土坡上將此景象看在眼里,心中振奮不已。
“陛下真的勝了,哈哈,該吾出手了。來人,點燃小船,動手!”他對著身后數十人一聲吩咐。
只見在河岸旁有幾十條小船停靠,其上被布滿了干草桐油和數丈長的搭桿,這搭桿一頭固定在小船上,另一頭上有尖銳的鐵爪,搭上便不易脫落。
在小船周圍有幾十個隋軍打扮之人,他們聽到那人的吩咐,便紛紛用火石、火把將小船點燃。
而后他們解開繩索,用船櫓用力一推小船尾部。借著這點力道,小船迅速劃入水中,順水流而下。
此處乃是永興河與云中河交匯之所,是一個河流轉彎之地。他們十分注意隱藏自身,故而先前并無人察覺。
小船順水流急下,轉彎而過后,不過一兩里遠便到達了突厥大軍所建的那長橋處,小船上的搭桿撞倒橋體,然后死死抓住,一時不再前行。
可經過這數里的路程,小船上已經火光沖天,烈焰飛騰。前面小船停住,后面小船再撞上,瞬間便將長橋化作一團火海。
有道是水火無情,尤其那戰馬本是畜生,對火焰更有埋藏在心底身處的畏懼,一時間突厥軍大亂。
有跳河被水沖走者;有不顧忌袍澤之情,自相殘殺者;有控制不住軍馬,肆意沖撞踐踏者;不一而足……
此時秦瓊已經勒住戰馬,命令手下驍果軍開弓射箭,在后面一通追殺。楊英、裴行儼等人則也開始打掃另一處戰場。
一場喧鬧持續了近兩個時辰,大火才堪堪熄滅。突厥軍五萬騎兵,活著逃離者不足萬人,喪生于此戰者達兩萬有余,被楊英俘虜者兩萬之眾。
俟利弗設、咄苾和結社率因為見機較早,倒是過河逃走了。經過了如此之久,太監總管秦三帶領其余五千步兵也終于趕了上來。
在楊英的示意下,眾軍士各自忙碌起來。既要收拾戰場救治傷員,又要搭建營帳;既要管理俘虜,又要統計戰損和減員。
在人們忙著的同時,先前上游的那名中年男子也帶著他身邊的幾十名隋軍,來至大軍近前。
“煩請將軍通報,罪臣馬邑郡郡丞李靖特來見駕交旨!”他十分恭敬的對著指揮驍果軍收拾殘局的殷虎拱手。
“哦?”殷虎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之人,點了點頭。“爾在此等候,待吾去向陛下秉明。”
“有勞將軍了。”李靖深知,驍果軍乃是天子親衛,這里面的將軍可不好得罪,說話萬分謹慎。
當日他趁亂逃離了雁門郡,之后便帶著數十名親衛,來到了附近的將軍山上。而后,才寫奏折,命人找到新興郡,然后轉呈圣上。
昨日夜間,他忽然得到了陛下密旨。圣上既沒有責罰他往日過錯,也沒有說明見面時間地點,只是提了一個要求。
楊英圣旨明示,今日將會與突厥大軍一戰,其背靠云中河,突厥軍不習水性,令其想方設法延緩對方過河時間。
李靖接到圣旨之后,也曾考慮過直接帶人過來,將那長橋損毀掉。可又生怕陛下戰而不能勝,自己憑白暴露,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后來,他命手下親兵去周圍村鎮搜集了數十條小船,并備下了干草桐油之物,這才有了今日火船燒橋之事。
楊英聽聞李靖終于到來,心下大喜。他原本下旨,也只是想要看一下李靖是否真的如后世傳說的那般用兵如神。
畢竟,自從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李靖的表現,讓他感覺和歷史傳言十分不符合,先后丟失馬邑郡、雁門郡。
雖然嚴格說起來,責任不在他的身上,可楊英還是對其能力有了一絲絲的懷疑,這才故意降旨試探。
今日,李靖的表現讓他很滿意,在只有數十親兵的情況下,竟然能夠借助外力,大幅度的延緩了突厥退軍。
“傳旨,令其入帳。”楊英端坐在剛剛扎好的中軍帳內,吩咐了下去。不大一會兒,這位后世的軍神李靖終于來到了他的面前。
“罪臣李靖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李靖十分小心的三拜九叩,大禮參拜。
“罷了,愛卿免禮平身。”楊英上下打量這位李靖,心中另有一番感慨。“今日愛卿以火船燒橋,此計甚妙,當為大功,往日之事就此揭過吧。”
“謝陛下隆恩!此戰全賴陛下運籌帷幄,李靖豈敢貪天之功?”李靖謝恩之后才站起身形,心中稍安。
“愛卿休要客套了,爾久居馬邑郡,對突厥大軍更加熟悉。不知此番對敵,愛卿可有何良策?”
“稟陛下,依臣之愚見,如今當以守為主,暫不宜渡河追殺突厥大軍。”
李靖略顯猶豫,可看到楊英鼓勵的眼神,只得躬身回話。
。牛牛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