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后宮——甄嬛傳 !
回到宮中,便倚在長窗下獨自立著沉思。快到中秋,月亮晶瑩一輪如白玉盤一般。照得庭院天井中如清水一般,很是通明。
我的思緒依然在日間。陵容的確是楚楚可憐。而幫我那一句話,終究是虛空的。我自然不愿這個時候太接近玄凌,但是眉莊呢,也從未聽聞她有一字一句的助益。或許她也有她的道理,畢竟是新寵,自己的立足之地尚未站穩呢。
而太后,我是驚聞了如何一個秘密。多年前攝政王掌權,國中有流言說太后與攝政王頗有曖昧。直到太后手刃攝政王,雷厲風行奪回政權,又一鼓作氣誅盡攝政王所有黨羽。流言便不攻自破,人人贊太后為女中豪杰,巾幗之姿遠遠棄世間須眉于足下。而今日看來,只怕太后和攝政王之間終究是有些牽連瓜葛的。
而阿柔,那又是怎樣的一個女子,能讓太后這樣憐惜,念念不忘呢?阿柔,名字來看,倒是有些像已故純元皇后的的名字的。不知太后是否私下這樣喚她——阿柔。親厚而疼愛。太后現在病中,難免也是要感懷逝者的吧。
“娘娘,月亮出來了。您瞧多好看呢。”佩兒撩開玉色冰紋簾子,試探地喚著獨立窗前的我。這丫頭,八成是以為我又為我的孩子傷心了,怕我傷心太過,極力找這些話來引我高興。也難為了她們這片心思。
月光已透過了雕刻鏤花的朱漆綺窗鋪到案幾上,明瑟居的絲竹聲已隨著柔緩的風的穿過高大厚重的宮墻。現在的明瑟居里,有國中最好的樂師和歌者,齊聚一堂。轉眸見門邊流朱已經迅速掩上了門。我暗道,在這世上,哪有那么多是可以阻擋的。一己之力又怎可以阻擋這樣無形的歌樂。何況陵容的歌聲,又豈是一扇門可以掩住的。
明瑟居的絲竹歌聲是一條細又亮的蠶絲,光滑而綿密的靜悄悄地延伸著;伸長了,又伸長了——就這樣柔滑婉郁,過了永巷,過了上林苑,過了太液池諸島,過了每一座妃嬪居住的亭臺樓閣,無孔不入,更是鉆入人心。我遙望窗外,這樣美妙的歌聲里,會有多少人的詛咒,多少人的眼淚,多少認得哀怨,多少人的夜不成眠。
攤開了澄心堂紙,蘸飽了一筆濃墨。只想靜靜寫一會兒字。我的心并不靜罷,所以那么渴望自己能平靜,平靜如一潭死水。
太后說,寫字可以靜心。皇后亦是日日揮毫,只為寧靜神氣。
我想好好寫一寫字,好好靜一靜心思。
揮筆寫就的,是徐惠(2)的《長門怨》: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于我到底是矯情了一些。而觸動了心腸的,是那一句“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曾幾何時,我與玄凌在這西窗下,披衣共剪一支燁燁明燭,談詩論史;
曾幾何時,他在這殿中為我抄錄梅花詩,而我,則靜靜為他親手裁剪一件貼身的衣裳;
曾幾何時,我為他讀《鄭伯克段于鄢》,明白他潛藏的心事。
曾幾何時呢?都是往日之時了。歌舞娛情,自然不比詩書的乏味。再好的書,讀熟了也會撂開一邊。
新寵舊愛,我并沒有那樣的本事,可以如班婕妤得到太后的庇護居住長信宮;也不及徐惠,可以長得君恩眷顧。而她,自然也不是飛燕的步步相逼。寫下這首《長門怨》,哀的是班婕妤的團扇之情。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如今不正是該收起團扇的涼秋了嗎?
陵容的嗓音好得這樣快、這樣適時,我并不是不疑心的。然而又能如何呢?她的盛年,難道也要如我一般默默凋零么?寂寞宮花紅,有我和眉莊,已經足夠了。
縱然我了然陵容所說的無奈,也體諒皇后口中玄凌的寂寞和苦衷。然而當他和她的笑聲歡愉這樣硬生生迫進我的耳朵時,不得不提醒著我剛剛失去一個視如生命的孩子;還有,夫君適時的安慰和憐惜。
沒有責怪,也不恨。可當著我如此寂寥的心境,于寂寥中驚起我的思子之慟,不是不怨的。我自嘲,原來我,不過也是這深宮中的一個寂寞怨婦呵。
筆尖一顫,一滴濃黑的烏墨直直落在雪白紙上,似一朵極大的淚。柔軟薄脆的宣紙被濃墨一層層濡濕,一點點化開,心也是潮濕的。
注釋:
(1)、出自張籍的《酬朱慶余》,全詩為:“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2)、徐惠:湖州長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四歲通論語及詩。八歲已善屬文。一才著稱,為太宗所聞,乃納為才人,又進充容。太宗死后絕食殉情,追贈賢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