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搭沒一搭地吃著眼前的蜜桂花生糖,隔了會前院就有小廝來報信說老爺回府了,正朝著這里走過來。周夫人連忙正了正衣裳起身去迎,不多時便和司徒老爺一同回來了。</br>
這司徒老爺大約50出頭,很是精神,換了官服只穿一身素色燕服,頭發微微有些泛白,臉上帶著絲絲笑意,一雙眼睛卻很銳利,他掃了一眼站在院中的眾人,走向了主座,示意眾人落座。</br>
待凈手漱口了之后,便有小廝著手開始布菜了,我等著大家都拿起了筷子,也不多瞧,只夾著眼前的幾道菜,所幸這玲瓏魚脆羹、醬汁肉和鳳尾酥做得也是不錯的,吃吃停停并不覺得膩味。</br>
菜過五味,便有媳婦子擱了幾壺新釀的桂花酒置于桌旁,氣氛逐漸活躍起來,歇了會只聽得鄰桌有男子起身,似乎是那天撞到我的大少爺司徒宇文,大聲對主座說:</br>
“父親,兒子瞧著氣氛不錯,光吃飯又有點單調了,如今菜也吃得差不多了,不如許了大家一起來行個酒令如何?”</br>
這行酒令自古有之,一直被大府大院中的少爺小姐們當做茶余飯后消遣的樂子,吟詩對月,既文雅又可凸顯才學。</br>
司徒老爺也知道這一習慣,隨即點點頭:“恩,宇文的提議不錯啊,那你們就開始吧,我也來好好品評下。說的都有獎勵”</br>
頓時臺下邊有人躍躍欲試,司徒宇文思考片刻,道:“那就以這滿園馨香的桂花為引子吧。”</br>
沉默片刻堂下便有少年朗朗出聲:“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瀟瀟荔枝燃。”</br>
只聽得似乎是一個姨娘的兒子,隔了太遠樣貌也瞧不真切,我雖不通詩詞,可也聽出來這兩句雖然和桂花沾了邊。但似乎并不切題。</br>
果然司徒老爺皺了皺眉道:“云兒的詩意思雖是不錯,但和宇文的主題卻是不搭,今日月明星稀,何來桂花濕?又何來海雨?云兒莫要憑空想象才好。”但少年畢竟才思敏捷,又是第一個開了口的,司徒老爺便叫了小廝去尋了青白玉雕賞給他以示鼓勵。</br>
“一抹雕欄,噴清香桂花初綻。”這次開口的是司徒菁,我原以為這個時代的閨中女子唯女紅擅長,對于這類詩詞是不大注重的,只是不知這司徒小姐原也是才女,令子作得又應景又應題,甚為合宜。</br>
司徒老爺點了點頭說聲不錯。臺下品評的人也都點頭附和。不一會就看見小廝端著一把古琴遞給了司徒菁。</br>
陸陸續續又有人行了酒令,各自拿了賞物,對不上的人也依言幾杯酒下肚以示領罰。花園里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我根本不想出頭,也就樂得自在逍遙做隱形人,沒成想一不小心抬頭,卻對上同桌某個婦人的眼神,剛想裝作看不見對方卻已經開口:</br>
“不知道三小姐有沒有什么好令子,也讓大家品品。”(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