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漁與算
太后笑了起來:“嗯,很好,事情就這么定下來吧?!彼m然笑,但是眼底卻并沒有笑意。
太子卻搖頭:“太后,孫兒還有一個請求?!?br/>
太后看向了他:“說吧,大婚不止是你大事,還是國之大事。”后面一句話很有幾分提醒意思。
太子看看太后臉又紅起來,帶著幾許不好意思道:“太后,元華姑娘……”
太后笑了起來了,笑意慈祥而溫暖:“有什么話你這個孩子不能直說?平日里你可不是這個樣子?!?br/>
太子低著頭誰也沒有看:“太后,孫兒想請太后為做主,把元華姑娘迎入宮中為良娣,太子妃之下就是元華姑娘,可以嗎?”
“你們這些孩子都長大了;”太后呵呵笑起來:“你是太子能對元華青眼有加那是她福氣,雖然說你婚事由哀家下旨,但主意還是要你拿——你定了主意,哀家當然不會攔著。”
福王微微垂下眼簾:“元華姑娘聽說后想必會很高興,恭喜太子;如果元華這里,我們也能第一個向她道喜了。”
此時元華良娣中成為第一人,那么日后太子登基她定會有妃位。
太后聞言眼角微微一揚:“元華那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喜歡掛嘴上、臉上,不過能得太子青眼她當然會高興。”
康王無聊椅子扭來扭去:“不就是給皇兄挑媳婦嘛,太后下旨就好了,哪里這般麻煩——女人,有什么不同,不就是成親生子嘛?!?br/>
太后笑嗔一句:“你年紀也不小了,太子成親后,你和你二皇兄就不遠了;成親,就真得是個大人了,要出去開府立衙,你啊收收心吧,不要出宮后再鬧出笑話來?!?br/>
說得屋里人都笑起來,接下來所說都是康王所闖禍事。
柔妃親自伸手扶起了紅鸞來:“我們當真是有緣,永福宮還真是你福地呢,你前后兩次都是這里得到封賞。”
紅鸞答應著再次拜謝柔妃。
柔妃拉起紅鸞手:“你自己有本事就是有福氣人,回去后好好當差什么也不用怕,如果有什么麻煩自管來尋我就是?!?br/>
宮奴院雖然現是以紅鸞為長,但是那里除了一個大妞外,其余掌理宮女卻都是麗妃人;紅鸞想好好當差,可不是上嘴唇碰了下嘴唇就可以。
掌理宮女們當然不敢明著相抗紅鸞,但是世上有個詞叫做陽奉陰違??;下面這么多人和紅鸞不一心,宮奴院事情就會變得極為復雜,出點什么差錯還真是不稀奇。
就不要說宮中各位主子對紅鸞注目了。紅鸞也只能答應著,雖然柔妃話說得好聽,但是紅鸞如果不能擺平宮奴院那些掌理宮女,那柔妃根本不會保她。
柔妃坐下:“今天事情本宮不多說什么你也心中有數兒吧?有些話本宮不便說,但是有些事你應該也明白,知道以后要如何做?”
紅鸞想了想道:“請貴妃娘娘明示?!贝藭r柔妃是讓她站隊了,可是那一邊她都不想站;但是真要做時候卻不可以按著心思來,因為哪一邊也不站就是得罪了所有人,她死得只會。
柔妃笑了,顯然很滿意紅鸞回答:“沒有什么事情,你眼下只要好好當差就是孝敬本宮了?!?br/>
紅鸞聽話聽音,知道柔妃是讓她把宮奴院握到手中:不過是宮奴院而已,柔妃爭這個來做什么?但她是奴婢,只要做就足夠了,問得太多、知道得太多都不是好事兒。
她乖巧答應下來。
柔妃看著紅鸞傷處:“也不能怪太子,但你也是受了委屈,沒有照顧可是不成;宮奴院人沒有用著順手吧?小圓?!彼龘P聲把小圓叫過來:“以后就讓小圓跟著你吧,她年紀雖然看上去不大,宮中時間卻很久了,有什么事兒也能提醒你一二?!?br/>
“而且你們二人脾性相投,小圓也是個細心妥貼人,有她你身邊照料本宮就放心多了;現天氣熱,要注意傷口千萬不要讓它化膿了?!?br/>
柔妃為紅鸞設想很周到,所以紅鸞只能再次叩拜謝恩。
小圓先是給柔妃拜了三拜,含著淚水看得出來對柔妃是極為不舍。
紅鸞看到后連忙道:“那邊還有一個大妞,雖然說不是很知心交底,但還能過得去;小圓跟了娘娘這么久,奴婢哪里忍心……”
柔妃拉起小圓來取出帕子為她拭淚:“你個傻丫頭紅鸞女史不是外人,你那里和永福宮中有什么不同?”這話被人聽到可真是誅心啊,誅紅鸞心。
小圓端正對著紅鸞跪下叩了三個頭認主:“姐姐,小圓是舍不得娘娘,不過小圓很喜歡姐姐,能跟姐姐身邊學東西是小圓福氣,小圓定會好好做事?!?br/>
紅鸞便不敢再推,和小圓一起謝過柔妃。
柔妃又賞了她不少東西,這次東西可不是原本賞給她東西能相比;紅鸞卻沒有半點高興,拜謝離開永福宮后她還深深嘆了一口氣。
古安平一直永福宮外不遠處等她,看到她樣子強笑:“不要想太多了,能得到賞賜總比挨打、丟掉性命強?!?br/>
小圓很知趣遠遠走開等著紅鸞。
紅鸞點頭:“你不用擔心我,安平哥。”她事情很多只能靠自己,古安平并不能幫上太多忙:“至少以后安平哥來找我不用顧忌了?!?br/>
古安平苦笑看向紅鸞:“以后只怕無法常常看你,鸞兒你有事兒就打發人去找我。”他不能總看著紅鸞受苦,定要有保護紅鸞力量才成。
紅鸞并不知道古安平想什么,看著他背影只是感到心里沉沉,便忍不住開口道:“安平哥,我生辰我們沒有一起用飯,你忙到你生辰時,我們定要一起吃頓飯?!?br/>
古安平身子頓了頓沒有回頭:“好?!?br/>
地上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就如同古安平心事一樣,靜默著卻沒有消失。
紅鸞扶著小圓胳膊回宮奴院,走到一半時忽然一柄長劍悄無聲息自湖石后,毫無聲息刺出,架了紅鸞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