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吳縣。縣關。
黃坤玉帶領眾家農民翻山越嶺,経過郊道叢莽、貧田富地,步行月馀,終于來到周界的鎮防大縣—吳縣。
吳縣縣關雖不宏偉,街道雖不繁華,屋舍、民房一式相連,斜瓦平頂,道路開闊,路土偏紅。
黃坤玉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黃坤玉請隨行的抱大哥幫忙,先行到縣衙通報,他要在關口正式拜見縣衙主官,表明來意,懇請準予入關。
抱文淵心想,這人年紀輕輕,怎么做風這么老派?遂說:“你確定,要找我去縣衙通報?”
黃坤玉說:“抱大哥臨時加入,隨隊安全都由抱大哥一肩擔起,縣衙對農戶的支持斑斑可見。抱大哥,或者該稱您一聲抱大人,小農這廂有禮了。”
“別,別,我不是什么大人,我就是個縣衙當差的。”
“抱大哥一定不只是個當差的,西北鎮防軍的先鋒,都對你禮遇三分。”
“我真是當差的!西北那幫人那叫客氣。是大傻,就是路總捕頭,他覺得你有才華,一定要好好保護你。這么多天下來,我聽你的故事,頭頭是道,真是好聽!我想,你到這,是來對地方了!”
“我也正這么覺得!”黃坤玉說。
“好,那我這就去稟報一聲。大明,就是縣老爺,大概也等著你了。”
抱文淵轉身躍起,一陣輕功,飛簷走壁,往縣衙去了。
所有農民一陣:“哇!”
黃坤玉走到一棵大樹下,那裡,有人孤身椅干乘涼。
“應四哥!”黃坤玉說。
“你……你怎么知道我是複姓?”
“應四,是很少有的姓。也許自古以來有記載的,也就只有一家。”黃坤玉說。
“記載?自古?好了,別說了!我于吳縣無害,你別說出去。再怎么說,我都是希望吳縣重用農防的。”應四亭小聲地。
“為什么?”
“我認為農防,是周國與宋國長久和睦的基礎。”
“那宋國方面……”
“周國農防,對宋還是比較有利的。宋國,經常需要周國的糧食補給。邊境上,多一處能種植生養人民的作物,總比多一處牧練軍馬的校場來得溫和。”
“應四哥,既然心繫兩國邊境,為何不改名換姓查訪?”黃坤玉不明白。
“世人皆不知我家族原姓,歷朝也從未公開宣揚,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得知。身為……也不能改名換姓。我本無傷人企圖,又何必畏首畏尾?”
“應四哥,小農失禮了。我無他意,純是好奇而已。”
“沒想到,你小小年紀,見識、想像,均博大精深,或許我才更該問,你真是黃素的獨子?”
“天地之大,學問淵博,盡在其中。我終日與天地為伍,只不過多了些時間觀察學習而已。”
應四亭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十六歲少年有感而發的話。
大明不會武功,被隆欽月、胡鵬、抱文淵攙護著飛來。
大明接見了黃坤玉,立刻贊賞他的年少有為。
不等黃坤玉長篇大論,大明先說:“是這樣的,我的總捕頭交代我,要將各位安頓在這兩區。這是地圖。”
說著,他拿出一幅吳縣房舍道路全圖,說:“就這區,和這區。這些呢都是縣衙多年來買下的民房,也有些商鋪。這些屋舍呢剛好都在漉菽園周圍。漉菽園你們是知道的,就是縣衙的農役隊,平時教你們做的那些豆製品,就是從那裏做出來的。這地圖你收好,你看,怎么安排怎么住,就由你全權指揮吧!”
“這……”黃坤玉出乎意料,原以為會有一場對峙、爭辯,他都準備好一番解釋說詞了!
“無妨,先住下。我看大伙也都累了。等我的總捕頭回來,他會跟你們細商。我要應對朝廷,最近比較忙。對了,漉菽園的月眉好像有事要找你,我遣人去找她來。”
“大明老爺,我來啦!”月眉駕著兩馬車豆酥、豆石,喀啦喀啦地趕來。豆食都分裝成小包,一袋袋,迭在整潔乾淨的馬車廂裡。
“月眉,說人人到,妳可都準備好了?”大明問。
“好了好了!老爺,每一戶都能分到一小袋豆酥和一小袋豆石。等大家都安頓好,吳縣大街上我們開伙等大家,宛心有好吃的要招待各位!老爺啊,您的豆腐腦不會少的!”
所有農人驚訝地面面相覷:“給我們住,請我們吃,這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農人太多了,月眉還是轉頭先向黃坤玉解釋:“是這樣的,大傻,不,總捕頭已經趕在路上了。他要大家歇會,品嘗一下新的豆製品。宛心姊會先示范幾款豆石菜餚,這些豆石小包呢,是給大家回去試煮、試吃的。等總捕頭回來,再向大家解釋製作流程。”
“謝過月眉姊。謝過縣衙老爺。你們對農戶實在是太好了!”黃坤玉的眼底燃起一道異樣的神光,製作流程?這樣的字眼,是這個時代該有的嗎?
再看手中地圖,那些區塊上方方正正的農舍,圍繞著三進院式的漉菽園,黃坤玉覺得,距離他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
上萬農民,分成兩千戶,可不是件小工程。
一路走來,黃坤玉將農民的口耳交傳,訓練得十分迅速有效。
每二十戶設置一個戶長,每十個戶長選出一個代表,十個代表直接向黃坤玉報告。
安頓上萬農戶一天之內完成,驚嚇了吳縣縣衙!
每一農戶分配到的民舍都附有桌椅,兩廳一室。五戶共用一水井,前臨街道,后有小院,樹木、花草參差其間。
跟隊的孩童已經結伴玩起捉迷藏、老鷹捉小雞了!
戶長交傳口令,明天中午,大家得把大桌搬到吳縣大街,併成一條桌龍。
許多農戶反映,這么多桌子、這么多人,不但街道擠不下、不美觀,對孩子也不好,到時跑來跑去的多危險。
意見反映出來,黃坤玉馬上到漉菽園找月眉協調。
新的口令交傳下去,明天中午,大家把大桌搬到自家門口。由戶長們負責到漉菽園側門取食。每二十戶在自家門口聚餐。每個人都可以嘗到各式不同的豆石菜餚。
品嘗完,再由戶長代表會同各戶長,取得每一戶對豆石的看法、喜好、需改進的地方,最后匯報給黃坤玉、月眉、青原這個小團隊。
幾天下來,熱熱鬧鬧的豆石宴,擺滿吳縣的大街小巷。
農民、小孩,個個品頭論足,好像過大年一樣,熱鬧歡喜。
農民間開始殷殷地討論起:“我們要是能做出這些豆石,那就太好了!”
“記不記得路總捕頭說,要我們試做新東西,然后貢入京城,再賣出周國的,應該指的就是這東西,這東西,肯定行的啊!”
“尤其是賣給宋國人,馬上生涯,這東西好攜帶,豆酥又不用煮,方便得緊!”
“是呀!大人、孩子都愛吃,又營養,我支持這東西!”
“不過,這缺豆的事,可怎么解決?大西北有豆,好辦事,沒豆,也做不出這些豆食呀!”
黃坤玉聽見了農民的聲音。
黃坤玉知道,此行,便是要來解決缺豆的問題。
此時,風塵僕僕的路總捕頭和柳副總捕頭正奔抵吳縣。
路杰林立馬前往漉菽園查看工程,一切都按照他的想法。
劉榮濤做了些細節上的修改,大致,都是依照草圖進行施工。
“大明答應放行的馬匹到了嗎,青原?”路杰林邊走邊問。
“來了!在路上了!由縣衙四差領來交付。”
“很好!向東南調來的米糧進倉了嗎?”路杰林又問。
“進了!農戶來前,就都入倉編號了!”
“一千支鐵簇完工了嗎,榮濤?”
“完了,早完了!我順便,又多做了兩千支!”
“我的娘!開模術這么好用的呀!”青原難得美言。
“太好了,青原!太好了,榮濤!翠杉,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拜訪這位少年農戶領袖,黃坤玉。”路杰林說。
“對了!”路杰林轉頭又說:“榮濤,帶著宛心一起。務必要把她給請出來!”
---------------
路杰林、柳翠杉、青原、劉榮濤和心不甘情不愿的宛心五人一行,來到黃坤玉和母親居住的小院。
黃坤玉正不急不緩將一迭手稿整理出順序,一一編號,註解,標示可以進行和完工的時間估計。
吃飯的大桌是他的工作桌,不到幾天,已經堆滿了策畫、設計、執行步驟等手稿。
見到這幅景象,路杰林先望了柳翠杉一眼。
柳翠杉開始瞇著眼思索。
請出黃坤玉后,路杰林深深作揖:“感謝閣下,安然將上萬農民送到吳縣。一路辛苦了!”
“路總部頭忒謙了。吳縣縣衙妥善安置所有到訪農戶,農友們都十分感激。對了,就叫我坤玉吧!”
“坤玉,此行迢迢,吳縣縣衙不愿辜負農戶的期望。我農役隊提出新的製作豆食品法門,希望能暫時緩解缺豆少稅的問題。”
“也就是,要農民製作豆石還有豆酥?”
“坤玉是否介意,前往漉菽園一觀?”
“當然不,好極了!我將上萬農戶編制,現今共有十個戶長代表,請問路總補頭,可否請他們也一道同行?”
“那便太好了!”路杰林才說完,只見黃坤玉對著門口一個竹筒說話,竹筒連著埋在地下的竹管,通達其他十位戶長代表的家。
“請各位戶長代表到我家門口集合!請各位戶長代表到我家門口集合!盡快!謝謝!”
路杰林再看柳翠杉一眼。柳翠杉還是瞇著眼。
一行十六人,加上到漉菽園會合的縣衙四差,眾人一起浩蕩地走進漉菽園。
沒人注意的角落裡,胡鵬瞪了柳翠杉一眼。
柳翠杉趕緊站到路杰林的身邊。
“各位,這些年,吳縣農役隊屯了些豆,以備今朝。請看,這是第一落院,煮豆!”
順著路杰林張開的手勢,看到月眉姊將一籃豆子倒入充滿流水的竹製水道,馬匹在一旁拉閘,將水從井底打上來,不斷注入水道。
水道傾斜,讓黃豆一路滑向灶房。
乾淨的豆子被推入灶臺上的大鍋爐,剩下的水被導入一圈圈繞著鍋爐的鐵管。
鍋爐煮著洗淨的豆子,一邊煮,一邊將注滿水的鐵管燒熱。
鐵管傳送熱水散發的熱氣,熱氣透過銅管進入另一個房間。
路杰林說:“接下來是,成皮!”
煮好的豆汁順著一條新鐵管流到隔壁已經安置好的木盒,注滿薄薄一層豆汁的木盒被迅速撤離,換上新的木盒。
木盒由人工送至隔壁,木架上是一盒盒薄豆汁,關起門來,廊外馬匹拉動鼓風扇,迅速將豆汁蔭成豆皮。
“再來是,成形!”路杰林說。
豆皮被送到加工處,由人工迭成十層,裁切成小方。
一塊塊小方被放在黑色鐵盤上,由人工送至松院改建的烘焙坊。
稍早,從灶房鍋爐鐵管所建立的熱氣,被銅管傳送到這。這種熱氣沒有水分,十分乾燥,能夠迅速烘乾豆塊。
路杰林說:“這裡就是,成石!”
一盤盤豆塊被烘成豆石,只需要短短的時間。
上百架子,上千鐵盤,多少豆石在這道工序裡出落得豆香四溢!
一路走來,從生豆、煮豆、成皮、成形到成石,工效之快,令所有人震驚!
“另外,還有,成酥!”路杰林說。
一個眼色,劉榮濤將鐵閥開啟,整個松院作坊的屋頂從中間向兩旁打開,院外馬匹齊力向前,運作這項奇蹟似的展演。
屋頂拉開后,從屋頂中間拉出一道鐵架,上面有一百個精工鐵圈,每一個都鑲著打成凸型的白晶石。
等鐵架復蓋整個作坊,陽光一照射,白晶石聚光生熱,打在黑色鐵板上。鐵板上的豆石很快地,就被烤成豆酥了!
所有戶長代表全程目瞪口呆,看到這,五體投地折服。接下來都很興奮,希望立刻加入這項豆石生產。
柳翠杉心中的傾慕更是從眼底狂瀉而出!
他看著天真摯誠的路杰林,看著奇才巧用的張西,看著眼光深澈的赫連槿,彷彿仙人走入凡世,拿起工具,揉捏想像,幾番織就,為人們帶來舊事物的新體驗。而他,卻依然泰然自若,不染塵埃。
只有黃坤玉,雖然震驚,也不是不贊賞,他只托著下巴,說:“那些用馬力支援的部分,或許能找出一個支點,作成同一道槓桿,這樣,會更省馬力,也更有效率!”
黃坤玉又說:“成形到成石這兩道工序間的流暢度不夠好,兩處作坊距離太遠,能合在一條生產線上的話,整套產程會更好!”
路杰林和柳翠杉立刻彼此對望,再同時望向黃坤玉。
所有其他人:“…………”
黃坤玉最后說:“這些,稍后細談即可。大致上,很不錯!非常好!現在,是要農民彷作這整道工序是嗎?也就是要讓民宅變成工坊?可我卻是想要民宅變成耕坊的呀!因為沒有豆子,哪來的豆糧啊?”
路杰林和柳翠杉異口同聲地說:“清河天倉!”
黃坤玉從容地點了個頭,哼哼著面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