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l敘述:山西是形意拳的故鄉,但并非形意拳一枝獨秀。在不同的地區盛行不同的拳種。如下:晉中一帶盛行形意拳,現范圍更廣;晉北鞭桿;洪洞霍縣一帶通臂;忻縣、定襄的摔跤;祁縣則有戴氏心意拳和公立拳,公立拳或稱弓力拳,相傳是清中葉由八位少林名師集各門精華所創。
在國術組織方面,較著名的有1935年成立的太谷縣國術館,宋鐵麟、布學寬先后任館長,及成立于30年代的“山西國術改進研究會”和“山西國術促進會”。
山西國術促進會出版有《山西國術體育旬刊》,是了解當時狀況絕好史料。
半步崩拳敘述:山西人杰地靈,能人輩出。山西師家的太陽意拳淵源久遠,是古拳法中保留下來的不多的沒有套路以站樁練習為主的拳法。形意拳更是以山西為開端,本土的戴龍邦、車毅齋,外來戶李廣亨、宋世榮,還有前來取經的李能然都是響當當的武術大師。對于他們我的疑問不多,但對于李復楨,我就了解不多了。最使我納悶的是李復楨的名氣是怎么火起來的?據說李復楨是以實戰出名的,但是,凡是以實戰出名的人都是生前就必然已經出名,死后倒不一定還有名。象阿里、福爾曼、霍利費爾德、泰森等都是這樣。而李復楨剛好相反,他活著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名氣,正象前面有個朋友說的是名不見經傳。在他死了三十幾年后,臺灣有個自稱是李復楨徒弟的人說李復楨如何了得,由于他那些東西與徐紀的觀點暗合,于是徐紀的徒弟松田龍智就把這寫進了他編寫的“中國武術”。
松田是個日本人,他自稱訪問過一些老拳師,但他到中國的時候,*才結束不久,許多地方他根本去不了,即使他自己摸去,也無人接待。至于中國歷史檔案館那時對外國人還不開放,他只有在門外轉游的份兒。就是北圖的特藏室他也進不去。所以,松平的“中國武術史”的近代部分主要是靠他的道聽途說寫成的。
即使是道聽途說,他也是按照他的師傅徐紀的口味兒取舍的。一看便知由于史料匱乏,靠故事來湊。當十幾年前松平隆智的書傳到內地之后,“常勝將軍”這頂桂冠才加冕在李復楨的名下。這使我不得不懷疑這里面是否有后人為了飯碗去有意抄作前人的這種嫌疑。
車派形意拳在北京最出名的就要算武貴卿了,據老拳師們說武貴卿是李復楨的得意弟子,當年他來北平本來是為車派形意拳在北京創碼頭的。結果他遭了姚宗勛的道兒,栽在北京。所以,車派形意拳*前在北京興不起來。許多老練家子們都認為武貴卿的形意拳比唐鳳亭、唐鳳臺兄弟的形意拳遜色多了,所以武貴卿栽了后就去找唐家兄弟為他擺平。本來歷史問題就象陳年爛谷子沒多大意思,但是現在各派形意拳的練法出入很大,如果我們弄不清楚誰行誰不行,就不知道該按誰的規矩練。為什么被現在的人說成是實戰高手的李復楨,生前卻沒有留下什么名氣?他到底都打過誰?為什么他的徒弟沒有象河北的朱家兄弟那樣在全國的國術國考上為形意拳揚名?還是去了,沒拿到名次?
顧堅敘述:山西形意拳不能忘記的還有"山西董家",其代表人物是號稱"山西董"的董芳倫."大刀王五"王正誼還沒成名時就隨山西董學藝,學大刀成名.其有二子,長子董秀生,形意名家,師從宋虎臣,孫錄堂等,也得到宋世榮等前輩的傳授,也是南少林五拳的重要傳人;次子董子英,系劉奇蘭之子劉文華關門弟子,曾陪同文華先
出家五臺山,號宏慧禪師.
山西武術界概況之二
evil敘述:至于這位“常勝將軍”李復禎的事兒,還是留給知情的說吧,我只談李復禎的三位徒弟:一是喬錦堂。喬家是山西特大富豪(現在喬家大院成了旅游景點),聘了李復禎至其家傳授技藝,車毅齋也常去,所以有人誤將喬錦堂認為是車毅齋的弟子,喬錦堂后來迫于無奈殺了馬夢蛟,遷居天津。
二是陳際德。他曾在榆次建立國術館,后任"山西國術改進研究會"總教練。其徒王鴻參加1930、1933年山西省國術擂臺賽,都取得冠軍,后又代表山西參加在南京舉辦的全國擂臺賽,也取得好名次(具體我不知)。
三是武承烈。武確曾和姚宗勛較技,但山西的老師傅說法恰恰相反。說當時有數人在場,有目共睹,但寫出來就變了樣。但山西的門人一直沒有過于計較此事,否則又會上升為一場論戰。
河北和山西形意拳界一直是有交流的,但是由于地域的關系還是難免有隔閡,有些事情我們知之不多,知之不確,還有待于調查以增進認識。
半步崩拳敘述:你說的頭一條和我知道的差不多。第二條就有不小的出入,在33年南京的國術國考中取得名次的人里就找不著你說的這位了。第三條我覺得有點兒不理解,這件事在北京影響很大,直接關系著車派的聲譽,如果情況相反怎么不吭不聲。車向前在文章中對本來相互友好的孫門、宋派皆有微辭。為什么不敢去為他們的前輩洗刷一下恥辱?真弄不明白?
evil敘述:王鴻參加的可能不是33年的國考,你可查再往后的。至于第三條我詳細詢問后再告知,以解我們共同之疑惑。當時布學寬也有些弟子在北京,布師弟子眾多,不過有的不以技擊聞名,有的是掛名弟子,真正有功夫的是所謂“八大排頭”,是與布師真打實戰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