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年2月首演于曼圖亞。
劇情梗概
序幕:奧德維(男高音)的開場白點明歌劇故事的警世寓意:永遠不要低估愛情的力量。
第一幕:太陽神阿波羅(男高音)射死了巨蟒,這條巨蟒威脅著女神和牧羊人寧靜的田園生活(這一幕改編自里努契尼1589年為佛羅倫薩梅第奇家族慶典活動所作的田園劇《達芙妮》的第3個幕間?。?。
第二幕:阿波羅因殺死巨蟒而變得傲慢無理,趾高氣揚,吹噓自己作為射手的威力,嘲笑愛神的小弓小箭。丘比特(女高音)對他的母親維納斯(女高音)發誓,他將報復阿波羅對他那愛情弓箭的嘲笑,于是,用箭射中阿波羅。
第三幕:森林中。阿波羅狂熱地愛上了狩獵女神狄安娜的女伴達芙妮(女高音),建議他們一起去打獵。達芙妮堅持信守貞節誓言,不理睬阿波羅。
第四幕:丘比特向維納斯炫耀他征服了阿波羅。
第五幕:送信的牧羊人泰爾希斯(閹伶次高音),富有表現力地描述達芙妮為了躲避阿波羅的追逐,變成一棵月桂樹。
第六幕:阿波羅的獨白。他悔恨失去了達芙妮,但是接下來長的一段贊美詩,把月桂樹作為自己勝利的象征。女神和牧羊人的小型合唱在每一幕(除第三幕)結尾處插入解說,參加合唱的演員同時又是獨唱者參與表演。
評介
盡管殺死巨蟒的英雄阿波羅反過來被愛所征服,但是作為詩人兼音樂家的阿波羅通過創作贊美詩使達芙妮永垂不朽,并賦予變成月桂樹的她四季常青的榮耀,從而使自己的絕望之情得到升華。這樣他將愛情中的挫折升華為詩歌,運用藝術的力量超越生命的局限和挫折。阿波羅由此成了歌劇《達芙妮》真正的主角,月桂樹長期成為統治佛羅倫薩的梅第奇家族的象征。
這部歌劇體現了17世紀初,歌劇誕生之時的“新藝術”風格,從奧德維的開場白和阿波羅的詠唱就可看出。里努契尼的劇本糅合了多種抒情詩歌的形式,有些手法被其他劇作者采用過:對話和敘述片段采用自由的韻律格式,序曲、合唱和一些詠嘆調采用更為規整,詩節的布局。加利亞諾音樂的宣敘調風格主要歸功于佩里的獨創形式,只是加利亞諾通過削減詩句結尾的節奏重點,更多地依靠和聲進行的邏輯和力量,而不是詩節中結構和節奏的布局,從而增加了敘述的流動性。
加利亞諾在《達芙妮》樂譜的前言中對1608年歌劇創作的描述,是早期歌劇歷史中信息最多的文獻。除了舞臺布景的細節,他還說明了裝飾物以及當時其他的表演實踐。還感謝了一位學者“最偉大的音樂保護者”,與他合作了3首歌曲,這位學者就是加利亞諾的藝術保護人,費爾迪南多·貢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