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塔(又名《里士滿集市》)Martha(Der
Markt zu Richmond)
劇情梗概
約1710年,里士滿附近。
第一幕,第1場:哈莉特·杜爾哈姆小姐的閨房。英國女王安妮的女侍從官哈莉特(女高音)厭倦了宮廷生活,渴望真正的愛情。她的侍女南茜(次女高音)無法讓她擺脫煩惱;更糟糕的是,她那有紈绔子弟習氣的表兄特里斯坦爵士(男低音)不斷追求她,想要贏得她的好感。聽到鄉下姑娘們唱著歌去里士滿集市趕集,她決定與南茜和特里斯坦都穿上農民的服裝,混在他們中間去參加農民們一年一度的集市,到那里尋找歡樂。為了安全,他們都用假名:哈莉特小姐叫“瑪爾塔”,南茜叫“朱麗婭”,特里斯塔爵士名為“鮑勃”。第2場:里士滿集市前的廣場。青年農民普魯姆克特(男低音)帶著家庭收養的弟弟里昂納爾(男高音)到集市來為農莊雇兩個幫傭姑娘。他們追憶往事:里昂納爾還是孩童時,父親被放逐,把他托付給普魯姆克特的雙親,并給他一枚戒指,告訴他一旦遇到危險,可將戒指拿給女王看。行政司法長官(男低音)正式開啟集市,宣布皇家法令:任何女傭一旦被雇傭,必須為主人服務一年。這樣一來,兩個年輕農民就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哈莉特和南茜來到集市,跟在后面的“鮑勃”不斷催促她們立即回家。他們的“分歧”引起人們的注意。為了擺脫特里斯坦,哈莉特小姐謊稱是“鮑勃”強迫她去當女仆。一群未找到雇主的鄉下姑娘立即圍到“鮑勃”身旁;普魯姆克特兄弟決定雇用哈莉特和南茜。她們覺得已玩得盡興,打算叫特里斯坦一起回家。行政司法長官堅持她們必須為雇主工作一年,兩位小姐只得跟隨普魯姆克特兄弟去農場。
第二幕:普魯姆克特的農舍。兩個青年農民發現哈莉特和南茜對家務和農活一竅不通,在教她們如何紡織麻布時,南茜趁機逃走,普魯姆克特追出去,室內剩下里昂納爾和“瑪爾塔”。里昂納爾向他表白愛意,愿意娶她為妻,要她唱一支民歌:“夏日最后一支玫瑰”。哈莉特覺得很有趣,謝絕了他的求婚,但答應唱歌。夜里,普魯姆克特和里昂納爾去休息,把她們的門鎖上。寂靜中,聽到敲窗聲,特里斯坦來了,幫助她們越窗逃走。
第三幕:里士滿附近的森林。普魯姆克特和一群青年農民看到安妮女王在這里打獵,穿著皇家狩獵服裝的女獵手們簇擁著南茜經過。普魯姆克特認出了她,要強行把她帶回農場,南茜迅速逃走。里昂納爾為他所愛的“瑪爾塔”離去悲傷不已,唱詠嘆調“Ach, so fromm”。陷于沉思中的他,沒有注意到哈莉特與特里斯坦勛爵來到。特里斯坦又在糾纏她,希望得到她的愛。哈莉特要他走開,實際上她心中懷念里昂納爾。這時,里昂納爾看到他所愛的“瑪爾塔”,哈莉特知道自己的玩笑行為會在宮廷引起麻煩,只得裝作從未見過他。里昂納爾十分生氣,不明白為什么她要假裝女仆到自己家中去做工。哈莉特叫來特里斯坦和皇家狩獵隊伍,宣稱此人精神不正常。里昂納爾被帶走之前,把父親留下的戒指交給普魯姆克特,囑咐他呈給安妮女王。此幕以五重唱和合唱“Mag der Him-mel euch vergeben”結束。
第四幕,第1場:普魯姆克特的農舍。安妮女王看到戒指,知道里昂納爾是被不公正地放逐的德比伯爵后裔。哈莉特來到農舍,請求他原諒,向他伸出手來,愿意嫁給他。里昂納爾氣憤地拒絕。普魯姆克特已經原諒南茜,哈莉特計劃贏回里昂納爾的愛。第2場:普魯姆克特的農舍前。農民們和仆人們在準備重現里士滿集市。一個農民穿上行政司法長官的衣服,哈莉特小姐和南茜重又成為“瑪爾塔”和“朱麗婭”,普魯姆克特帶著里昂納爾來到模擬集市。舞臺上重復表演第一幕真正集市上發生的事情。兩位姑娘向兩個農民伸出雙手,普魯姆克特與里昂納爾再也無法拒絕她們愛情,有情人終成眷屬。
評介
《瑪爾塔》中的合唱、重唱以及詠嘆調之間沒有對白,主角們似乎在由優美旋律和柔和管弦樂編織而成的救生艇上,隨著故事情節漂浮。歌劇最著名的兩支曲調“夏日最后一支玫瑰”(弗洛托取材自愛爾蘭傳統歌曲)和熱情洋溢的男高音詠嘆調“Ach so fromm”,為天才歌唱家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第二幕中的弦樂四重奏展示了弗洛托音樂優雅的風格,音樂充滿情感——哈莉特和里昂納爾的二重唱也許是最具效果的段落。
這部作品總的來說是成功的,但是歌劇的主要問題在于語言:《瑪爾塔》的旋律傾向于意大利風格,因此更適合以意大利譯文演唱。作品首演后十年內,歌劇都以意大利文版本上演,主要角色也大多從受過美聲訓練的意大利歌唱家中挑選。純化論者自然駁斥這種在意大利之外很少見的做法,而“Ach so fromm”依然以其意大利語版本“M'appari”得以傳唱,并有將近30個不同的錄音演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