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夸托·塔索
Torquato Tasso
三幕半正歌劇。J.費列蒂根據G.羅西的《托夸托·塔索》,及C.戈爾多尼的《塔索》、歌德的《塔索》和拜倫的《悲傷的塔索》撰寫臺本。1833年9月9日首演于羅馬。
劇情梗概
費拉拉,阿爾方索·德·伊斯特宮廷。詩人塔索(男高音)愛上他贊助人公爵的妹妹萊奧諾拉(女高音),但當塔索表達出他的激情,公爵卻宣稱詩人瘋了,命令把他監禁起來。幾年后,塔索得知他已是宮廷的桂冠詩人,但這對他已無意義,萊奧諾拉已死去,不能分享他的榮譽了。
評介
多尼采蒂被這個主題所吸引是因為《塔索》和他的家鄉貝加莫之間的聯系。不幸的是,《塔索》創作采用半正歌劇的體裁,使其陷入不固定的、松散的聲樂類型,丑角男低音是反面角色,男中音是主要角色。在費列蒂撰寫的臺本中用了一些《塔索》原文中的引用語及暗示。萊奧諾拉富于表情的出場詠嘆調“Io l'udia nei suoi bei carmi”、她和詩人的二重唱“Colei Sofronia”,都是著名的段落。歌劇中最精美音樂在最后一幕,塔索的小廣板“Perche dell'sure in sen”引出與合唱動人的對話,這段是抒情詩的形式,速度減緩,在悲哀如歌中達到高潮,接著是C大調哀歌式的卡巴萊塔。在由安娜·波勒娜演唱時,多尼采蒂擴展了終曲詠嘆調的結構,加長了整個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