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
L'étranger
兩幕歌劇。作曲家根據易卜生的《布蘭德》自撰臺本。作于1898~1901年, 1903年1月7日首演于比利時布魯塞爾。
劇情梗概
第一幕: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居民的道德觀念極其守舊。貧窮的異鄉人(男中音)來到那里的一個小漁村,他杯中的綠寶石——象征他是一個行善舉的基督徒。小漁村的人都不理睬他,只有年輕的姑娘維塔(女高音)與他交談。維塔已經與英俊但自私傲慢的海關職員安德烈(男高音)訂婚,她不愛他,總是冷淡疏遠他。盡管異鄉人的年齡兩倍于維塔,也知道他們的交往會帶來不幸,還是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
第二幕:異鄉人告訴維塔,他要永遠離開這里,把自己的綠寶石留給維塔。維塔獨自一人,決定終身不嫁,并把綠寶石扔進海中。一場劇烈的暴風雨襲來,摧毀了這個小漁村,不少人喪命,只有異鄉人準備去搭救他們。不顧異鄉人的勸阻,維塔始終伴隨著他。兩人努力登上小船,巨浪將他們淹沒。守望在岸邊的漁夫唱起《圣經·詩篇第130篇》。
評介
《異鄉人》的內容與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極其相似,同時也反映了丹第自身的人道主義觀念和虔誠的宗教信仰。《異鄉人》的規模較小,長度僅《費爾法爾》的一半。樂隊編制不大,采用主導動機手法,混合了民歌和基督教圣詠甚至輕歌劇的因素。通過完美的寫作技術使其綜合成為一個整體。歌劇首演后,德彪西稱贊它:“整部作品充滿了寧靜和善意,從容地避免一切復雜和混亂,是丹第感情最為內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