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1862.8.22~1918.3.25)
法國作曲家。19世紀即將結束之時,法國的音樂學家們都在哀嘆,本國的音樂舞臺被外國人、尤其是瓦格納占據了。但在1902年,也就是《帕西法爾》首演的二十年之后、施特勞斯的《莎樂美》首演的兩年之前,德彪西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誕生了。羅曼·羅蘭將其首演稱之為:“抒情舞臺上為數不多的關鍵時刻之一。”這部歌劇在晚期浪漫主義的洪流中脫穎而出,立刻就被公認為浪漫主義音樂中的精品、現代音樂的開山之作。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是德彪西唯一一部全身心投入并最終得以完成的歌劇作品。像普契尼一樣,德彪西也感到尋找一個讓自己在整部歌劇的創作過程中始終能夠靈感充盈的主題是那么困難。在他的一生中,曾經寫下了20多個歌劇的方案,包括特里斯坦的故事場景,以及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等,但最終都沒有完成。1889年,就在剛剛完成了受瓦格納影響的《羅德里戈與西梅娜》并朝拜了瓦格納的圣地拜羅伊特之后,德彪西就開始構思理想中的歌劇了。在給從前的老師的信中,他寫道:“最終的目標應該是兩個相互關聯的夢。沒有地點,沒有時間,沒有宏大的場景。音樂家沒有‘必須讓主人公像詩人一樣’的壓力。許多歌劇中往往讓音樂過分地占據了主導地位,太多的唱段和場景顯得累贅。應該只有在必要的地方,人聲的歌唱才可以展示出來。我想用一個場景不斷變化的小型腳本,主角們之間沒有激烈的爭論和吵鬧,我以生命和命運的慈悲之心對待他們。”
三年之后,德彪西開始根據梅特林克的腳本《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創作歌劇。這是一個發生在混沌背景中的故事,情緒的表達不明確、充滿了晦澀的象征,與瓦格納那種表述明晰的戲劇類型完全不同。為了等到合適的歌劇舞臺,花費了德彪西數年的時間。最初,喜歌劇院許諾在1898年首演這部歌劇,可后來又將日期推遲到1901年。在這期間,德彪西對總譜進行了較多的修改,主要是在頻繁變換的場景之間加入了連接的成分。他的修改激怒了劇本作家梅特林克,當德彪西宣布已經同蘇格蘭女高音歌唱家瑪麗·加登約定,讓她在首演中扮演梅麗桑德時,梅特林克更是怒氣沖天——他曾許諾讓他的情人萊波蘭克出演女主角。于是,梅特林克一心一意想讓歌劇失敗,撰寫了諷刺性的文章,說德彪西對他腳本進行了篡改(盡管德彪西幾乎沒有動過一個詞),并拿到首次公開彩排的地方進行宣揚。《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所遭受的反對還遠不止這些。在一次排練時,一位音樂學院的教授因“糟糕的和聲”而嚴厲指責該歌劇“非常差”(后來還有個音樂學院的學生因迷戀這部歌劇而被開除)。于是,就在首演的前一天晚上,德彪西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爭吵起來,后來發展到群毆被強行制止。同時,還有一些文章尖酸刻薄地羞辱德彪西的支持者們,稱他們為“佩利亞斯們”:“那些貌美的年輕人,修剪精細的長發掠過前額,臉龐陰暗呆滯、自命不凡、目光凝固。他們穿著天鵝絨領子、蓬袖的衣服……埃及的昂貴戒指戴在他們纖細的手指上(他們手都非常小巧可愛)……在私底下,他們在彼此的耳邊悄聲細語,交談的內容甚至深入至靈魂的深處?!彪m然經歷了這么多的磨難,歌劇的首演還是比較順利地結束。許多批評家認為,此劇盡管非?;逎y懂,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杰作。一個叫古斯塔夫·波萊特的人的話比較有代表性:“你會被它的音樂征服,它以令人鼓舞的力量深入你的心靈,我非常喜歡,但不能完全理解?!?/p>
有了《佩利亞斯》的成功,人們都期待著德彪西沿著這種風格繼續下去。像許多同時代的法國人一樣,德彪西非常喜愛愛倫·坡的故事,主人公那種病態的想象力也吸引著德彪西,他曾經寫信給肖松:“我的靈魂是灰色的,憂傷在我夢想的上空盤旋飛舞。”在剩下的歲月里,德彪西斷斷續續地為愛倫·坡的故事構思過兩部歌劇,他覺得可以改編成獨幕歌劇的《鐘樓里的魔鬼》和《厄舍古廈的倒塌》,但終究因他專注于器樂作品、尤其是大量的鋼琴音樂的寫作,而未能成稿。和貝多芬一樣,德彪西為世人留下的完整的歌劇佳作也只有唯一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