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現(xiàn)世之后,天地間的元?dú)夥路鸱序v一般,不斷有氣爆之聲響起,同時伴隨著陣陣竊竊低語之聲,這些低語十分雜亂,好似魔音,不知其中含義,反而還會受其影響,被擾亂心智。
緋宮曦子腳下的蛟龍立時發(fā)出陣陣龍吟,抵消魔音。
在浩蕩龍威之下,心魔現(xiàn)世的詭異氣氛頓時消散無形,緋宮曦子順勢一劍朝著心魔當(dāng)頭斬下。
心魔被一劍斬斷頭顱,不過心魔本就是無形之物,并不存在所謂要害,立時又恢復(fù)如初,怒吼一聲,上方的黑色云海涌動,然后從中降下一道光柱,將緋宮曦子籠罩其中。在光柱中有陰火自生,從四面八方瘋狂灼燒緋宮曦子。
緋宮曦子只是揮劍,自“天叢云劍”上生出滾滾云氣,比之謫仙人的“慶云”有過之而無不及,隔絕陰火。M.
緋宮曦子再一劍斬向空中黑云,憑空生出無數(shù)蛇影逆流而上,一起升空,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似無數(shù)細(xì)線,密密麻麻,成千上萬,聲勢極大。
在這些蛇影掠入云海后,整座云海頓時如鍋內(nèi)沸水,劇烈涌動。云海明暗交替,光柱中的陰火也漸顯飄搖不定之相。
然后緋宮曦子伸出左手虛握,一輪烈陽從她掌心冉冉升起,天地之間頓時一片光明。緋宮曦子五指張開,日輝彌漫,即便有滾滾黑云籠罩,也無法掩蓋這輪烈陽的璀璨光華,正在灼燒緋宮曦子的光柱和陰火被直接驅(qū)散。
張氣寒的掌中出現(xiàn)一輪明月,乃是“太陰十三劍”中的“碧海潮月明”,月華從正面對抗烈陽。
日月同輝,勢均力敵。
待到日月消散,緋宮曦子挺劍相擊。
在張氣寒的視線中,已經(jīng)不見緋宮曦子的身影,只見得無數(shù)云氣沸騰翻滾,云卷云舒。
張氣寒運(yùn)轉(zhuǎn)“太陰十三劍”的“玄陰劍氣煞”,先是一道圓弧形劍氣出現(xiàn),接著是兩道、三道、十道、百道,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密密麻麻的劍氣層層疊疊,聲勢浩大,激射而出。
劍氣與云氣相互廝殺,無聲無息,激蕩風(fēng)云,最終一起消散湮滅。
緋宮曦子手中“天叢云劍”一轉(zhuǎn),裂空之聲連綿不絕,響成一片。就在這一瞬之間,緋宮曦子已經(jīng)朝張氣寒周身要害攻出近百劍,不見劍光劍氣,唯有詭異蛇影,蜿蜒不定,
張氣寒一身化百,一瞬間,緋宮曦子只覺得自己四周出現(xiàn)無數(shù)人影,不僅將她的劍招全部化解,而且還從四面八方向自己攻來,讓自己仿佛被圍入了千軍萬馬之中,無處可躲,無處可閃。
緋宮曦子卻是不懼,催動手中的“天叢云劍”,云氣如大潮漫涌,將自身護(hù)住。
只聽得一陣連綿急促的金石碰撞之聲,云氣消散,環(huán)繞在緋宮曦子周圍的重重虛影也盡數(shù)消失不見。
張氣寒顯出身形,再用“劍心太玄意”,劍招變化無端,或是直來直往,或是曲折迂回,或是盤旋環(huán)繞,殺機(jī)森嚴(yán),招招直指要害。“天魔斬仙劍”與“天叢云劍”交擊,金石炸裂之聲不絕于耳,黑焰蛇影交織,映得兩人面容忽明忽暗。
如此僵持片刻之后,緋宮曦子腳下的蛟龍突然一口龍息噴出,張氣寒不得不揮劍斬去龍息,卻被緋宮曦子抓住機(jī)會,劍勢陡然一變,中宮直進(jìn),突破張氣寒的“劍心太玄意”,刺在他的肩頭。
對于仙人體魄來說,休說是被刺上一劍,就是被刺穿心臟、斬斷頭顱也不會死去。只是“天叢云劍”作為仙物,自有神異,并非普通劍傷那么簡單。
天門內(nèi)部有五名熱田神宮神官窺探“天叢云劍”的記錄,只要一靠近,云霧就自動涌起,讓人什么都無法看見。神官們將云霧驅(qū)散,只見有個五尺大的木箱,木箱里面有個石箱,里面的空隙都以紅土掩埋。石箱里有一根中間挖空的樟木樹干,而樟木與石箱之間的空隙,也都用紅土填滿。圓樹干的內(nèi)側(cè)則鋪陳著黃金,而“天叢云劍”就供于其上。此后不久,偷窺“天叢云劍”的神官們紛紛受到“天叢云劍”的詛咒而接連遭遇不幸,最后只剩下將這個故事記錄下來的一人。
由此可見,“天叢云劍”擁有兩種神異,第一便是緋宮曦子用來護(hù)身的云霧,用以護(hù)體,第二則是劍上附著詛咒。
張氣寒被刺了一劍,詛咒入體,堂堂仙人自然不會因此死去,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自傷口位置蔓延出漆黑蛇紋,朽壞仙軀,遲遲不能恢復(fù),甚至也影響到了真元流轉(zhuǎn)。
便在這時,鈴鹿御前恢復(fù)完畢,再次三劍合一,浩蕩劍光斬向蛟龍。
蛟龍無暇再去顧及張氣寒,只得吐出一道水幕,擋下劍光。
心魔趁機(jī)悄無聲息地來到蛟龍下方,五指如劍,漆黑如墨,揮爪撕下一塊龍鱗,使得蛟龍吃痛怒吼,發(fā)出一聲響亮龍吟。
緋宮曦子顧不上蛟龍,手中“天叢云劍”向外一擺,掃向張氣寒的胸口。張氣寒不敢用身軀硬接“天叢云劍”,只得向后稍退,同時長劍已在身前連畫三個劍圈,似是有形之物,凝在空中停得片刻,不僅擋下了緋宮曦子的一劍,而且還向緋宮曦子反攻過去。
緋宮曦子絲毫不懼,避開劍圈,一劍斜削過去,張氣寒正要抵擋,卻因為詛咒的緣故為之一滯,只得向后避開,隨即張氣寒又是畫出三個劍圈,向緋宮曦子涌去。緋宮曦子手中“天叢云劍”再刺,生出八條蛇影橫掃,破碎劍圈,朝著張氣寒席卷而去。
張氣寒身形一閃而逝,這次卻是“南斗二十八劍”中的“星轉(zhuǎn)斗移”了。
如此倏進(jìn)倏退,片刻之間兩人已經(jīng)是斗劍近千招。
若論境界修為,張氣寒更勝半籌,無奈緋宮曦子手持仙物,反而是占據(jù)了上風(fēng)。
按照道理來說,張氣寒身為平章大真人,而且是長生階段的平章大真人,又坐鎮(zhèn)海外一洲之地,應(yīng)該有一件仙物才對。
事實上的確如此,張氣寒是有仙物的,不過這件仙物與他并不十分契合,真正適合他的仙物應(yīng)是“陰陽仙衣”,無奈這件仙物在全真道的手中,幾乎就是在全真道那邊代代傳承,不是在地師的手中,就是在歷代東華真人、萬妙真人的手中,就如“天師雌雄劍”和“天師印”從未離開過正一道一般。
張氣寒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另外一件仙物,名為“八景燈”,這是一件古老的仙物,又是一件新仙物。
因為在過去的上千年中,它一直被存放于玄都八景宮中,乃是太上道祖之物,不過太上道祖的仙物眾多,此燈并不出名,只是作為照明之用。待到后來,玄圣將其從八景宮中取出,這才出現(xiàn)在人間,較之許多成名已久的仙物,仿佛只是一個“新人”。
道門有三盞燈:“八景燈”、“歸藏?zé)簟薄ⅰ巴ㄓ臒簟薄H裏艟闶窍晌铮饔忻钣谩?br/>
“歸藏?zé)簟钡摹皻w藏”二字出自《三易》之一的《歸藏》,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故而“歸藏?zé)簟笨梢哉諒匚磥恚缃裨谡坏赖氖种校鞄煆闹锌吹搅说酃诼涞兀鯄羝疲案昂罄^,血染山河,天崩地裂,世事新說。
自古天意高難問,故而此燈對應(yīng)天,被稱作“天燈”。
“通幽燈”如今在全真道的手中,能夠從幽冥之中短暫召喚死去之人的投影,包括那些隕落的仙人們。持燈之人的境界修為越高,投影所能存在的時間也就越長。
地下九幽,故而此燈對應(yīng)地,被稱作“地?zé)簟薄?br/>
張氣寒之所以沒有開始就用“八景燈”,關(guān)鍵是此仙物并非“天叢云劍”或者“天師雌雄劍”這樣的兵刃,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見張氣寒的頭頂出現(xiàn)一盞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宮燈,共有八面,八角綴有流蘇。
宮燈中一點紫火,能照亮一宮之地,比起尋常燈火,已經(jīng)很是厲害,可相較于仙物的好大名頭而言,又算不得什么。
道祖將其用來照明,不意味著它就只能照明。
很多人都以為“八景燈”的關(guān)鍵在于那點紫火,可以焚天煮海。其實不然,那點紫焰除了生生不滅之外,就是照亮而已,關(guān)鍵玄機(jī)在于八個燈面,可見每個燈面上各有一個模糊身影,隨光影而動,栩栩如生。
“八景燈”可以記錄持燈之人以外的八種仙人神通,如果在閑散仙人的手中,那么這件仙物就顯得十分雞肋,因為沒有那么多神通可以記錄。不過若是放在仙人如云的道門,那么這件仙物就能發(fā)揮出十分可怖的威力。
借用眾人之力、他人之力,故而此燈對應(yīng)人,被稱作“人燈”。
唯一不足是每個神通消耗之后,都要重新記錄,換而言之,需要別人幫忙。這是一件十分考驗人緣的仙物。
不過張氣寒作為駐外的大真人,對外代表道門,包括三師在內(nèi),都在“八景燈”上留下了自己的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