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啟四年,是孟懷謹登基的第五個年頭,說他孝順吧,先帝的許多政令都被他改了,包括先帝倚重的錦衣衛機構都被撤銷。
唯有一件事,孟懷謹按照先帝的遺詔辦了,那就是迎娶茂國公女兒當皇后。
換了其他任何一個皇子繼位,都做不到孟懷謹這種程度。
有了小妃嬪,孟懷謹仍然只去孫氏的坤寧宮,帝后恩愛,別人也沒什么好指責的。
在這件事上,孟懷謹無可指責,加上又有了太子,也沒誰天天盯著孟懷謹是否寵幸后宮妃嬪。
說這話的人是賢太妃。
“只有個太子,子嗣還是不夠,皇后若多生兩個皇子就好了。”
但太后心里明白,皇后孫氏能生下一個兒子已經是撞了大運,孟懷謹不打算再要其他子嗣,剛滿一歲的太子,已經是孟懷謹給太后,給天下人的交待,用他的話來說,他是盡責。
太后一開始以為孟懷謹對程蓉舊情難忘,直到今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讓太后陡然明白,孟懷謹心里的確有人,但那個人不是程蓉!
夜深人靜時,太后會忍不住自省,自己執意讓懷謹當皇帝,對懷謹來說是否太不公平。
“兒臣不會為已經做出的選擇而后悔,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心悅,就一定要擁有嗎?
孟懷謹知道姑母是猜到了什么,但太后不把話點穿,孟懷謹也不必說得太細,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才是相處之道。
不拘是皇子還是公主,只要是孟懷謹的子嗣,程卿都愿意盡心教導。
自己的孩子,都未必能教好,別人的孩子過繼來,不聽話真是要慪死的。
當然,縱是親生的,也未必能百分百繼承父輩的衣缽,但從小有父輩做榜樣,好好教養,總比半途過繼來得要強些。
做皇帝并不代表隨心所欲。
做皇帝很累,做明君更累。
柔嘉和蕭云斐去了山東封地,柔嘉還不老實,多次試圖和在廟里清修的福貞長公主聯絡,都未能達成所愿。
太后關心蕭云斐,也是看在賢太妃的面子上。
張內監跟著蕭云斐去了山東,因對蕭云斐心里有愧,把蕭云斐平安送到山東后,張內監當下就要自我了斷,是蕭云斐死命攔住。
不僅是柔嘉沒有孩子,蕭云斐的其他妾室也一無所出,賢太妃知道這種情況多半就和兒子妻妾無關,是蕭云斐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
崔鵬跟著大皇子造反失敗后,崔三娘和崔四娘自然也沒活下來,正因為這姐妹倆已經死了,更查不清這倆人對蕭云斐的身體動了什么手腳。
如果蕭云斐不貪崔家的家財,崔家姐妹也不會被送到他身邊。后來崔鵬叛變,崔家姐妹在三皇子府很是受了些折磨,再后來,崔鵬造反,崔家姐妹迅速的“病逝”了。
賢太妃不是同情崔家姐妹,就是年紀越大,她越贊同太后說過的那句話:每個人做下的事,老天爺都看著呢!
……
蕭云斐接到消息,晴天霹靂。
和崔三、崔四倆姐妹胡天胡地時,傷了腎水,早年不顯,如今已是積重難返,想要有子嗣,基本不可能了。
別說孟懷謹已經逐漸坐穩了皇位,就算孟懷謹的皇位不穩,被自己奪過來,將來又把皇位傳給誰?
柔嘉派人給他報喜,蕭云斐第一反應不是出現了奇跡,而是覺得自己頭頂綠云蓋頂!
一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