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趁著月考還沒開始,紀時抓緊時間趕化學的進度,他利用返校的第一個晚自習寫完了假期發的第一套卷子,正確率大概有70,他現在只能保證已經復習過的內容的正確率,其他內容就全靠運氣了。
畢竟到了高三,幾乎所有的試卷題型都偏綜合性,講究融會貫通,光掌握單一的知識點遠遠不夠。
這也恰恰是他的弱點所在。
紀時嘆了口氣,卻并覺得不沮喪,或許他重生回來的時間節點有些遲了,從高二或者高一開始復習會更好。
但高三……這畢竟是距離高考最近的年份,唯有高三才能賦予他這種獨特的緊張感——被書山題海所壓制,被可以逆轉的未來所誘惑,這就是高三。
這一天,紀時睡得很早,不過卻難得有些失眠,他對著床頭的舊窗簾發了好一會呆,數了幾百只羊,才慢悠悠地睡了,卻睡得并不太安穩。
畢竟明天就要考試了。
……
曾泰然這次月考被分在33號考場,和紀時在同一層樓上,考試鈴響,紀時都在考場里坐了一會了,才看到他背著斜挎包在走廊上狂奔的身影。
昨天曾泰然才和他吐槽過這場是老驢監考,今天居然就敢遲到,紀時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勇氣。
在紀時他們這個考場的監考老師是個中年女老師,看臉挺眼熟,好像是別的班的物理老師,不過紀時上學的時候都沒把其他班的老師認全,更別提過了十多年再回來。
第一場考語文,總分160分,作文就占了70分。
雖然高考文理都有附加分,但按z中月考的一貫風格,理科生和文科生考的語數外三套試卷都一模一樣,附加的40分不另外出題,都靠學生平時積累。
卷子發下來之后,紀時從按試卷的順序從前往后做,不過做題之前他特意先掃了一眼默寫題,有《論語》,有《離騷》,杜甫的《登高》,里面有一句紀時不太熟悉,不太像課本上的內容,紀時打算過會再琢磨琢磨。
第一題是判斷加點字注音,考了哄這個字的第一聲,包括哄笑、哄動、起哄和哄抬這幾個字,還有著和露這些常用的多音字,紀時只能靠著平時在課堂上的積累去答。
最近他偶爾也會看看央視的新聞,這些詞他平時都不太注意,但是一旦刻意去看節目的話,就會發現出現的頻率還挺高的。
不管怎么說,央視的主持人念錯的可能性都很低。
第二題考的是錯別字,對此紀時表示,在數學物理已然進入天書模式的高三,語文考試的內容依然和小學沒有什么區別。
遺憾的是,即使是注音、錯別字和語病這種簡單的題型,紀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就三個字,憑感覺~
復習語文的時候,紀時也向班里的學霸討教過語文的學習方法,學霸只給了他輕飄飄的這三個字。
很玄學,很說不準。
紀時覺得比較麻煩的是文言文,蘇省還比較愛考文言文斷句和翻譯,不過他們平時做的模擬題和真題里的文言文難度倒還算適中,一般愛用唐宋以后的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明清的,因為文風相對質樸好懂,不會讓人看到考卷就臥槽這啥玩意兒。
他們那年高考的數學就差不多是這樣,當時紀時的考場在z中附屬的初中,考場里有人考著考著就哭出來了。
在一整張語文試卷里,默寫題果然屬于送分的題型,不過寫的時候也需要仔細,有一個錯別字一題就沒分了。
比如這首杜甫詩的
古詩詞鑒賞和閱讀理解就屬于紀時很不擅長的模塊了,但很遺憾,在高考考場上它們都是必考,紀時只能硬著頭皮把一首七言詩翻來覆去地讀,琢磨詩人想表達的離愁別緒,然后艱難地把考卷上留的格子填滿。
他們語文考試用的依然是普通的試卷,沒有用專門的答題卡,他估計明天英語考試要用答題卡,因為英語選擇題太多了。
紀時憋完了古詩詞鑒賞和閱讀題,一看時間,考試也就只剩一個小時了,他長舒了口氣,開始寫作文。
紀時真的很佩服那些動不動就一長串排比的人,或者像曾泰然那樣面不改色地把家里親戚全部溜一圈的人,他就不太行了,不過紀時也有自己的優勢,他記性不錯,也會模仿,寫作文的時候,之前看過的作文大全的例子一直往外面蹦。
紀時沒想考滿分,但他希望自己至少能考個基礎分。
等他把作文熬完,看了眼四周,他身邊這一圈人都已經寫完了試卷,有人在檢查,也有人在草稿紙上畫圖,中年女老師銳利的目光在教室里掃來掃去,唯恐有人偷偷作弊。
可事實上,他們這個考場都是各個班排名靠后的學生,一個考場里認識的人不超過3個,根本就找不到人抄答案。
更重要的是……語文根本沒啥可抄的。
紀時一張考卷雖然寫得滿滿當當,可他整個人都是懵的,他對自己能考多少分毫無把握,至少在做這張考卷的時候,他和出卷老師之間并沒有什么共鳴。
……
從考場里出來,外面雖然下著雨,可紀時覺得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z中的教學樓是東西向的,東面的幾間教室是凹在里面的,西面的教室凸了出來,按考場的排布,前幾個考場恰好和最后幾個考場一層樓,紀時剛出考場不久就看到了姚蒙,他正在和同一間考場的人說話,紀時沖他揮了揮手。
“考得怎么樣?”姚蒙問。
紀時聳了聳肩:“沒什么把握。”
姚蒙身邊個子高高的寸頭男生聞言打量著紀時,問姚蒙:“你們班的?”
姚蒙輕輕點了點頭。
姚蒙和對方并排走著,所以沒有發現,紀時卻分明注意到,對方看向他時眼神中的漫不經心。
紀時猜,對方應該是1班或者2班的學生。
紀時不在意地走在兩人后面,下了樓,他先進了食堂,就和姚蒙揮手道別了。
他倒也沒有過于在意對方投來的視線,這種事情在學生時代太常見了,他上初中的時候是好學生,交的朋友也是學校里公認的好學生,一般也不太和差生一起玩。
……
吃過午飯,紀時回宿舍休息,下午的數學2點開考,他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紀時把mp3拿出來,看了會《加勒比海盜》,才看到主角一群人在黑珍珠號上打架,紀媽的電話就打了過來,她讓紀時記得多喝牛奶,在食堂里多吃點好的。
紀時總覺得,他爸媽是擔心他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會餓死。
其實不僅沒餓著,因為這段時間他心態很不錯,紀時還覺得自己胖了不少。
語文考完宿舍里靜悄悄的,今天宿舍里不僅有住校生,也有懶得回家的走讀生,走讀生晚上肯定是要回家睡覺的,中午卻未必,有人家離學校遠,就在學校吃飯午休,反正飯卡走讀生也能充。
不過今天他們教室都做了考場,走讀生也沒地方待,只能來宿舍這邊擠一擠。
紀時估計,這是因為上午先考的語文,不需要對答案,只要抱怨一下自己的作文寫了一坨屎就行,等下午的數學考完,對答案的人絕對要吵死。
……
昨晚沒睡好,中午紀時就睡得久了一些,他離考試還有20分鐘的時候才從床上爬起來,沖了把臉再慢悠悠地往考場走,他到考場的時候教室里還是沒坐滿,甚至有幾個學生在試卷發下來之后才到。
紀時打了個哈欠,感覺有點困,不過精神還算不錯。
數學已經是紀時這幾門功課里的強勢科目了,所以試卷一到手,紀時解題的時候就比寫語文自信得多。
這是兩個月的練習給他的自信,他已經把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做了大量的練習題,即使一套卷子里有不會的題目那也很正常,他應該到手的分數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紀時這一瞬的表情變得無比嚴肅,只是他自己并沒有注意到。
第一道題只掃了一眼,他就了解了題目的思路,從第一個假設開始,這道題解得很順。
然后是第二題、第三題……他的速度很快,解完一道題也沒有立刻去驗證對錯,那是一道卷子寫完才需要做的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答案有自信。
同樣的卷子他寫過很多張,訂正過很多錯題,甚至解出過比這些題目更難的題——他是絕對不會被一座小山坡絆倒的。
他可以。
他可以。
寫完填空題,紀時額頭已經布了一層汗。
他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此刻,他胸腔內有股莫名的亢奮感,仿佛后背都熱了起來,連帶著握筆的姿勢都多用了一分力氣。
然而他卻沒有絲毫分神,目光專注,整個人的思維和全副身心都集中在解題這件事情上,大腦的細胞也在這一刻活躍到了極點。
如果這是一部武俠小說的話,紀時可以說自己進入了無我境界。
但這張考卷的確給他一種探索迷宮的愉悅之感,每答對一道題目,他就覺得自己開啟了一扇門,不像做語文題時那種飄飄忽忽的感覺,他現在覺得每道題的解答都是腳踏實地的。
——紀時只在最后一道大題上糾結了片刻。
其他的所有題目,他都在自己計劃的時間內完成了。
最后一道題的第一解和第二解也并沒有太大難度,只有最后一道題。
距離收卷還有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