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br> 春風送暖入屠蘇。</br> 千門萬戶曈曈日,</br> 總把新桃換舊符。</br>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描述的,便是唐宋時過年的景象。</br> “屠蘇”,是一種酒。</br> 本身也是一種中藥劑,因用藥八品,也稱“八神散”,有祛邪解毒、延年益壽之意。</br> 而這首詩所以賦名《元日》,那是因為,古代過年所側重的正日,與現代不同。</br> 唐朝人沒有過春節的說法。</br> 采用夏正,以正月初一為歲首,故而將新年稱為“元正”,也叫“元日”。</br> 元日一早。</br> 天剛蒙蒙亮。</br> 唐朝人便會結束守夜,在院子里豎起長長的桿子,竿頂飄懸著長條形旗子。</br> 旗子由紙或布做成,隨風抖動,意為祈求長壽健康之意....這種“幡子”,后來被小日子國的遣唐使學去,成了鯉魚旗的前身。</br> 這一日。</br> 家家戶戶中門大開。</br> 主人歡天喜地的備上豐盛的酒席,拿出“屠蘇酒”和“椒柏酒”,準備招待客人。</br> 得益于房贏的穿越。</br> 今年的酒品,又多了“夢回貞觀”。</br> 尤其是長安權貴,每家不準備幾壇子烈酒,都不好意思開門迎客。</br> 接下來。</br> 整個長安城,便開啟了大型自助餐模式。</br> 街上人流如織,喜氣洋洋,去朋友親戚家拜年,走到哪,吃到哪。</br> 哪怕是素未相識的陌生人,只要抱拳道一句“新年好”,便可以受到主家熱情招待,坐下來吃喝一頓。</br> 這便是“傳坐”。</br> 對元日的重視,還不止于此。</br> 唐朝也有“黃金周”,每年除夕要放“元正假”,一共七天....區別在與,是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后各三天。</br> 而且是實打實的七天。</br> 沒有借調,年后不用連上七天班,幸福的一批。</br> ……</br> 與此同時。</br> 太極宮,承天門。</br> 每年最為隆重的大朝會早已開始。</br> 從日出之前,整個皇宮便進入了特戒狀態,披甲執銳的禁軍,值守在每一處角落,黃色大旗和儀仗遍布宮中。</br> 承天門前。</br> 門下省侍中楊師道,單獨站在群臣前面,充當司儀。</br> 他目視下方,大聲唱道:“中庭戒嚴,請文武大臣、藩屬國使節各歸其位。”</br> 這一嗓子。</br> 正是拉開了大朝會的序幕。</br> 宮中禁軍紛紛精神一震,仰首挺胸,精氣神拔高到了頂點。</br> 臺下。</br> 王公大臣,宗室宗親,各地地方官,藩屬國的使節們,密密麻麻的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等待皇帝的到來。</br> 霜仗遙排風闕前。</br> 端冕爐火迭瑞煙。</br> “鐺——”</br> 隨著一聲鐘鳴。</br>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著繡龍袞袍,戴著最莊重的皇冕,乘御輿,從西門緩緩而來。</br> 下輦上了御座,面南而坐。</br> 有符寶郎上前,將玉璽寶印放在前面。</br> 李世民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緩緩掃視四周,朗聲笑道:</br> “眾位卿家,朕的拜年貼,可都收到了?”</br> 隨著皇帝的問話。</br> 莊重的氣氛為之一松。</br> 眾人的神經一下放松下來,嘴角上翹,不自覺的露出笑意。</br> “拜年貼”為當今圣人首創。</br> 從去年開始,李二陛下就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br> 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br> 當然,普通人沒有皇帝土豪,不可能都用金箔,而是以梅花箋紙代替。</br> 民間稱之為“飛貼”。</br> “回圣人,吾等都已收到了!”</br> 眾臣喜氣洋洋的回應完。</br> 人群中,立刻傳出程咬金的大嗓門:“陛下!莫要小氣,下次那金箔做的厚一些!”</br>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br> 李世民笑罵一句:“你這老貨,鉆錢眼里去了。”</br> “哈哈哈哈……”</br> 程咬金腆著肚子大笑:“有錢拿誰嫌棄,等俺老程攢多了金箔,就去給婆娘打造一副首飾!”</br> 大家笑的更加歡樂了。</br> 群臣之中。</br> 房玄齡扭頭,對程妖精低聲呵斥:“閉嘴!這可是大朝會,各藩國使臣還在呢。”</br> 說罷。</br> 作為群臣之首,他獨自走出隊列。</br> 將鞋子脫掉,跪在地上,把佩劍放到解劍席,拜,然后嚴肅的唱道:</br>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梁國公,臣房玄齡: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貞觀皇帝陛下與天同休。”</br> 話畢。</br> 群臣紛紛下跪,高呼萬歲。</br> 楊師道走到皇帝左前方,代表皇帝,再次高聲道:“有制——!”</br> 群臣再拜,三呼萬歲。</br> 大家站起來后。</br> 大朝會進入送禮環節。</br> 各州郡鎮守官員,各藩屬國,進獻各種土特產作為貢物,并且獻上祥瑞。</br> 祥瑞分為大瑞、上瑞、中瑞幾種。</br> 如果有貼金箔的肥豬,也可以冒充麒麟。</br> 很快,各種貢物祥瑞,就像是一座小山似得,擺在了皇帝面前。</br> 李世民端坐于上,面含微笑,偶爾點點頭,絲毫不見有情緒上激動。</br> 原因無他。</br> 這些琳瑯滿目的祥瑞貢物……最后壓根進不了他的內帑,而是被要被歸于國庫。</br> 果然。</br> 獻禮完畢后。</br> 戶部尚書唐儉,笑瞇瞇的站了出來,躬身道:“臣,請圣人將各地的貢品封歸入庫。”</br> “陛下!”</br> 隨著一聲高呼,禮部尚書王珪,也迫不及待的出來,拱手請示:“各藩屬國的奇珍異寶,實屬難得,我大唐并無盛產……”</br> “臣,請陛下將這些奇物歸于禮部,用于日后封賞諸國之備。”</br> 被手下大臣打劫。</br> 李世民都已經習慣了,隨意擺了擺手,吐出一個字:</br> “可。”</br> 唐儉和王珪一臉喜色。</br> 迅速叫來手下,將小山似得貢品直接搬空。</br> 其他部衙的同僚,看得哈喇子快流出來了,一臉的羨慕嫉妒,然而一點兒辦法沒有……無論何時,行政事務部的權利就是這么大。</br> 至此。</br> 大朝會最重要的部分完成。</br> 楊師道站在皇帝下方,面對群臣,高聲唱到:</br> “禮畢——!”</br> 李世民走下御座,上御輿,被人從東邊門抬出去,其他參會的人也按次序離開。</br> 忙到了這里。</br> 時間也到了午時。</br> 大家天不亮就來了,到了飯點,作為東道主的皇帝,自然是要管飯的。</br> 參加朝會的人們,浩浩蕩蕩的轉移陣地,來到了太極殿前。</br> 吃飯前,還要“鞭春”。</br> 內侍們將巨牛搬到殿前。</br> 牛用黃土捏成,按照北黑、東青、南紅、西白的方位規則,將土牛涂成黑色。</br> 大太監張阿難,站在皇帝身后,鼓足氣力,大聲唱道:</br> “為大唐風調雨順賀,請陛下鞭春——”</br> 李世民親自拎著一條鞭子。</br> 走到土牛之前,用鞭子輕輕抽打了三下,象征著讓耕牛多干活,來年有個好收成。</br> 至此,終于可以開飯了。</br> 李世民將鞭子拋給張阿難,含笑說道:“眾卿家,今日朕在宮中大擺筵席,諸位——不醉不歸!”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