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一)
魏帝著論注22,稱“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未若文章之無窮注23”。
詩,文而音者也注24。唐興尚文,衣冠兼化注25,無慮不可勝計注26。擅美于詩,當復千家。歲月苒苒,遷逝淪落,亦且多矣。況乃浮沉畏途,黽勉卑宦注27,存沒相半,不亦難乎?
崇事奕葉注28,苦思積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曠之際注29,幸成著述,更或凋零,兵火相仍,名逮于此,談何容易哉!
譯文
魏文帝曾經著書立論,說:“文章,是治國經邦的大業,是萬世不朽的盛事。人的壽命總有完結的時候,不如文章的流傳永無盡頭。”
詩,是富于文采而又講究音韻的文體。唐朝建立后推崇文采,文明教化隨之改變的方面大約多得難以計數。文人以寫詩而獨擅其美的又當有千家以上。歲月悠悠流過,那些隨世道變遷而消逝的詩人也就非常之多了。更何況官場升沉,仕途艱險,那些勤勉的下層官吏的姓名,能有一半留存下來,不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嗎?
一代代的文人推崇作詩,成年累月地冥思苦吟,心神游遍蒼天大地的盡頭,見聞到達空曠遼遠的天邊,好不容易有了詩文著述,又有一些零落失散,再加上戰爭和火災接連不斷,詩人們要留名后世,真是談何容易啊!
注22 魏帝:指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操死,他襲位為魏王,不久代漢稱帝,都洛陽,國號魏。論:此指曹丕所著《典論·論文》。
注23 “文章”五句:《典論·論文》原文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見梁蕭統編《文選》卷五二。
注24 文而音者:《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妙達此旨,始可言文。”乃辛氏所本。“五色相宣”指文,“八音協暢”指音。
注25 衣冠:如說文明禮教、斯文。《宋史·胡銓傳》上疏:“反驅衣冠之俗,而為左衽之鄉。”兼:俱也,同也。
注26 無慮:大約;總共。《周髀算經》卷下:“無慮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未有定。”趙爽注:“無慮者,粗計也。”
注27 畏途:指人生道路艱險可怕。語出《莊子·達生》。黽(敏)勉:勤勉;努力。語出《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注28 崇:尊重;推重。《禮記·王制》:“上賢以崇德。”奕葉:如說累世,一代接一代。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奕葉佐時。”
注29 穹厚:指天地。《詩經·大雅·柔桑》:“以念穹蒼。”《周易·坤》:“坤厚載物。”倪:分際。晏曠:指極為空曠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