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ingkoubbs.com
夜深新書《雞鳴狗盜》今天晚十二點后正式沖榜,請大家多多支持,踴躍投票,拜謝! ****************************************************************************************** 現在軍機、七部(包括六部加理藩院)堂官各無空缺,就連和珅本就擔任的理藩院侍郎也因為出使而成了一個虛銜。咸豐手里要拿出個合適的官位來還真是不容易,既不能給低,也不能白白傷了如此“忠臣良師”之心,咸豐有些左右為難起來。 琢磨了半天,咸豐總算先拿出一個體仁閣大學士的銜,接著又擠出個禮部左侍郎的位置給他。至于和珅本就兼著的其它幾個頭銜反正都是虛銜,咸豐也就樂得大方沒有收回去。 “皇上厚恩……奴才感激不盡……!”和珅打著馬蹄袖連忙叩頭,以謝咸豐“天恩”。 “于愛卿,以后朕可要叫你于中堂了啊!”咸豐笑瞇瞇地說道。 “不敢……不敢……。”和珅一臉恭敬,滿面謙虛地回道,心里卻把咸豐給罵得半死。體仁閣大學士為三殿三閣之一,雖位高,但毫無實權,而且一個區區禮部侍郎又能頂什么用?自己這個“中堂”完全是個空架子,腦袋上掛著一堆虛銜,外面瞧著光鮮,手上的權利比起來甚至還不如一個軍機大章京來得多些。 但在咸豐面前,他卻絲毫不敢有半點不滿之色,而且還要裝成感恩淋涕的樣子。現在朝中局面復雜,杜受田、倭仁等一幫人個個不懷好意,在這種時候,韜光養晦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見和珅如此知趣,咸豐大為高興。一面故作大方地問和珅還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想法,另一面又抬出自己初登大寶就有反賊作亂,國事艱難等等大倒苦水。 “皇上,奴才未到京時,途中就聽聞長毛在南邊起事,聲勢浩大,來勢洶洶。而賊首洪逆又建了什么偽國,大封了一批偽王,起兵十數萬,正在猛攻長沙。此乃國家之重事,皇上一定要小心應對啊!” “嗨!難啊!” 咸豐聽和珅提起太平天國,滿面就是愁容。他好不容易才贏得道光歡心,從弟弟那里奪得了皇帝之位,本想即位后大權在握,萬事大吉。等清除朝中原有勢力后,再慢慢積蓄國力,找機會向洋人討回公道。可沒料到,才坐上寶座沒幾天,南邊就鬧出這么大的事來。 太平天國這一起事,拔城陷地,鬧得全國震動。他這個皇帝也給一下子打得措手不及,這些日子連連調兵遣將,派出欽差南下協助圍剿。可非但沒有撲滅反賊,反而連戰連敗,軍隊被太平軍一路給打得落花流水,苦不堪言。現在長沙又被圍,前方兵事吃緊,如果長沙一下,中原腹地大開,太平軍不論是往北還是往西,朝廷都再無天險可守。想到這,怎能不讓咸豐憂心忡忡? “皇上,奴才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于中堂曾為朕師,不用如此小心,有何話盡管說就是!”咸豐客氣地示意道。 和珅擺出一副掏心窩的樣子,說道:“皇上,奴才出使這些年,游歷美洲、歐羅巴洲,覺得那些洋夷雖然舉止野蠻,不懂禮儀,但他們的堅船利炮卻是我大清遠遠不能比的。而今國家內患,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剿滅反賊,免得戰火蔓延、動搖社稷。所以奴才琢磨著,圍剿洪逆,光靠著如今的八旗綠營并占不了多少上風,我們是不是能夠學點洋夷的東西,來幫著……。” “于中堂此話何意?難道是想讓洋夷插手我大清之事,引狼入室不成?”咸豐臉上一寒,口氣瞬間就變得冷冰冰的,斜著眼反問道:“看來于中堂出使之后,對洋夷大有好感啊!難不成于中堂在海外收了洋夷什么好處不成?” “奴才冤枉!奴才并非此意……。”和珅不等咸豐說完,連連磕頭道:“奴才哪里敢起讓洋夷插手之心?奴才其實剛才是想說,買些洋槍洋炮,用洋夷的東西盡快剿滅反賊啊……!” “哦……。”咸豐聽后愣了愣,接著歪著腦袋想了會,這才點了點頭。 “皇上,八旗自前朝起就潰爛已久,而今綠營兵丁也好不到哪里去。何況軍中的軍械與長毛比起來,朝廷也占不了多少上風。聽說現在軍情危急,所以奴才琢磨著,如果能買些洋人的洋槍洋炮回來,或能緩和一下局面。” “于中堂有心!有心啊!”咸豐滿意地點頭說道,對剛才沒聽完和珅的話就誤會感到有些不好意,特意下炕扶起依舊跪著的和珅,和顏悅色地安慰了他幾句。 “為皇上分憂,乃奴才之責……。”和珅“忠心耿耿”地答道。 “于中堂此策大善!不過……洋槍洋炮雖然犀利,但此物洋夷肯賣?難道他們不怕我大清有后,掉轉過來打他們?” “這個皇上不必擔憂……。”和珅連忙解釋道:“洋夷向來重利,并無廉恥之心,只要有銀子給他們,買些槍炮應該不會有太大困難。只不過……洋槍洋炮好用是好用,但使起來消耗很大,花費可能要多些。” “大概需要多少花費?”咸豐聽到銀子,皺了皺眉頭問道。 和珅早就等著他這句話了,連忙報了個天價過去,還夸大其詞地把槍炮在戰爭中的消耗多說了好幾倍。 “什么!需這么多銀子?”咸豐為難起來,現在國庫里的銀子本就不多,加上南邊太平天國起義又在用兵,每日里的錢就像水一樣嘩嘩地往外流。現在還要拿出這么一筆巨款來買洋槍洋炮,咸豐頓時覺得有些肉痛。 “皇上,這些銀子雖然多些,但花得值啊!”和珅見咸豐愁眉苦臉的樣,不但不說安慰話,反而接著煽風點火:“皇上您想,當年光是英夷這么些人,就敢在我大清橫沖直撞,他們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些洋槍洋炮么?如果有了這東西,雖不敢說堪比當年的英夷,但用來剿滅區區長毛還是可以的……。” “于中堂話是不錯……可朝廷如今拿不出這么多銀子來……如何是好?”咸豐先是眼睛一亮,接著又暗了下去,嘆息搖頭道。 “這……銀子不夠?的確麻煩……。”和珅裝模作樣地驚訝一聲,也黯然地搖頭嘆息。接著像是在想著什么,突然一拍手抬頭說道:“皇上!奴才還有個辦法!” “什么辦法?”咸豐連忙問道。 “既然買不起,那么可以自己造啊!”和珅表現得興奮異常道:“奴才在夷國見識過洋夷的兵廠,那些兵廠造的就是洋槍洋炮,而且制造成本低廉,遠遠少于購買。只要我們也建幾個兵廠,學著造,不比用銀子去買花費低么?” “好主意!好主意!”咸豐聽了頓時一喜,連聲暫道:“于中堂不虧是出使歸國之人,對洋夷知之甚深!” “不敢……不敢……。”和珅連忙謙虛搖頭。 咸豐這一高興,跳下炕來在屋里走來走去,邊走邊自言自語道:“如我大清……將來也能造洋槍洋炮,還怕區區反賊,洋夷么?好!好!” “皇上,不過自己造好是好,但費時很長,不比直接購買來得快捷……。”和珅輕聲說了一句。 “這個朕明白!”咸豐揮手說道:“建廠子、招募匠戶、煉鐵、制槍鑄炮……這些都急不得,全要一步步來。” “皇上圣明!”和珅連忙一記馬屁就拍了上去。 “時間長些沒關系!只要能造出來,一年、二年!甚至四、五年朕都能等得!”咸豐轉過身來向和珅嘆聲說道:“于中堂啊!這可是關系到我大清千秋萬代之大事,只要能造出此物,揚我大清國威,才是真正治本之策!” “皇上高瞻遠矚,眼光卓遠……奴才是萬萬不及啊!聽皇上如此一說,奴才就如天降甘露拂體,頓時大徹大悟……!” “哈哈哈!”咸豐樂得大笑,頓時覺得自己的確才華橫溢,遠超先帝,忍不住飄飄然起來。 “于中堂,既然你出使見過洋夷兵廠,朕覺得把此差事交于你辦如何?” “皇上有命,奴才不敢不從。只不過……奴才剛到京,與朝局不太明了,心存惶惶,怕辜負了皇上重托……。” “何有辜負之言?”咸豐擺手阻止和珅繼續往下說。 “皇上……。” “不必推辭了。”咸豐說道:“朝中懂洋夷之事者并無幾人,而于中堂又曾親眼目睹過洋夷之物如何鑄造,此事不托付于中堂又能托付給誰呢?” “既然皇上如此看重奴才,奴才定把差事辦好!”和珅故意推辭了幾下,直到咸豐一錘定音,這才“百般無奈”地受命。 但和珅答應下來后,趁著機會,又向咸豐提出了幾條建議。第一個建議是要想搞這個,最好得成立一個單獨的衙門,免得將來與各部牽扯不清,辦砸了咸豐的差事。第二是建兵廠需要鐵、煤、碳和人等物品,這些東西很大一部分是由朝廷專營的,所以需要有調撥權利。第三是兵廠之地重要,現在長毛勢大,不知戰火將來是否會蔓延到兵廠,所以需要有兵丁護衛,以保證機密和安全,另外最好保衛的兵丁受新衙門獨立指揮,免得兵部隨意調遣,導致防備出事……。 和珅話里拐著彎,盡量讓咸豐不察覺到自己的用意,把這幾條說了出來后,咸豐當場就點頭同意。 不過關于兵丁護衛一條,咸豐由于現在手上兵力不足,調不出多少兵來做此事。可和珅的話里說得也在理,咸豐又不能不顧慮,所以他想了半天后,終于定了個主意。 “前幾條朕準了,至于那些兵丁嘛……既然只是派做護衛所用,就由新衙門自行解決就是……。” “自行解決……?”和珅疑惑地問道。 咸豐笑著說道:“于中堂難道忘記了團練、鄉勇么?新衙門照成此例自行招募不就成了?” “呵呵,奴才愚鈍……奴才愚鈍……。”和珅“尷尬”地笑著,緊接著像想起什么似地,小心問道:“可是皇上……奴才并無兵銜在身,按例無法招募啊!” “這……。”咸豐剛才也沒想到這條,不由得愣了愣。不過他馬上就反應了過來,揮手笑道:“這個簡單!就和曾滌生一樣,朕再給你加個團練大臣銜就是了……。” “曾滌生?!”和珅聽到這名字猛然一驚,他驚愕萬分地抬起頭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皇上……您剛才說……說的可是曾國藩……曾滌生?” “是啊!怎么了?”咸豐正在高興頭中,沒注意到和珅的表情,隨意地答道。 “曾滌生不是丁憂回鄉……怎么成了團練大臣了?” “呵呵,于中堂剛回京還不知道吧?曾滌生奔喪途中被長毛擒住,差一點兒就掉了腦袋,多虧有人相救這才逃出生天。如今在他老家招募鄉勇,上書請旨要督辦團練,準備配合張亮基解長沙之圍……。” 咸豐下面的那些話和珅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只聽到了曾國藩沒死,而且跑回了老家招募鄉勇,成了團練大臣。聽到這里,和珅心中又喜又驚,當即咬著唇低下腦袋,掩飾著臉上的狂喜,跪倒在地就向咸豐磕頭謝恩。 “于中堂請起……!”咸豐樂呵呵的,由于今天定下了一件大事,讓他心情特別舒暢。 “皇上重托,奴才必當以死相報!”和珅接著剛才的激動勁,用帶著顫音的語氣向咸豐表著決心。 “皇上,奴才還有個小小請求,請皇上恩賜……。”和珅跪在地上暫不起身,開口說道。 “還有何事?” “奴才想請皇上為新衙門賜名!”和珅說道:“此衙門乃皇上所定,為開天辟地自古未有,更是我大清中興之基,奴才斗膽請皇上賜名,以好做事之時能時時都記得皇上之托,用心辦差……。” 咸豐一聽更樂了,他本來就是好大喜功之人,哪里會推辭這個?起個名還不容易,再說了,皇帝起的名字誰敢說不好?咸豐只琢磨了一會,就爽快地說道:“既然此衙門以自造為主,那么就叫制造局吧……。” “謝皇上賜名!”和珅連忙擺出欣喜若狂的樣子,磕頭謝恩。 就這樣,“大清制造局”在一夜之間就誕生了。 等和珅領著圣旨,成了體仁閣大學士、禮部侍郎、領理藩院尚書、領軍機大臣上行走和欽命“大清制造局”大臣與欽差督辦團練大臣等一大堆頭銜時,朝中本平靜的局勢一下子給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