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神州飄搖第十章兩道旨又驚又喜
一殺百了,王有齡的這建議和珅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最好的時機已過。假如曾國荃一開始就把名琛干掉,再嫁禍于英人的話,遮掩起來是很容易處理的。可惜,曾國荃沒這么干,而只是把他軟禁起來,才會導致如今尷尬的局面。
朝廷的褒獎已下,英軍大部已撤往香港,名琛在這種時候突然離奇死去,肯定會引起別人的懷疑,萬一消息泄露,擅殺大臣可是謀逆之罪,誰也擔當不起來。
“不成!名琛殺不得!”
“可是堂,如今不殺也得殺,萬一……。”
“再是一萬也殺不得!”和珅斬釘截鐵地說道:“廣州之戰舉世矚目,朝廷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況且皇上又剛下了圣旨,名琛如此死去必然會引起大變,其牽涉的可不僅僅是曾國荃一人!”
“那如何是好?”王有齡這才覺得自己想得太簡單了,殺個名琛的確不難,難的是要面對名琛死后的一系列問題。
和珅默默想了好久,看來只能走第三條路了,但他對這條路也沒絲毫把握,更不清楚名琛能否接受自己為他的選擇。
“雪軒,如果放了他,你覺得名琛是否能咽下這口氣呢?”
“什么!”王有齡聽了大吃一驚,不可思議地問道:“堂!您……您難道要放過名琛?”
“正是!”和珅無奈地點頭道:“名琛畢竟是兩江總督,不能死得不明不白。何況如今多事之秋,廣州之地當以穩為上,如果名琛能拋棄前嫌不再追究曾國荃,留下他是最好的選擇。”
王有齡搖頭反對道:“堂!名琛擔任巡撫與總督多年,權傾兩廣,一手遮天,哪里吃過如此大虧?何況聽說此人性格剛毅。為官善于排斥異己,剿匪時又心狠手辣。這些年殺人如麻,不是善良之徒,更非等閑之輩。以卑職看,他為了保命或許會答應堂地要求,但危機一過斷然會暗難,以雪前恥!”
“但名琛也是老于官場之人,孰輕孰重他還是應該掂量得出的。廣州如不是曾國荃及時趕到。他早就成英國人的階下囚了,哪里還來皇上的褒獎?”
“堂!此策是與虎謀皮之計,千萬慎之啊!”王有齡聽和珅似乎已下了決心,連忙勸止。
“容我再好好想想……想想……。”王有齡的話不是沒道理,如今的局面是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殺又殺不得,真讓人頭痛。
關鍵所在還是名琛。和珅從未與他打過交道,既不了解他的為人,更不知他現在是怎么想地,但他知道,一個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人絕對不是白癡。懂得取舍,或者說適當地情況下委曲求全。早他這種人是家常便飯的事。
不過,這次的事鬧得大了些,和珅沒有絕對把握能讓名琛按他的思路走,以和珅的角度考慮,名琛最適合的角色就是一個傀儡。他需要名琛揮在兩廣的地位,也需要名琛幫助湘軍在兩廣站住腳,上下一心對付虎視眈眈地英國人。
王有齡走后,和珅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呆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日落西山才從里面出來。
走出書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把伍崇曜找來。也不知道和珅與伍崇曜說了些什么。當伍崇曜離開兩江總督衙門時,多日的憂愁居然一掃而空。臉上更是浮現出了難得的笑容。
接下來幾日,和珅什么事都沒做,安安穩穩地在上海呆著,平日閑自在,仿佛廣州名琛的事已經被他忘記了一般,直到半個月后的一天,王有齡又接到和珅讓自己去見他的邀請,急急趕了過來。
“雪軒,你替我去一趟廣州。”
和珅與王有齡之間沒有什么客套,開門見山地說道。
“去廣州?為何?”
“去見名琛,并把他收為己用!”和珅淡淡一笑。
王有齡驚愕地瞧著和珅,簡直不信自己的耳朵。
和珅沒多解釋,轉身取來兩件東西擺在王有齡面前,然自得地坐了下來。
“堂,這是何物?”王有齡奇怪地瞧著這兩個盒問道。
和珅笑著指指,讓他打開自己看,王有齡不解地打開其一個盒,就驚訝地輕呼了一聲。
只見明晃晃地一個物件擺在盒,從顏色與上面的花紋來看居然是一道圣旨!而另一個盒也同樣擺著一道圣旨,瞧得王有齡是心驚肉跳,不明白這兩道圣旨是從哪里來的,又是給何人的。
“……堂,這是……?”
和珅微笑著向他點點頭,示意王有齡不必擔心,接著指著這兩道圣旨說道:“你此次去廣州,一是替我去見名琛,另一個就是把這兩道旨宣給他。”
“皇上又下旨給名琛了?”
和珅搖搖頭,拿起其一道圣旨道:“因為長毛未平,英國人又宣戰,宣旨差事我已讓恭親王替我拿了下來,現在就交由你去辦。而另一道旨是密旨,等第一道宣完后你再給名琛,并逼迫他就范!”
“密旨?”王有齡瞧著另一個盒,想看清楚里面究竟寫的是什么,但圣旨外有漆封等物保護,根本就無法拆開細看。
和珅明白王有齡所想,讓他先坐下,這才把這些天暗所做的事和他一一說明。
“什么!伍崇曜上折朝廷?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等一同密報?”
“正是!名琛畏敵不戰,指使親兵焚燒廣州。致使十三行等毀于一旦,其罪可是不小。”
王有齡向密旨望了一眼,疑惑地問道:“那么說,此旨是圣上訓斥名琛地?”
“訓斥地確是訓斥,但皇上還未知道此事,上奏的折已經給我暗壓了下來。”和珅笑瞇瞇地再拿出三份折,一字排開放在桌上。
“原來如此!妙!妙計!”王有齡頓時恍然大悟。拍著手贊了起來。十三行被焚,名琛作為總督如何都逃不了干系。而且有伍家與兩位大員的作證,再加上一條畏敵不戰,名琛的罪名可是不小。伍家是何等人,在鴉片戰爭時可幫了道光不少忙,還掏出百萬兩白銀替國家賠款,是道光當年親口褒獎過的。雖然現在伍家是伍崇曜當家,加上十三行已毀。伍家從財力和朝的影響力遠遠不比十多年前,可畢竟還是半官半商之身,說出來的話不容讓人小視。
名琛放任百姓燒毀十三行,在伍崇曜眼早就視之為仇人了,要不是當初和珅考慮大局,用利益使伍崇曜把臟水往英國人身上潑地話,以伍崇曜的個性上折告狀是一定地。更何況,其又有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等作證。咸豐得知此事后定會大怒,再加上前一道旨褒獎已下,現在又變成這樣,更是在天下人面前丟了皇家地臉,氣憤之余,鬧不好把名琛抄家都是有可能的。
不過。和珅可不想做地這么絕,萬一名琛來個魚死網破,把軟禁之事與湘軍掠奪之事全說了出去,對誰也沒好處。所以和珅只不過是做了一個姿態,讓伍崇曜、柏貴、穆克德訥等人聯手做了個套,給名琛施加壓力。
雖然如此,要把戲唱好也不是這么容易的,柏貴、穆克德訥戰而逃,按律當斬,和珅膽大包天把這些事都替他們瞞了下來。不怕他們以后不上自己的船。至于伍崇曜這邊。和珅下的本錢還大,不僅讓胡光墉從上海地商行撥出部分作為十三行被焚的賠償。還向他保證,幾月后用道臺之職替他為朝廷舉薦。
非但如此,和珅也沒忘記朝,暗讓張權把些消息透給蘭貴妃,誘導咸豐產生對廣州之戰與十三行之事的懷疑,并讓蘭貴妃挑唆著下了這道密旨,既是訓斥名琛,也是為和珅達到威嚇的目的。
“堂,這柏貴與穆克德訥不是早就不知所蹤了么?怎么會……?”
“他們沒跑出多遠就給抓了回來,要不是我信去得早,說不定就給曾國荃砍掉腦袋了。”和珅這才說出答案。
“好!既然堂安排已如此妥善,卑職這就去廣州走一趟!想那名琛再如何老奸巨滑,也是逃不過此劫了。”
王有齡笑著把兩道圣旨捧起,信誓旦旦地向和珅保證道,和珅與他仔細叮囑一番后,再取出一份私信來,讓他帶給曾國荃。
先不說王有齡第二日就急急啟程趕往廣州,在上海的威廉突然給和珅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普魯士王室經過仔細考慮終于答應了與國聯盟的決定,并派了一位貴族來上海,準備與和珅洽談細節。
“君實兄,這可是大喜事啊!普魯士要統一德國必須會與法國開戰,缺少法國支持的英國人在遠東地實力定會下減不少,這對以后的戰局大有好處。”辜鴻銘忙了這么些天好不容易才辦成了這事,樂得在一邊眉飛色舞。
和珅也是非常高興,有普魯士支持不僅能夠在歐洲幫國牽制法國人和英國人,還能使國人獲得軍工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新軍的建設。
“好!好!湯生,來使大約要多長時間到達上海?”和珅笑著問道。
“聽威廉說來使已經從海路出了,估計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能到達上海吧。”辜鴻銘對歐洲特別了解,算了算日答道。
一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特使來前和珅還需要做許多準備,最重要的是把消息傳到京城,并從咸豐手里拿到授權才行。
對于此事,和珅還是很有把握的,咸豐自上次兩大營被破,氣急攻心吐了血后,身體一直很差,精神也總是萎靡不振。聽說還在皇宮偷偷吸食鴉片,把所有奏章全交給了蘭貴妃代為處理,就連批示也是由蘭貴妃代筆,自己只不過在最后過一下目而已。
正因為這樣,和珅才能借用蘭貴妃之手從咸豐處取得訓斥名琛地密旨,也有十足的把握讓咸豐同意與普魯士的聯盟。但在心里,對于咸豐作為一個皇帝卻吸食鴉片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慢,鴉片流害國百年,幾代帝王都以禁煙為主,就是無能的道光也是提倡禁煙的,但作為皇帝的咸豐不禁煙也罷了,居然還自己抽大煙,實在是不可思議。
另外,蘭貴妃漸漸手握權利也讓和珅有些擔心,雖然蘭貴妃與自己淵源不淺,雙方現在又是親戚,但大清有律后宮不得干政,雖說蘭貴妃只不過是替咸豐處理一些奏章而已,可蘭貴妃在其表現出的那種權利欲卻是顯而易見的,他怕萬一將來這女人嘗到了甜頭,再也不會放棄。
不過,眼下還不是考慮這么多的時候,至少有蘭貴妃幫助,和珅在上海可要比京城來得自在多了,辦起事來也得心應手。至于以后究竟會怎么樣,和珅只是難得空閑下會想上那么一想,就拋之腦后去了。
有好消息,自然也會有壞消息,就在普魯士地消息傳來地第二天,美國那天也傳來一個消息。但這消息卻是所有人都擔心已久,也是期盼不要生的——美國生了內戰。
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后沒多久,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先脫離聯邦,接著佐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并于二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杰斐遜※#8226;戴維斯為總統地政府。四月,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兩日后就被攻陷。林肯政府于次日布討伐令,內戰正式爆。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四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美國陷入一片混亂之。
(感謝讀者:不做事的上帝,所謂英雄所見相略同,來握把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