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城鹽州</br> ??長城外。</br> ??荒漠,</br> ??戈壁,</br> ??一路向北。</br> ??荒漠中樹木叢生,小路兩側的野草十分茂盛,一堆堆的沙丘,間或裸露的沙地,草木掩映下很顯眼。</br> ??對于關中人來說,這些荒漠的景象平時難見。</br> ??沙丘上,沙蒿柴長的最為茂盛,在起伏的沙丘上,他們自由的爬滿荒灘,在一些沙丘的低洼處,則偶爾長出一片胡楊樹和沙柳長在草灘上。</br> ??說是路,其實風沙吹的看不出路,只有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才能確定方向。</br> ??到處都是一樣的景象,沙丘、草灘,叢生的野草,一片片的沙蒿柴,還有胡楊樹和沙柳。</br> ??武懷玉率領著一支軍隊正在這片荒漠行軍,這里是沙漠的邊緣,毛烏素沙漠的邊緣。</br> ??不過此時的生態環境還是很不錯的,起碼不是漫漫黃沙不見綠。</br> ??有當地向導帶領,他們從靈州出發向東北而行,走了約三百里,行走了五天,終于到了烏白鹽池。</br> ??“使君,前面便是烏池了。”</br> ??鹽州四大鹽池,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烏白池所產的鹽顆粒大,色青白,質量最好。</br> ??一大片鹽湖出現在面前,空蕩蕩的,在午后的陽光照耀下很耀眼,雪白的鹽在鹽湖周邊形成了一道鹽墻,幾乎把整個鹽湖包圍起來。</br> ??“烏池是咱們鹽州四大鹽池之首,占地約有五千畝,水深不過三寸,但鹽產量大,據說隋時興盛時一年能產幾十萬擔鹽。”</br> ??懷玉望著面前的鹽池,感覺很美。</br> ??水面晶瑩如鏡,全池白茫茫一片。</br> ??鹽池四面綠草如茵,野花從生,池畔壩田毗連,渠道縱橫。</br> ??“每當入夜,明月空照,池光水色,上下輝映,景色明麗,也鹽州八景之一。”</br> ??鹽州其實有許多鹽池,大小有十幾個,烏池白池最大,產鹽最好。</br> ??“人呢?”</br> ??在烏池旁邊,李道宗當初曾筑有烏城,并在此屯過兵,去年梁師都還引郁射設率數萬騎南下圍烏城,間接引爆了玄武門之變。</br> ??可現在他們來到烏池邊,卻沒看到人。</br> ??只有空蕩蕩的鹽池,不見鹽工,也不見敵軍。</br> ??從漢代起,這里就開始產鹽,此后一直有在此筑城筑堡守衛鹽池,是兵家必爭之地。</br> ??但現在,沒人。</br> ??在烏池不遠的白池邊,設有縣,以前叫興寧縣,也叫白池縣,如今叫鹽池縣。</br> ??一座烏城一座白城,守衛著烏白兩池,可現在都沒人。</br> ??沒有百姓,沒有鹽工,沒有鹽商,也沒有守衛。</br> ??鹽湖四野空曠。</br> ??四面都是鹽堿灘,上面長著鹽蒿,一疙瘩一疙瘩的布滿著整個鹽堿灘,鹽漬的白色結晶遍地都是,潮濕的鹽堿灘上,只能長出鹽蒿。</br> ??鹽堿灘再往外,便是沙蒿叢生的荒灘,起伏的沙丘。</br> ??一片被世所遺棄的模樣。</br> ??往遠看,一望遠際的荒灘,高低錯落,圪梁連著圪梁,延伸到天際。</br> ??在向導帶領下,他們在池不遠找到了烏城。</br> ??荒漠上一座方形城堡,東西長約二百步,南北也約長二百步,占地不到一百五十畝,還不如長安一個坊市大。</br> ??城墻夯筑,東西墻上各開一門,墻外有一條干壕。</br> ??這就是去年牽引朝野之心的烏城。</br> ??大唐有多座烏城,僅在朔方就有三座,這是其一。</br> ??據說在烏池產鹽興盛的時候,烏城也是十分興盛的,可現在只有空蕩的鹽池和無人的烏城。</br> ??“這里處處都有生活的痕跡,是剛撤離沒多久。”</br> ??偵騎四處偵察。</br> ??在烏城附近,圍繞著白池和鹽路,還有許多堡寨,這里既有漢邊民定居耕種,也有遷移來的黨項羌以及突厥、山胡等胡部游牧、耕種。</br> ??這里雖地處荒漠戈壁,可有鹽,便很興盛,鹽易糧馬,灘放牛羊,</br> ??從北地郡到大興郡,從西安州到五原郡,從鹽川郡再到鹽州,這里始終離不開鹽,也離不開戰爭。</br> ??每年春天,當溫暖的南風吹過萬里,來到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吹皺鹽湖春水。</br> ??南風至,風起波生,即風凝鹽,玉潔冰鮮,不勞煮潑,成之自然,朝取暮生,取之不竭。</br> ??打鹽、馱鹽,靠鹽吃鹽。</br> ??豪強攔壩建鹽田,窮人則在堡子外隨便掏個窯窟窿,只要有兩把力氣,便能在這里找到份活路。</br> ??他們會成群結隊的馱鹽販賣,販銷靈州、慶州、延州等地,一路上吃飯住店,都只要捧一把鹽就行。</br> ??一小捧鹽能換兩個蒸餅。</br> ??一馱鹽,能換來一大擔糧食。</br> ??或是販鹽去塞外,換牛換馬。</br> ??因鹽而生,因鹽而興。</br> ??“這狗日的梁師都倒是夠狠,知道打不過我們,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把人全都遷走了。”</br> ??進到空蕩的烏城,真是鬼影都沒一個。</br> ??梁師都跟大唐玩起焦土戰略,主動放棄鹽州做為緩沖區,把人畜都遷去夏州,烏城還被放了把火,連井都給填了。</br> ??蘇烈他們很氣憤,武懷玉倒覺得沒什么。</br> ??打仗嘛,不就是無所不用其極。</br> ??大唐想用騷擾之法疲梁困梁,人家梁師都能撐到現在也不是傻的,打不過就干脆放棄。</br> ??以前還能經常拉突厥人一起,可去年大唐與突厥達成渭水之盟,現在突厥又受災,也暫時顧不上梁師都了。</br> ??梁師都自己守不住鹽州,干脆放棄,戰略收縮,沒問題。</br> ??“把烏城、白城收拾一下,駐兵屯守。”</br> ??“可人都沒了,鹽池都荒廢了,怎么辦?”</br> ??“這鹽池還在,鹽也在,有鹽就不怕荒廢,梁師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遷走,出榜安民,招攏百姓恢復打鹽,”</br> ??武懷玉不怕沒人。</br> ??他們自己就幾千人,何況還帶來了一千多囚犯呢,直接可以在這里曬鹽。</br> ??有鹽就可以去慶州、靈州換糧,有糧有城還怕什么。</br> ??不費一兵一卒,武懷玉宣告收復鹽池縣。</br> ??當天,便駐軍烏城、白城。</br> ??鹽州鎮兵,武懷玉授號定邊軍,州兵駐于鹽池縣城,以及還未收復的五原縣城,定邊軍則進駐烏城等堡寨。</br> ??恢復烽堡、長城防線,接管諸鹽池,恢復鹽路。</br> ??招撫諸蕃胡。</br> ??要做的事情挺多,好在這次有備而來,既有兵馬將士,也有州縣官吏等。</br> ??蘇烈牛見武他們憋著股勁來,結果一個敵人沒見著,氣的要直接越過長城,把長城內的五原城馬上收復,武懷玉倒不急,一步步來。</br> ??敵人退一步,那他們就進一步。</br> ??一邊恢復地盤,一邊恢復鹽池生產,恢復鹽馬等貿易。</br> ??站在城墻上,感受到古樸蒼桑。</br> ??這里處于長城之外,可知這里本不是適合農耕的地方。</br>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古長城其實不僅僅是軍事意義上的防線,也是一個自然地理上的農牧分界線,因為長城基本上處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線上。</br> ??這條線,才是真正造就游牧與農耕的界線。</br> ??他是半濕潤和半干旱的分界線,也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br> ??年平均降雨量在四百毫米以下,干燥多風,只適合放牧,這也是為何從秦漢到如今隋唐,這里一直處于帝國邊疆,一直戰事不斷的根本所在。</br> ??擅于農耕的漢民族,在這里并不太適應。</br> ??所以就算秦漢等王朝興盛強大的時候,也不過是將游牧民擊敗征服,然后安置在邊地,讓他們放牧守邊。</br> ??但不同的種族和文化,往往這種臣服和羈縻政策,又能以真正控制住他們,一旦中央王朝衰弱或內亂時,邊地的游牧民就往往會叛亂造反。</br> ??所以歷來中原王朝的北疆邊界,其實就是這條降雨線,歷代長城,也基本上在這條線上。</br> ??雖然在這條線上,還有富庶的河套地區,可只要實力稍衰弱一些,都控制不住。</br> ??兩邊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卻難以相安無事,一直以來,草原上游牧民族都更驃悍一些,但相對落后些,抗災能力也更弱,所以當草原出現大旱、大雪等大災,就容易弱肉強食,引發戰爭,最后這部落戰爭,又往往容易演變成對中原的入侵劫掠。</br> ??隋修長城,也是為隔絕游牧民的騷擾。</br> ??五原城,便是長城上的重要關城堡壘,蘇烈他們不關于鹽,也不關心貿易,他們只關心打仗。</br> ??一群將領聚集一起,派出大量輕騎四出偵察,研究著如何把五原城拿下。</br> ??五原相距烏城,六十里,當朔方長城要沖。</br> ??沿著長城,還有不少古堡營寨烽火臺,他們考慮如何一一奪取收復。</br> ??不過武懷玉卻覺得他們多慮了。</br> ??以梁師都直接放棄烏白池和烏白城的情況來看,他們也不會去死守五原的,雖說這是長城要沖,可他們明顯沒有跟唐軍在鹽州對抗的膽量。</br> ??大概率,五原也不會有什么戰事的。</br> ??如今擺在武懷玉面前的,其實不是軍事上的對抗,梁師都明顯慫了,直接跟他玩堅壁清野,把人全都遷走,留給他一塊空地。</br> ??武懷玉收復鹽州,得面臨沒人的問題。</br> ??這是件壞事,倒也不全是壞事。</br> ??壞處是要恢復得需要時間,更缺人,好處則是留給他的是一張白紙,任他書畫,他可以更輕松方便的重新分配整個鹽州的格局、利益。</br> ??數天后。</br> ??武懷玉站在了長城要沖五原城的城樓上,一切如他預料的那樣,梁師都絲毫不想跟他打,直接撤,撤兵遷民,堅壁清野,直接退出了鹽州。</br> ??他們一路撤到了夏州長城以北,紅柳河一帶。</br> ??武懷玉給長安天子報捷,不費一兵一卒,成功收復鹽州,奪回兩縣四鹽池和三十六堡。</br> ??蘇烈成功與夏州都督段德操會師。</br> ??段德操帶著劉蘭成、劉旻,率夏州軍也收復了白于山以北,長城以南諸地,還把紅柳河西岸之地恢復,現在控制了長城內的寧朔縣,長城外紅柳河以西的長澤縣。</br> ??梁師都據守紅柳河下游的朔方城,并仍控制著橫山山脈東的銀綏之地。</br> ??但隨著武懷玉、段德操兩軍的進軍,其原本控制的白于山、長城一線防御,徹底的被撕開。</br> ??現在他東有黃河,北有沙漠,西南是唐軍控制的長城、白于山防線,他完全陷入了一個死地,特別是失去鹽夏長城防御后,已經徹底的暴露在唐軍面前。</br> ??主動的后撤,雖避免在外線跟唐軍戰斗,卻也讓他退無可退,喪失了戰略緩沖空間了。</br> ??大唐輕松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戰略勝利,優勢巨大。</br> ??靈州都督薛萬徹率軍北上,把宥州實控,這使的現在的武懷玉特別安全,北有宥州,替他擋著河套的郁射設,東有段德操,替他擋著朔方的梁師都,背后還靠著慶州的段駙馬。</br> ??武懷玉的鹽州現在都接觸不到敵人了。</br> ??靈州都督府的一名隨行參軍向懷玉建議,將士們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派出去圍剿之前附逆的那些叛羌逆胡。</br> ??這家伙迫不急待的又想捕奴了。</br> ??(本章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