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支球隊能夠像政院這樣大膽,在先發上竟然啟用了四個大一新人,蘇恩銘的魄力可見一斑。
在經歷與文學院比賽后,政治學院籃球隊也是一戰成名,尤其是蘇恩銘、韓楓和盧涌淵三人,有喜歡斗地主的同學用一個專業術語來形容他們——“一王倆二”,至于其中的王,就不知道是指的蘇恩銘呢,還是指韓楓。
接下來的比賽是對生物學院,由于對手實力一般,在晚上的訓練中,蘇恩銘做出了一個雪藏部分主力的決定:他和韓楓、盧涌淵作為替補,先發是孟帆陵、范文磊、周云舒、關明和趙爽,其中周云舒客串小前。
孟帆陵覺得這個陣容有些不妥,首先,陣中沒有可靠的得分點,第二,球隊的組織自己心里實在沒有信心。
他把想法告訴了蘇恩銘,蘇恩銘只是笑了一下,說:“就這么干吧,沒事的!”
底下還是有一些隊員表示疑問。
蘇恩銘示意安靜,然后用異于往常的沉穩語調說:“之前每一次訓練,我都會強調傳接球,空切和跑位,其中尤其是趙爽和周云舒這兩個高點,經常會跑到高位,進行組織進攻。高位無人防守,可直取籃下,要是對方盯防,在中鋒或者大前鋒的兩翼可以有兩個人進行無球跑動,外線亦可參照兩翼的跑動,球傳給防守最薄弱的一方,這樣就是傳說中的——三角進攻!”
“三角進攻?”韓楓不禁發問。
“是的,湖人和公牛采用的都是這種戰術,當然,我剛剛說的只是皮毛,我也只懂這些了,但只要運用得當,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戰術。之前的兩場比賽,我覺得時機尚未成熟,而且對手的實力太強,我不敢冒險。在和生物學院的比賽中,我希望嘗試一下!”
蘇恩銘說完后,示意進行三角進攻演練。
在一開始的訓練中,趙爽和周云舒由于心急,而且第一次如此嚴肅正規的演練,他倆也有些手忙腳亂,傳出去的球并不是很合理。在蘇恩銘的指正下,他倆逐漸開始掌握要領,并且注意到場上的大局,盧涌淵在旁邊也不時的給出自己的建議。
周云舒的傳球意識極強,可能之前出身就是柔性的中鋒原因,控球技術相比于其他的內線高出很多,他不僅能夠傳出好球,而且還能夠在內線運球突破。趙爽的傳球則更加的直接。
旁邊和他倆一個方隊的孟帆陵三人,也逐漸學會跑位,和互相喂球,這樣球就運轉了起來,然后整個方隊也是在不停的變化中,然后,機會就更容易出來。
對抗結束后,趙爽周云舒帶領的隊紅隊竟然和蘇恩銘的白隊打得旗鼓相當,分數沒有被拉下很多,都紛紛表示不可思議。
這倒不是蘇恩銘的白隊放水,白隊這邊沒有高度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三角進攻的巨大威力開始顯現。
韓楓第一次見識這種戰術,在他學習過的戰術中,唯獨沒有見過三角進攻。但是他隱約感覺這個進攻其實還是和擋拆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的。
蘇恩銘之所以這么急著采用三角進攻,是因為他們以往的進攻,更多的是依靠個人的能力,如果遇到繼續教育學院,個人能力不占優的情況下,要怎樣才能合理的取分呢?答案無疑是戰術。
當然,雪藏三位主力,更多的是出于保存實力的考慮。而且,趙爽和周云舒自正式比賽以來,連遇強力內線,信心沒有打出來,這對于內線是很不利的,借生物學院這個軟柿子,能夠讓他們重拾信心,打出統治力。
客觀的來說,蘇恩銘是一名很有創造力和決斷力的指揮官,他善于剖析對手的特點,然后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這點和他的教練——邱平的教導也有很大關聯。
蘇恩銘常常把自己比作是一個導演,當然,在他之前“導演”的比賽里,有很多都是“爛片”,究其原因,劇本雖好,但是沒有好的“演員”。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韓楓為首的大一生力軍的出現,讓他可以大膽放手實現自己的想法。
他是那種對于籃球有著無比執著的人,大三了,很多同學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有打算考研的,也有準備留校的,還有考公務員的找工作的。但是他仿佛茫然不覺,不是他感覺遲鈍,而是這支籃球隊值得他傾注自己的所有精力。
在上課的時候,他時不時的會用筆在紙上畫出幾個戰術進攻模型;在睡覺之前,他也會想一想隊內訓練怎么開展、以及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韓楓他們的潛能;他還無數次的憧憬過在決賽中與繼教大戰三百回合的場景……
可能也只有籃球能夠讓他如此的投入。
也許,這就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