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二階段作戰 漢元795年7月24日,黎明時,初升的太陽已投下長長的陰影,空氣中的熱浪也漸漸升溫。一年之中,也只有這個季節,炙熱的太陽才盡情地釋放它的能量。干燥的空氣似乎被熱浪點燃,空中彌漫著陣陣焦臭味兒。 西部戰區統帥部的高級軍官們正在風鈴城西部戰區總部會議室開會,參會的有西部戰區統帥上將劉炯、西部戰區副統帥兼飛騎軍指揮官上將史萬歲、西部戰區副統帥兼暴熊軍團指揮官上將元景山、西部戰區參謀長中將劉武周、西部戰區中軍官少將楊英、西部戰區總后勤官少將方戊、西部戰區總軍法官少將江少易。 今日的主要議題,一是聽取方戊匯報對鮮卑作戰第二階段物資準備情況的報告,二是商議對鮮卑烏河防線發起總攻的具體日期。 “這次作戰所需的糧草有五成儲放在風鈴城,三成儲放在烏河城堡兩成已運抵前線糧倉。其余作戰物資,半數儲放在烏河城堡,三成儲放在風鈴城,二成運抵前線物資庫。預備補充兵力,已經在烏河城堡集結完畢……”總后勤官方戊匯報幾個月來他工作的情況。 方戊擔任戰區總后勤官已有六、七年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都能依照作戰計劃按時完成集結糧草、物資的任務,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后勤官。這些年來,極少出現沒有完成任務的狀況,準確地說,只有兩次沒能完成任務。 第一次是發生在突忽平叛的最后階段。那次是奉令行事,故意拖延時間。為此,他還被原戰區統帥韓擒解除了職務。不過韓擒倒臺后,新任戰區統帥馬上讓他官復原職。而他對最后的結果,也早有心理準備。 真正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發生在一個月前的第二次情況。按參謀本部的計劃,這次對鮮卑作戰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也就戰區參謀長劉武周臨戰前制定出的一個作戰計劃階段,該階段以突破鮮卑人的烏河防線為主要目的。雖然從他接到命令到糧草、物資調配到位,只給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他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第一階段雖然時間緊迫,但參戰的部隊不多,只有陷陣軍團和飛騎軍團的一部,總兵力不到八萬人。而且烏河城堡有一些現成的糧草、物資可以使用。加之他對戰區各處物資分布了如指掌,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 真正讓他費神的是準備第二階段的作戰物資。按照計劃,第二階段是以占領鮮卑國的伏爾河以東地區為主要作戰目的。這個階段時間跨度較長,如果鮮卑軍戰力不弱,這個階段很可能長達一年以上。 因此戰區要求糧草、物資儲備必須要保證參戰部隊一年所需。而參戰部隊這時不再僅僅是八萬人了,在西部的五個甲等軍團,有四個將與鮮卑作戰。四個軍團就有二十萬人,再加上十余萬參加后勤保障的預備役將士,也就是需要準備三十萬人的糧食,二十萬人的進攻物資。 如此龐大的數量,卻只有三個月準備時間,即使負責過突忽戰爭期間的戰區總后勤官方戊也感到壓力巨大。自接到這個命令,他接連三個月禪精竭慮、晝夜奔忙,親自指揮、督促物資調配工作,每日睡眠不超過四個小時,人也瘦了一圈,結果仍然沒能完成任務。 一個月前,第一階段以突破鮮卑人的烏河防線作戰計劃,基本上算是失敗了。對第一階段起關鍵作用的張銳部下落不明,陸柯的部隊仍在鮮卑人烏河防線外圍。盡管第一階段勢態的發展很不理想,但第二階段的作戰,戰區總部仍然決定按期發動。 到了第二階段進攻時間,糧草、物資都還沒準備好,使得統帥劉炯異常憤怒,當即下令解除了他的職務,方戊就第二次丟掉了戰區總后勤官的職位。 但不久,他又官復原職,原因是經過調查,發現耽誤進攻期間的主要責任不在他,而在于帝國內地。 這次對鮮卑作戰所需要的糧草、物資數量太過龐大,絕大部分糧草、物資要從帝國內地運來。為了打好這場戰爭,內閣早已下令,戰爭期間任何事務都要優先考慮作戰之需,糧草、物資必須首先保證前線所需,各地要積極配合,絕不能出現延遲、拖欠前線物資的情況。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認真執行內閣的這道命令,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支持對鮮卑作戰方面。可總有那么極少數人,沒有認真執行內閣的命令,甚至做出與內閣命令相左的事情。 違背內閣命令的典型就出在豫州。豫州府庫本有五十萬石的糧食儲備,地處北方相對離戰區也比較近。往戰區調集軍糧的時候,豫州府庫糧草成了首批要運上前線的軍糧。 可是事情就是這般不湊巧,今年黃河突發凌汛,豫州延河數個郡遭災,受災人數有幾十萬人。這時,豫州的大小官員們就處于兩難境地。府庫存糧盡管還沒有運上前線,但已被征用了成了軍糧。 軍糧是不能隨意動用的,而不動用這些糧食就會有大批的災民餓死。周圍幾個州的存糧也基本上全被征用了,不可能借來賑災。朝廷倒是要運糧到豫州賑災,無奈遠水解不了近渴,朝廷從南方運賑災糧來豫州,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時間,有多少饑民能等上一個月?最后,豫州巡撫拍案決定,用府庫存糧賑災。 這樣一來,災民倒是得救了,需要運往前線的糧草也消耗完了,漢軍對鮮卑第二階段作戰的糧草也大為短缺,連帶著負責后勤的方戊也被解職。所幸查明原因后,統帥劉炯又恢復了職務。由于糧草原因,漢軍第二階段進攻日期不得不退遲。 劉炯又給了他一個月的時間籌備糧草,今日就是規定的最后期限。那個私自放糧的豫州巡撫命運如何,方戊沒有去關注。他自復職以后,就全心全意投入運糧工作,每天都要過問糧草達到的地點,只差沒有親自去押糧了。 “到昨日為止,第二階段作戰所需糧草、物資均已準備就緒、到位。”方戊說完這句話后,終于輕松地舒了一口氣。他的任務終于完成了,戰事以后的進程,他應該比較輕松了。 統帥劉炯聽罷方戊報告,微微點頭說道:“方將軍的任務完成得很好,按時將糧草、物資運送到位。這件功勞會記錄在案,戰事結束后一并呈報朝廷。下面,我們商議發動第二階段進攻的具體日期。” 劉武周輕咳了一聲,說道:“一周前,陸柯將軍送來軍報。參加本次進攻的陷陣軍團、飛騎軍團、武勇軍團、暴熊軍團作戰部隊已到達集結地點并做好了進攻準備,隨時可以發動進攻。我建議,進攻日期定在7月30日。” “我同意。”劉武周話音剛落,史萬歲高聲贊同,“據不久之前的偵查情報,現在烏河防線的鮮卑軍還是以右賢王的部隊為主,這就證明了張銳所部還在敵后活動,他們將鮮卑單于的直屬部隊和左賢王的部隊牢牢地拖在敵人后方。在這里我提一點建議,我們是否需要專門成立一支部隊,在突破烏河防線后去接應張銳。” 劉炯為難地說道:“這個,參加進攻的各部隊都有明確的進攻任務,很難抽出接應的部隊。” 元景山搖著頭說道:“如果要抽調部隊去接應張銳,那么前去接應的部隊必須是騎兵,人數不能太少,否則也無法突破封鎖進入鮮卑國內地。而且,這支接應的部隊還必須有一定敵后作戰經驗,不然完不成任務,反而把自己搭進去。” 劉炯又接著說道:“我也想過這些問題。參加這次進攻的騎兵只有飛騎軍的兩個師,二萬余騎兵要配合十余萬步軍行動,本來就不夠分配了,哪里抽得出多余的人去接應張銳?” 楊英建議道:“能不能從飛騎軍中軍師和后師中抽一些人組成救援軍?” 自從張銳與本方失去聯系后,楊英就一直在為他擔心。他早在三個月前就向劉炯建議過,派部隊去接應張銳。可當時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只有陸柯的陷陣軍團在烏河對岸。陷陣軍團是步軍,不能完成這個任務。 當時史萬歲也曾說過,不必太急派部隊去接應張銳。他相信,張銳所部在敵后待上兩個月沒有問題。史萬歲以前也有過長時間深入敵后的經歷,他既然說張銳至少能在敵后待兩個月,楊英自然也就相信他的話。 可是到現在,張銳所部已經深入敵后四個多月。楊英越來越擔心張銳的安全,如果不是鮮卑軍沒有派新部隊來烏河防線來,楊英很可能認為張銳所部已經全軍覆滅了。 劉武周嘆了口氣道:“只怕不妥,飛騎軍中軍師和后師連參加作戰的機會都很少,更沒有執行過敵后任務,他們去了恐怕自身難保,何談接應張銳?” “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好了。”史萬歲說道,“我們可以調彪騎軍的游騎來執行這項任務。” 劉炯驚詫地說道:“彪騎軍的游騎?他們駐扎在涼州,讓他們來,趕得上二階段進攻時間嗎?” 史萬歲早就想好辦法,說道:“二階段進攻他們是趕不上了。但這次并非讓他們去參加進攻,所以即使他們晚幾天到,也沒有關系。據我估算,彪騎軍的游騎能在兩周后到達烏河城堡。那時,陸柯應該差不多剛剛突破烏河防線。防線突破后,正好由他們深入敵后去接應張銳。” 楊英連連點頭,說道:“這個辦法不錯。” “嗯。就按照太平侯的意思辦吧。”劉炯思索了片刻,也同意了史萬歲的建議。 今日所議之事,都已完畢。劉炯正想宣布會議結束,忽聽門外有人報告,說有前線傳來的緊急軍報。楊英立即起身開門,然后從一名軍官手里接過緊急軍報,轉回身來交給劉炯。 劉炯打開軍報一看,騰地一下,臉色驟變。 ~~~~~~~~~~~~~~~~~~~~~~~~~ 這章寫了幾天才完成,這幾天下班就去醫院看父親,所以老停在那里。昨天情況好了點,今天就加緊趕完,等會再接著寫,明天爭取再發一章。 (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