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難題 三月七日,飛騎軍前師和游騎團已在臨洮城堡外五十里的某處山坳里呆了一周時間。物資、人員都已補充完畢,將士們只等著出擊日的到來。 這里地處烏拉爾山脈的南部。烏拉爾山只是張銳前世時的叫法,漢人通常稱它西嶼山脈。烏拉爾山之所以被稱為西嶼山脈,是因為它整體山勢不高,平均海拔不到千米,但山脈的平均寬度卻在三、四百里以上,山峰多呈渾圓狀,遠遠望去就如一座座島嶼一般。 西嶼山脈由北向南可分極北、北、中、南以及烏河五段,山脈越往南,地勢越平緩。南部山脈平均海拔不到五百米,山間密布著闊葉林和針葉林,只有少數幾條自然形成的山谷通道可以通行。 馬水峽谷正是幾條通道中最大的、地勢最平緩的一條通道。為了防止鮮卑人入侵,四百年前,漢人在這里修筑了臨洮城堡。據說當時修筑城堡的工匠皆是犯了重罪的充軍囚徒。修筑城堡的期間長達二十八年,有數萬囚犯在此地送了命。 城堡修建好之后,已經成功抵御了鮮卑人六次進攻。每次守城的漢軍,都憑借著堅固的城堡,使鮮卑軍無法前進半步,最后鮮卑人只能望城興嘆,無奈退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守城戰,是三百多年前大宛州都督歌叔率部5000人死守城堡二個多月,進攻的十萬鮮卑軍被隨后趕來的援軍一舉全殲。 這日一早,張銳與師部的幾名將領出來巡視各部營地。路上,張銳給將領們講述了臨洮城堡的戰史。說完歌叔那一段后,張銳開玩笑地說,由此看,當年那些葬身在城堡下的囚徒倒是沒有白死。沒有他們的死,就沒有臨洮城堡。沒有臨洮城堡,鮮卑軍隊就會不受制約地隨意出入國境。數百年來,不知還會有多少漢人因此喪命,所以那些囚徒也為大漢立了功,他們所立的功勛足以抵消他們犯下的罪行。如果要受爵的話,每人至少授個男爵。 將領中知道這些典故的人很少,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張銳講完后,宇文歆等人還覺得不過癮,還嚷嚷著要他再講點別的故事。張銳見他們的興趣頗高,也來了興致,打開話匣子天南地北地海侃起來。 一路說著話,行進的速度自然放慢了許多。當他們回到師部時,已過了午時。留守在師部的范明向張銳稟報,城堡里來人了,已經等候了一個多小時。 臨洮城堡內駐守的是陷陣軍團右師。張銳部來此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右師師長打招呼。要嚴格保密飛騎軍前師和游騎的到來,即便是他的部下,也不要輕易透露。 為此,張銳要求,一,右師放棄對馬水峽谷的例行偵查,以免自己的部隊暴露;二,有事聯絡須派專人來;三,自己部隊所需的物資,由右師成立一個專門的運輸隊負責運送到飛騎軍的營地。這些要求,右師師長都一口答應,他也知道瘋虎這次又準備偷襲進攻,絕對不能敗露了行蹤。 此后,從風鈴城運來的物資都卸在臨洮城堡,像是給陷陣軍團右師準備的物資。到了晚上,右師的一支運輸隊,再利用夜色的掩護悄悄地把這些物資運到飛騎軍的臨時營地。有需要聯絡之事,都由右師師長的副官來營地通知張銳。 張銳聽說城堡來人,立即往營帳走去。進了大帳,右師師長副官和另一名軍官向他行禮。張銳回禮時,無意間掃了副官身邊的那名軍官一眼,這一看不打緊,張銳猛然愣住。片刻臉上露出笑容,大步上前擁抱那名軍官。 稍后進帳的范明、宇文歆等人見張銳正抱著一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少校軍官爽朗地大笑,都暗自驚訝不已。有的還齷齪地想,該不會殿下也有不良愛好吧?要是他真的有這樣的愛好,自己以后可得注意了,不要被占了便宜。 那名少校似乎也不習慣張銳的這般熱情,掙扎了幾下,沒有擺脫張銳強有力的雙臂,只好尷尬地嘿嘿笑了幾聲。過了好一會兒,張銳才放開手,又仔細的打量他一番,說道:“大江兄,多年不見你可一點沒變啊!” “殿下,這里是軍營,以前的稱呼就不要再提了。”少校憨厚的臉上,表情有點不自然。 “你的官職雖比我低,可我們并不在一個部隊,你也不是我的直屬下級,所以不用如此拘束。大江兄,咱們有十五年沒有見面了吧?” 那名少校見張銳念舊,心里也頗有感觸,回答道:“對,到今年八月就整整十五年了。日子過得真快,分別仿若就是昨天的事。這些年,關于你的傳聞滿天飛,我一直不敢相信,直到今日相見,才知道傳聞非虛。如果不是事先約定來見你,恐怕在大街上遇見你也認不出來。” 他的一番話,讓張銳大笑不止。笑罷,轉身對范明等人說道:“這位是我兒時的好友柳大江,我們已有十五年沒有見過面,今日相見甚是高興。”范明等人這才明白原來他遇到兒時的朋友,怪不得剛才那么激動。 有軍務在身,柳大江也不便過多敘舊。與范明等人見過禮之后,對張銳說道:“殿下,這次下官是奉陷陣軍團指揮官之命,前來傳達一個消息。” 張銳聽說有正事,也平靜了心緒,問道:“陸柯什么時候到的烏河城堡?” “陸長官是在三天前到的。” “他有什么消息要告訴我?” 柳大江表情嚴肅,說道:“陸長官說,他離開上都前,監察部發現鮮卑特使如羅失蹤。他雖然對外宣稱是生病,但種種跡象表明,他已經離開了上都。據推算,如羅應該是得到了我們將要與他們宣戰的消息,所以才秘密回國。陸長官讓我轉告你,既然鮮卑有可能知道我們的進攻計劃,必然也會加強防備。如果沒有機會或是機會不成熟,殿下可以自行決斷改變計劃。” 張銳聞言心里極為不爽。當初,在太尉府商議什么時候對鮮卑人宣戰的時候,他就曾經向太尉提議,在我軍進攻之日,再對鮮卑駐漢使節宣讀宣戰書,在此之前須監視鮮卑使館人員,絕不能讓他們提前溜走,以免破壞進攻計劃。 在張銳看來,戰爭發動得越突然,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己方的損失也越小。最好是不告而戰,徹底偷襲敵軍。即使要注重面子,只需開戰當天對敵方宣戰即可。現在沒有現代通訊器材,就是敵方使節知道戰爭開始了,也沒有辦法立刻將消息送回國。這樣既顧全了面子,也達到了對敵的突然性。 可是他的觀點卻遭到大多數人反對,有人說,我大漢帝國堂堂正正,這種勝之不武,失之以名的事情絕不能干。又有人說,戰術上可以偷襲敵人,這是軍事智慧的體現。可戰爭卻不能這么干,這可是有辱國家體面的事情等等…… 總之一句話,張銳的提議不能采納,有人話里甚至包含著質疑張銳人品的意思。對此張銳感到很無奈,戰爭是沒有道義可以講的,如果可以通過講道理來達到目的,那還需要什么戰爭?既然選擇了戰爭,就應該不擇手段,什么方法能更好的打擊敵人,就應該用什么方法。當了****,就算立了貞潔牌坊也不能改變其實質,何必做這些面子上的功夫? 可畢竟注重面子功夫的人多,連太尉也不同意他的徹底偷襲理論。最后大家商議決定,在開戰前一個月通知鮮卑人。張銳暗自冷笑,這個決定與偷襲相差不遠,從上都到鮮卑,就算日夜兼程,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鮮卑人剛剛得到宣戰消息時,漢軍已經發起了進攻。 這樣的結果張銳能接受,可是因為疏于防范讓如羅偷偷溜走了,整個計劃都受到影響。如羅在陸柯之前出發,算起來至少提前陸柯三天以上回到鮮卑。說不定,鮮卑人現在正在往邊境集結部隊。 這幾日,游騎團一直在馬水峽谷對面偵查,沒有發現有新增的部隊到來。現在距進攻日期只有不到一周時間,之前張銳還很放心,進攻之日,部隊能順利通過馬水峽谷進入鮮卑境內。 現在他不再有這樣的把握,也許鮮卑的援軍正在來的路上。一旦他們到達峽谷對面扎下營壘,就堵死進攻路線。如果強攻,部隊損失就不用說了,還不一定能沖得過去。在狹小的山谷地區,步兵永遠比騎兵好使。 如果提前進攻,陸柯才剛剛回來,陷陣軍團可能還沒有做好配合準備。一旦失去陷陣軍團的配合,鮮卑人發現自己這股孤軍,就會調集大軍四面包圍,那時就算自己真的生有雙翼,也插翅難飛。 該怎么辦?張銳的頭腦飛快地思索著,反反復復考慮著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希望找最佳方案。前師的將領們從消息中,都推論出大致相仿的結論,也無法做出適當的選擇。一時,都把目光投向張銳,期待他拿出一個萬全之策,做出最后的決斷。 (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br>